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6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61766629/9787561766620
条形码:97875617666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日本学前教育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从保育记录出发进行解读)》希望通过解读儿童游戏中各种各样的实践记录,说明以下问题:如何理解幼儿园中儿童的游戏?如何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成长?什么样的保育设计是可行的?《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从保育记录出发进行解读)》指导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会:记录日常小事,学会解读。记录和计划儿童的游戏,并每日反思教学记录。将日常生活与活动相联系,探讨“集体中个性的培养”等问题。总结保育者的职责。
儿童在充分的游戏中不断地积累发展所必需的经验。保育者通过对实践的记录,获得重要的保育经验,并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媒体推荐 幼儿教育是培养潜能的教育,幼儿期“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是在经历长时间之后开花结果的。
——河边贵子
编辑推荐 《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从保育记录出发进行解读)》:游戏对于幼儿是重要的学习
保育者应当学会记录游戏的实践
通过记录反思教学
克服个别性和偶然性
不断提高教育的能力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一章 幼儿园的幼儿游戏和教师
Ⅰ 什么是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
1.“自由保育”和“集体保育”
2.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游戏是什么
3.如何培养幼儿的主体性
(1)什么是幼儿的主体性
(2)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教师
Ⅱ 如何理解“幼儿的游戏”
1.如何理解“充实的游戏”
(1)为什么要“充实的游戏”
(2)充实的游戏状态
2.幼儿游戏的特征
(1)幼儿与物互动进行游戏
(2)幼儿意识到相互游戏的状况进行游戏
(3)幼儿在环境的影响中进行游戏
Ⅲ 对幼儿游戏的支持
1.把握班级整体的游戏
(1)广角观察
(2)放大个体
2.从“实态把握”到胸有“目标”
(1)教师的支持偏离方向时
(2)诱发必要的经验
第二章 从保育记录中诞生的指导计划
Ⅰ 什么是置根于保育的记录
1.保育记录的目的
2.保育记录与保育的关系
(1)通过教师的视点进行理解
(2)保育记录中显示的保育观
3.“游戏”的解读
(1)对游戏动机的解读
(2)对积累经验的解读
(3)解读的视点
Ⅱ 保育记录中的计划性
1.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
2.日记录的实际运用
(1)事实把握与实态把握的区别
(2)日记录的要点
3.各种样式的记录
(1)周教案的反思记录——容易把握一周流程的样式
(2)环境图记录——让整体一目了然的样式
(3)个人记录——易于解读每位幼儿的成长及课题的样式
(4)每日经历记录——易于把握一日生活流程的样式
4.环境图记录的含义
5.从日记录到周教案
(1)周教案的制作顺序
(2)“从日到周”的视点
①将日记录连续把握的视点
②俯瞰游戏整体的视点
③连续把握的视点与俯瞰整体的视点
第三章 幼儿与教师共同编织的生活
Ⅰ 幼儿与教师互育
1.“成长”的状况和保育的方向
2.临近毕业离园的幼儿的成长
(1)以某日的记录为起点
①以班级的情感联系为基础参与活动的能力
②面向班级的共同目标,主动参与小组活动的能力
③一日生活中有自己的打算,自主地开展活动的能力
(2)五领域的目标与联系
3.一日生活的组织
(1)时间的分配
(2)“喜欢的游戏”的组织的多层次性
(3)“喜欢的游戏”与“班级整体活动”的联动
(4)与生活相关的活动
Ⅱ 对节日活动的认识和指导
1.节日活动的含义与课题
(1)幼儿园中节日活动的含义
(2)各种节日活动
2.运动会的组织
(1)运动会的意义——从家园联系的视点
(2)重新思考运动会对于每个人的意义
(3)日常生活与运动会怎样结合
①作为生活的自然延伸
②幼儿自主快乐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③给生活带来变化
3.生活发表会的组织
(1)生活发表会的意义
(2)生活发表会指导中的问题
Ⅰ 幼儿与教师编织的生活
1.所谓编织生活
(1)从幼儿的经验出发
(2)从个体的发挥到合作学习
2.从周教案中解读协同性活动的作用
(1)从运动会到幼儿会的生活编织
①以通过运动会培养的能力为基础(周教案①)
②运动会中获得的经验和课题在游戏中再现(周教案②)
③从举办生日庆祝会的经验中所得到的(周教案③)
④大家齐心协力开展表演游戏(周教案④)
⑤相互配合、相互承认的水族馆游戏(周教案⑤)
⑥与幼儿会结合(周教案⑥)
⑦面向幼儿会的小组参与(周教案⑦)
⑧幼儿会培养的能力是什么(周教案⑧)
(2)在合作性活动中成长
(3)关注集体、关注个体
第四章 教师的作用
Ⅰ 游戏意义的再认识
1.游戏的必要性
(1)从幼儿期的发展特征来看
(2)从现实的问题来看
(3)从保育自身的课题来看
2.游戏的乐趣
Ⅱ 保障综合性学习
1.领域的思维方式
(1)与小学的区别
(2)活动的拓展
2.经验的综合性
Ⅲ 教师的职能
1.教师的基本职能
2.何谓“理解”?
