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167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
ISBN:7307032376
条形码:978730703237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B股操作小丛书
内容简介 《B股:开启财富之门》介绍了B股对国家的财富贡献,B股投资规定、开户手续和交易规则,B股市场发展的历程,B股股票的投资价值等内容。
媒体推荐 前言
B股市场向我国境内居民开放,给广大股民和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投资获利商机。一时间,B股谶纬举国上下、社会各界尤其是证券业界的热门话题。于是,B股复盘后以连续四个跳空高开的方式封住涨停板,甚至到了有买无卖、有行无市的地步。于是,祖国大陆地区、港、澳、台数百亿美元的游资(Hot Money)流入了规模尚小的B股市场,最近又有境外数百亿美元投入道B股市场凑热闹。于是,不少在2001年2月19日前进入B股市场的老股民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使B股成为神话股票……
股票市场是投机投资两相宜的场所。“投资是失败的投机,投机是成功的投资”,这句话具体到每个人的具体投资行为是正确的、适用的,但对整个证券市场来说,对B股市场来说,则是不适用的。因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优化配置社会资源,这种功能实际上就是投资的功能。股票市场虽然是“投机者的天堂”,但股价、股指也不可能狂涨无止境。我想,B股市场也是这样,连续涨停终有时,而当B股市场趋于平稳之时,也是广大股民和投资者回归理性投资之日。
本书正是为理性的投资者成功进入B股市场而编写的,故名《B股:开启财富之门》。
第一章系统介绍了B股市场十多年来对国家、对中国证券市场、对B股上市公司以及对广大股民的贡献;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进入B股市场的有关规定、开户手续和交易规则;第三章介绍了B股市场的设立、发行及送配股的有关规定;第四章从B股市场的制度安排、变迁历史中推导出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的必然性、合理性;第五章从B股市场向境内具名开放的概况分析B股的投资价值,认为B股是有“钱(潜)力”的B股;第六章提醒广大股民和投资者在投机成功的基础上向投资回归,并分析了B股市场的短、中、长期走势;第七章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资本市场、加入WTO等方面分析入手,提出了我国B股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后,有关B股操作手册的书籍应运而生,并且呈现出琳琅满目的局面,其中不乏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好书,但是缺乏从理论上全面、系统、深入介绍B复及B股市场的书籍。我认为,广大股民和投资者不仅需要短期的具体操作技巧,更需要长期把握每只股票以及真个B股市场的发展、变动规律,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本书不仅适合于广大股民和投资者,也适合于股评家、故事分析家、集锦代理人、机构投资者,还适合于党政群机关、上市公司及相关企业、券商等中介机构,同时,它也适合于大、中专院校师生及科研人员等广大读者。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有关书籍,并参阅了《经济日报》、《中国改革报》、中经网、新浪网、263等新闻媒体上的有关资料,由于篇幅所限,未能——列出,谨此致谢!
作者
2001年5月8日于武昌水果湖
目录
第一章 开启财富之门
B股对国家的财富贡献
B股对中国证券市场的财富贡献
B股对上市公司的贡献
B股为股民开启了财富之门
第二章 踏进财富之门
B股投资规定
B股开户手续
B股交易规则
第三章 特殊的股票
特殊股票的设立
B股股票的发行
送配股及相关规定
第四章 冬眠蛇出洞
长期冬眠的B股
B股市场发展的历程
冬眠蛇蛇年出洞
第五章 有“钱”力的B股
B股市场鸟瞰
B股股票投资价值
有“钱”力的股票
第六章 风险与机遇并存
短期涨中防跌
中期牛市确立
风险与机遇并存
第七章 A+B=1
开放B股高层的政策含义
B股市场向国际化接轨
A、B股合并是发展趋势
……
文摘 书摘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企业主管部门的推荐文件;
(5)公司登记机关颁发的公司营业执照;
(6)公司章程;
(7)招股说明书;
(8)资金运用的可行性报告,所筹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需要立项审批的,还应当提供有关部门同意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批准文件;
(9)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审计的公司最近3年的财务报告和有2名以上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签字、盖章的审计报告;
(10)经2名以上律师及其所在事务所签字、盖章的法律意见书;
(11)股票承销方案和承销协议:
(12)中国证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B股发行没有名额限制
我同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完善到完善,我们仅用lO年时间走过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近四百年时间走过的路程。按照(匈)科尔奈的理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特征是短缺经济,短缺经济下最短缺的又是资本短缺,因而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普遍存在着“投资饥渴症”。我国在改革前30年患有典型的“投资饥渴症”,即使是改革后,仍有相当一段时间呈现出“投资饥渴”的症状。如20世纪80年代青年经济学家钟明荣提出的著名“倒逼机制”,就是当时“投资饥渴”的典型写照。这样,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持续了近十年的“股票热”,全国一下子呼啦啦地 成立了一万多家股份公司,这些股份公司都盯着一 个目标——股票上市,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因此,证券市场作为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同时又成为在改革中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最后一个计划堡垒——实行层层行政审批指标额度控制体制。公 司发行股票并上市要计划、要指标、要额度——这 就是中国特色的证券市场。 嘲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B股。如前所述,B股开 市不久,虽有过短暂的辉煌,但马上又跌至谷底, 踏上了漫漫“熊”途。在这种情况下,指标额度 控制,自然就不起作用了,所以在中国证券市场分计划指标时也有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那就是B股市场。
B股市场没有额度限制,这是过去的老皇历。进入新世纪,B股向境内居民开放,B股市场连续 暴涨,B股股票明显地供不应求了。那么,管理层是否又举起“计划经济”的大旗,玩起指标分配的“法宝”呢?最近,中国证监会秘书长屠光绍 说,B股发行没有名额限制。
曙光绍2001年3月26日在北京出席瑞士信贷第一渡士顿举办的中国金融研讨会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