读书人

永恒的园丁

发布时间: 2010-03-04 03:37:41 作者:

 永恒的园丁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页码:45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7208085684/9787208085688
条形码:978720808568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广大读者

内容简介 《永恒的园丁》内容:英国驻内罗毕的外交官贾斯丁,性格温和、风度翩翩,一副“伊顿校友”、“英国好男人”的绅士派头,最爱的却是侍弄花草,向来与世无争。他的妻子特莎则热心公益、扶危济困,且处事激进,从不畏惧挑战权威。特莎被杀的噩耗传来时,贾斯丁的世界从此崩塌。 为了追查杀妻的凶手,贾斯丁展开一段危险旅程,且逐步卷入跨国制药企业邪恶可怕的阴谋之中,他前往伦敦、横跨欧陆、到加拿大,再返回内罗毕,最后在特莎遇害的地点等待自己命运的到来……
这个喜爱园艺,无甚特别的男子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力量所在,以及这个自己还来不及好好珍爱的女子所具备的超凡勇气。
对抗强权、欺骗、伤害、背叛,你能有多大的勇气?爱情值得我们作怎样的牺牲?为了所爱的人,你能走多远?
作者简介 他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精英读者
他是在世的最好的五六个英语小说家之一
他创立了迄今为止所有的间谍谜局
他是约翰?勒卡雷

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1931年声誉英国。18岁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1963年以第三本著作《柏林间谍》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勒卡雷一生得奖无数,包括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的爱伦坡奖,1964年的英国毛姆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1988年获颁英国犯罪推理作家协会(CWA)终身成就奖,即钻石匕首奖(另外在1963年与1977年两次获颁匕首奖),以及意大利 Malaparte Prize等等。2005年,CWA更是将其最高荣誉“金匕首奖中之奖”授予勒卡雷。至今已出版20部作品,已有11部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勒卡雷以亲身经历,加上独一无二的写作天赋,细腻又深刻地描写神秘而真实的间谍世界,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两难的道德处境、暧昧的善恶定义,内容富含这里,情节引人入胜,读来欲罢不能,不愧为享誉全球的大师级作家!
媒体推荐 本书悬疑气氛的操纵,当今作家无人能出其右。情节复杂引人的程度也无人能及。剧力万钧、感人肺腑、名列勒卡雷佳作之林。这是一本必读之作。——《周日电讯报》

人类危害了地球及其自身,至今仍持续伤害,勒卡雷针对这一点提出深刻的反思,以令人一翻不忍释手的小说形式提醒你我。——《每日邮报》

本书描写巨细靡遗,满腔正义之炎只求烧尽绝望的未来,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绝对是勒卡雷最好的作品之一。——《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本书散发出生命力、愤怒与激情。——《观察家》

勒卡雷为新时代创造出新写法……然而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的热情。——《泰晤士报》

