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白话二十五史(精选第1册-第4册)(套装全

发布时间: 2010-03-04 05:38:50 作者:

 白话二十五史(精选第1册-第4册)(套装全4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06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10405041/9787510405044
条形码:97875104050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4

内容简介 《白话二十五史(精选第1册-第4册)(套装全4册)》共包括《白话二十五史(第1册):先秦 秦汉(精选)》、《白话二十五史(第2册):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精选)》、《白话二十五史(第3册):唐 五代 宋 辽 金(精选)》和《白话二十五史(第4册):元 明 清(精选)》4册。《二十五史》是二十五部纪传体史籍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全套史书总共三千五百零六卷,四千余万字,为我国古代史籍中的鸿篇巨制。
这套史书的修撰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第一部史书《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2世纪后期),《新元史》于1920年全部脱稿,整个编撰过程绵延两千多年。是一部从黄帝至明亡的完整而又系统的编年大事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为了使读者对中国历史有连贯的了解,《白话二十五史(精选第1册-第4册)(套装全4册)》把记载清朝历史的,体裁又与《二十五史》相同的《清史稿》选译若干篇,附于书末。各史所选以“本纪”、“列传”为主,《史记》则有“世家”、《晋书》则有“载记”,都是完篇,不作删节。目的在于让读者对传主的事迹,以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有一相对完整的认识。
对各史“本纪”、“列传”取舍的标准是:(1)选取各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代表人物或知名人物的专篇。(2)个别人物虽然不是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但由于艺术作品的渲染和影响,为一般人所熟知,这些人物的专篇亦有选择地加以收录。(3)不同史书中有关一人的“本纪”、“列传”,只选取一篇。取舍时,主要考虑撰写时代的早晚、内容是否充实、记事是否严谨、各史之间篇目的平衡等因素。
《白话二十五史(精选第1册-第4册)(套装全4册)》不录各史原文,只收译文。译文使用书面语言。既不掺杂大白话,也避免半文半白。尽力做到文字通俗、流畅、简练。原文中的地名、官名、称谓,在译文中直接移用,不加翻译。
编辑推荐 五千年兴衰成败尽收眼底,普及中国历史文化的巨著。《白话二十五史(精选第1册-第4册)(套装全4册)》是三十六位国内顶尖专家历时十余年精心选编而成。译文典雅、流畅、简练。
目录
《白话二十五史(第1册):先秦 秦汉(精选)》目录:
史记
前言
五帝本纪 史记卷
秦始皇本纪 史记卷六
项羽本纪 史记卷七
高祖本纪 史记卷八
吕太后本纪 史记卷九
孝文本纪 史记卷一0
鲁周公世家 史记卷三三
晋世家史记卷三九
孔子世家 史记卷四七
陈涉世家 史记卷四八
萧相国世家 史记卷五三
曹相国世家 史记卷五四
留侯世家 史记卷五五
绛侯周勃世家 史记卷五七
伯夷列传 史记卷六
孙子吴起列传 史记卷六五
商君列传 史记卷六八
孟尝君列传 史记卷七五
魏公子列传史记卷七七
……
汉书
后汉书

《白话二十五史(第2册):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精选)》目录:
三国志
前言
武帝纪三国志卷
董卓传 三国志卷六
吕布传 三国志卷七
张鲁传三国志卷八
贾逵传 三国志卷一五
华佗传 三国志卷二九
先主传 三国志卷三二
诸葛亮传 三国志卷三五
关羽张飞赵云传 三国志卷三六
姜维传 三国志卷四四
吴主权传 三国志卷四七
周瑜吕蒙传 三国志卷五四
陆逊传 三国志卷五八
诸葛恪传 三国志卷六四

晋 书
前言
高祖宣帝纪 晋书卷
……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隋书
南史
北史

《白话二十五史(第3册):唐 五代 宋 辽 金(精选)》目录:
旧唐书
前言
太宗本纪上 旧唐书卷二
太宗本纪下 旧唐书卷三
后妃上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列传 旧唐书卷五
窦建德列传 旧唐书卷五四
李列传 旧唐书卷六七
秦叔宝列传 旧唐书卷六八
狄仁杰列传 旧唐书卷八九
姚崇列传 旧唐书卷九六
李林甫列传 旧唐书卷一0六
李光弼列传 旧唐书卷一一0
王叔文列传 旧唐书卷一三五
柳宗元列传 旧唐书卷一六0