3.组织保育工作
4.提高教师的素质
(1)日益提高的专业性要求
(2)帮助家长育儿的能力
(3)提高社区教育能力的作用
(4)保障游戏中学习的实践能力
……
序言 二月下旬,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给我来了一个电话,向我报喜说考取了心目中的学校。孩子的母亲也在电话里说:“我的孩子之所以能够选择自己喜爱的道路,多亏了在幼儿园的尽情游戏,正是那个时候的经验奠定了她后来发展的基础。”
这个女孩是我在幼儿园任教至今所接触的孩子中尤其专注于游戏的一个。当然,我明白是之后的许多机会促成了她今天的成就,可是那位母亲的话仍然令我这个保育工作者倍感欣慰。
所谓幼儿教育是培养潜能的教育,并非马上能看到成果。但是,时常接到此类的电话,让我确信,幼儿期“以游戏为中心的保育”是可以在经历长时间之后开花结果的。
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幼儿的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游戏。幼儿园教育要领中也明确提到,“游戏对于幼儿是重要的学习。”但是,时下教育评价注重即时效应的风气甚浓,幼儿教育人员经常要面对这样的质疑:“游戏到底在培养什么能力呢?”“请证明给我看看。”
可以证明的“数据”究竟在哪里呢?
基于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我的回答是:“它存在于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于对实践的记录中。”
幼儿在充分的游戏中不断地积累自身发展所必需的经验。一方面,如果保育者认为游戏是幼儿自由展开的活动而放任不管,容易造成游戏不充分,另一方面,保育者过分的指导又容易导致游戏不成为游戏。保育者应当尊重幼儿的自发性,恰当地、有计划地建构游戏的环境。
文摘 1.保育记录的目的
由于记录者不同和记录者的立场不同,保育记录的目的也呈现多样化,保育的当事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记录时,保育记录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握幼儿的成长,以便更好地进行保育。保育是生活的主体——幼儿与教师共同编织的生活。如果教师随意构想这种生活并且布置与之对应的环境,那么这样的生活就不适合幼儿。所以为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使之积累成长所必需的各种经验,在开展保育时教师首先必须理解幼儿。记录保育是为了促进对幼儿理解的一种行为。
1989年《幼儿园教育纲要》改版之后,指导计划的思考方式发生转变,保育记录变得愈加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资料集《指导计划的制定和保育的开展》中提到,“幼儿园中的指导计划就是为了开展适合每位幼儿的生活,积累必要的成长经验,对具体的愿望、内容、环境构成、指导的顺序和方法等进行的设想”①,根据幼儿的生活状态做成指导计划。换言之,为了做成合适的指导计划必须切实把握幼儿生活的状态。本书接下来将对这一点进行论述。日常的保育记录能经常为我们提供捕捉幼儿生活状态的线索。
那么,教师该怎样记录,记录哪些内容才能使记录为保育提供帮助呢?笔者想起了自己刚从教时将每天发生的事情都记录下来,但是第二天的日教案却与此完全没有关系,常常是引用保育杂志上面的内容。许多记录都是按照习惯将许多东西记录下来,罗列出幼儿的姿态就算完成,从这些记录中很难解读有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