编辑推荐 为了所爱的人,你能走多远?
梁文道,龙一,毛尖,南方朔,唐诺,小白,止庵感动推荐。

目录
永恒的园丁(一)
永恒的园丁(二)
永恒的园丁(三)
永恒的园丁(四)
永恒的园丁(五)
永恒的园丁(六)
永恒的园丁(七)
永恒的园丁(八)
永恒的园丁(九)
永恒的园丁(十)
永恒的园丁(十一)
永恒的园丁(十二)
永恒的园丁(十三)
永恒的园丁(十四)
永恒的园丁(十五)
永恒的园丁(十六)
永恒的园丁(十七)
永恒的园丁(十八)
永恒的园丁(十九)
永恒的园丁(二十)
永恒的园丁(二十一)
永恒的园丁(二十二)
永恒的园丁(二十三)
……
文摘 星期一上午九点三十分,消息传到英国驻内罗毕高级专员公署。桑迪伍德罗接到消息时宛如中了弹,下巴僵直,胸口暴凸,忐忑不安的英国心脏啪啪作响。当时他站着。他事后只记得这么多了。内线电话铃响时他正好站着,伸手想拿东西,这时听到电话尖声响起,因此停下来,顺手向下从办公桌上捞起听筒说,“伍德罗。”不然也可能是,“我是伍德罗。”他能确定的是接电话的嗓门大了点,这一点他很肯定,因为听起来像是别人的声音,感觉口气很冲:“我是伍德罗。”他报出堂堂正正的姓,却省略桑迪这个具有缓冲作用的绰号,以仿佛很痛恨的语气脱口而出,因为高级专员的例行祈祷会预定在三十分钟后准时举行,由身为办事处主任的伍德罗主持,即将面对一群很难伺候的特殊利益团体代表,其中人人无不企盼高级专员全心全意关照。
简而言之,这个星期一跟往常一月下旬的星期一没什么两样,在内罗毕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灰尘满天、缺水严重、草地干黄、眼睛酸涩、热气从市区人行道蒸腾而上。淡紫凤凰木也和所有人一样,期待长长的雨季快快到来。
当时究竟为什么站着,他一直想不出答案。照理说,他应该是埋首办公桌,忙着敲键盘,急着查看伦敦传来的指示,翻看邻近非洲国家使馆传进来的资料。结果他却站在办公桌前,进行意义重大却主旨不明的动作——大概是将妻子格洛丽亚和两名幼子的合照摆正吧。相片是去年夏天全家返乡度假时拍的。高级专员公署位于斜坡上,相片如果一个周末不去整理,倾斜的地基就足以让相片倒向一边。
不是在调整相片位置的话,或许是在喷杀虫剂吧。肯尼亚有一种昆虫,连具有豁免权的外交官都难逃其魔掌。几个月前发生过“内罗毕眼症”大流行,如果不小心打死这种苍蝇,手又抹到皮肤上,就会产生脓肿和水疱,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失明。他可能是在喷杀虫剂,听到电话铃响,就将杀虫剂放在办公桌上,抓起话筒。这种可能性也无法排除,因为事后回想起来,印象中有罐红色的杀虫剂摆在办公桌的发件架上。就这样,他一面说“我是伍德罗”,一面将听筒贴紧耳朵。
“噢,桑迪,我是米尔德伦。你早。身边没有人吧?”
油光闪闪、体态臃肿、现年二十四的米尔德伦是高级专员的私人秘书,讲话带有艾塞克斯郡口音,刚从英国调过来,这是他首度外派。另外,资历较浅的部属都叫他小米德。
没错,伍德罗承认,身边没人。为什么要问?
“桑迪,恐怕是有状况了,我在想是不是可以过去找你一下。”
“不能等到祈祷会结束吗?”
“这个嘛,
后记 且让我急忙跳出来保护英国驻内罗毕高级专员公署。我书中描述的地方并不是这个公署,因为我从未踏进里面一步。该处的工作人员也不是我所描述的那样,因为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他们,也没跟任何人交谈过。两年前我遇见过高级专员,一同在诺佛克饭店阳台上喝过姜汁啤酒,就这样而已。他不管在外表或其他方面,一点也不像我描述的波特科尔里奇。至于可怜的桑迪伍德罗嘛,就算英国驻内罗毕高级专员公署真有所谓的办事处,其主任必定是尽忠职守、堂堂正正的人,从来没有对同事的配偶动过歪脑筋,也从来没有销毁过碍事的文件。可惜办事处并不存在。在内罗毕的办事处和很多其他英国驻外单位一样,早已消失在时代的巨轮之下。 这个年代律师当道,我必须在此特别厘清,因为书中人物、单位或企业纯属虚构,感谢上帝,完全没有根据真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或单位,不论是伍德罗、佩莱格里、兰兹贝利、克里科、柯蒂斯以及可怕的三蜂之家或简写为KⅧ的凯儒维达哈德森,都没有事实根据。惟一例外的是绿洲旅合的大好人沃尔夫冈,因为所有登门拜访的人都对他产生深刻的印象,如果创造出一个虚构人物来取代他未免也太荒谬了。