新唐书
前言
则天武皇后杨贵妃列传 新唐书卷七六
魏征列传 新唐书卷九七
……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辽史
金史

《白话二十五史(第4册):元 明 清(精选)》目录:
元史
前言
太祖本纪 元史卷
睿宗列传 元史卷一一五
速不台列传 元史卷一二
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列传 元史卷一二二
廉希宪列传 元史卷一二六
伯颜列传 元史卷一二七
哈刺哈孙拜住列传 元史卷一三六
康里脱脱燕铁木儿脱脱列传 元史卷一三八
察罕帖木儿列传 元史卷一四
耶律楚材列传 元史卷一四六
刘秉忠列传 元史卷一五七
姚枢列传 元史卷一五八
赵孟颊列传 元史卷一七二
虞集列传 元史卷一八
阿合马列传 元史卷二0五

新元史
前言
吕文焕列传 新元史卷一七七
……
明史
附:清史稿
……
序言 《二十五史》是二十五部纪传体史籍的总称。它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全套史书总共三千五百零六卷,四千余万字,可谓我国古代史籍中的鸿篇巨著。
这套史书的修撰经过了漫长的时间。第一部史书《史记》成书于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二世纪后期),《新元史》于1920年全部脱稿,整个编撰过程绵延两千多年。
《二十五史》这一名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的。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对他的将军吕蒙说:“我掌管军政事务以来,阅读‘三史’和各家兵书,自以为大有补益。”他告诫吕蒙应该抓紧“阅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和‘三史”’。可见当时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刘宋,在它行世以前,“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人撰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流传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国志》,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前四史”。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它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便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四种,合称“二十一史”。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新唐书》,成为“二十三史”。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旧五代史》后,与“二十三史”并列,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的诸史,有别于其他史书,长期以来,被视为“正史”。《隋书经籍志》的序说,继《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三国志》之后,“世有著述,皆拟班(班固)、马(司马迁),以为 ‘正史’”。第一次出现了“正史”这个名称。
文摘 插图:


轩辕的时候,神农氏的势力已经衰微。诸侯互相侵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便操练士卒,用来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四方诸侯便全都前来俯首称臣。蚩尤最为残暴,没有谁能征服他。炎帝想要欺凌诸侯,诸侯便都归属轩辕。轩辕于是便实行德政,整治军队,研究气候,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四方的土地,训练出像熊罴貔貅豹虎一样凶猛的军队,率领他们同炎帝在阪泉的野外交战。经过三次交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蚩尤作乱,不听从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便征集各地诸侯的军队,与蚩尤在涿鹿的野外交战,活捉了蚩尤,并把他杀死。各地诸侯便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若有不顺从的,黄帝便去征讨他,直至平服后才离去。开山通路,不曾有过安闲的时候。
他向东到达大海,登上丸山和泰山。西边到达空桐,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耳山、湘山。北边驱逐荤粥,在釜山与诸侯核验符契,在涿鹿山下宽广平坦的地方建设城邑。迁徙往来,没有固定的居处,用兵营围绕来防卫。百官都用云来命名,军队也称云师。设立左右大监,监察各方诸国。各方诸国和顺,在祭祀鬼神山川的封禅大典中,参加黄帝主持的盛典的非常多。黄帝获得了宝鼎,推算曰辰历数。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人民。顺应天地的法则,阴阳的变化,养生送死的制度,研究国家存亡的道理。按时种植百谷草木,驯化鸟兽昆虫,广泛研究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水流、土石、金玉的状况,勤思考,勤实践,多倾听,多观察,节用水火材物。因为有土德的祥瑞,所以号为黄帝。
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得姓的有十四人。
黄帝住在轩辕之丘,娶了西陵氏的女子为妻,这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据有天下:其中一个叫玄嚣,就是青阳,青阳居住在江水;另一个叫昌意,昌意居住在若水。昌意娶了蜀山氏的女子,名叫昌仆,生了高阳。高阳有高尚的道德。黄帝死后,葬在桥山。他的孙子,也就是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
帝颛顼高阳,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文静深沉而有智谋,明白通达而知事理;杂植各种作物,以尽地力,按时行事,顺应自然,尊奉鬼神,制定礼仪,调理五行之气,教化民众,洁净虔诚地进行祭祀。
读书人网 >历史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