在沃尔夫冈同意之下,我借用了他的大名和讲话口气。 没有昕谓岱魄拉瑟的药物,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我不知道什么治疗结核病的神药最近在非洲或其他地方上市,或是即将上市,以免自己不幸在法院或其他更糟糕的地方度过余生,只不过现在这个时代真的很难说。然而我可以告诉读者,在我探索制药丛林的过程中,越来越能明厂到我的故事与真实状况比较起来,祥和得有如度假胜地的风景明信片。 换个快乐一点的口气来说,我想诚挚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以及愿意让我提及他们姓名的人,同时也要感谢其他帮助过我却有好理由希望隐姓埋名的人。
特德扬尼,以真情长期观察非洲状况,是他最先对我悄悄说起制药公司的做法,后来也纠正我文章里数个谬误之处。 戴维米勒医生对非洲与第三世界经验丰富,是他最早向我建议以结核病为主题,告诉我制药公司以重金和精妙的宣传活动诱惑医学界,让我大开眼界。
彼得戈费雷一福塞特医生是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的资深讲师,他在我动笔前和写作期间提供我宝贵的专家意见。 阿瑟乔治根多才多艺,是我已逝发行人杰克的儿子。他曾在莫斯科和东欧的制药公司工作过,把期间发生的骇人听闻事迹转述给我听。杰克仁慈的精神与我们同在。
日内瓦的无国界医生成员丹尼尔伯曼向我作过简介,在米其林旅行指南中能得到三颗星的评价:不虚此行。
请勿将德国比勒弗尔德的德国卫生医药促进组织(BUKO Pharma—Ka-mpagne)与本书中的希波混为一谈。BUKO是独资的单位,人手不足,成员思路清晰,资历丰富,极力暴露出制药业的不法行径,特别将焦点摆在制药公司与第三世界之间的关系上。如果你有意慷慨解囊,请寄给他们一些钱,帮助他们继续努力。由于医学观点持续受到大制药厂以阴险、按部就班的方式污染,BUKO的生存与否更具重要性。BUKO不仅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他们其实还鼓励我赞扬负责任的制药公司。基于爱护BUKO之心,我有意尽量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可惜本书主旨并不在此。 保罗海科克医生是国际制药业的老将,托尼艾伦是非洲老将,也是制药公司顾问,具有善心与洞察力,他们两人从不吝于惠赐高见、知识与好心情,尽管我对他们的职业大加抨击,他们仍能保持风度。热心好客的彼得更是如此,他谦虚地不希望抛头露面。 我也获得联合国几位一流人士的协助。他们对我想做的事是什么,一点也没有概念。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不要指出他们的姓名应该比较妥当。让我感到难过的是,我也决定不列出慷慨协助我的肯尼亚人。在我写作的同时,约翰凯泽的死讯刚传来。他是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神父,过去三十六年服务于肯尼亚。他的遗体于内罗毕西北方五十英里的奈瓦霞被发现,头部中弹,附近有把霰弹枪。凯泽先生长年以高分贝批评肯尼亚政府的人权政策,或者是批评其人权政策付之阙如。此类意外很有可能再度发生。第十八章描写了拉若所受到的迫害,我综合了几桩个案,特别是在北美洲,资历显赫的医学研究人员大胆站出来反对制药界的散财大师,辛勤研究的结果遭到抹黑迫害。这些事件无关他们碍眼的发现是否正确,重点是在个人良心与企业贪婪起了正面冲突;重点是医生具有基本权利,能在不受金钱左右的情况下发表医学观点;重点是医生在开药方治疗病人时,有职责告知他们相信其中具有的风险。最后,如果读者有机会来到厄尔巴岛,千万别错过我借来当做特莎和她祖先的美丽祖产。这个地方称为La Chiusa di Mazzini,属于福雷斯家族的财产。福雷斯家族以自家果园酿造红酒、白酒、玫瑰红酒以及烈酒,也从自家的橄榄园生产出精纯的橄榄油。他们家族有几间小屋可以出租。他们甚至也有一问油房,希望解开人生大谜题的读者可以在此寻求暂时与世隔绝的感受。
读书人网 >小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