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 2010-03-05 02:34:51 作者:

 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


基本信息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811149893/9787811149890
条形码:97878111498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主要讲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人生的发展,在成长中经历的一些变化,有情绪的变化和性格的变化,另外还有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人际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目录
第一讲 心理健康与成才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
 第二节 心理咨询:维护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一、雾里看花:心理咨询的含义
 二、殊途同归:心理咨询的机制
 三、快乐法宝:积极心理学
 第三节 生命的思考
 一、人生的发展阶段
 二、人生的反思
 三、人生的价值
 四、生命的思考
 第四节 心理健康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创新的含义
 二、创新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三、创新人格、创造力与心理健康
第二讲 迷宫般的人格:认识自己
 第一节 人格的密码
 一、什么是人格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三、人格、性格、个性及气质辨析
 四、人格研究的不同流派
 五、人格形成与环境、文化:大七人格
 第二节 “掀起你的盖头来”——看见自己
 一、认识自己的途径
 二、从人格测试探索自己的人格倾向
 第三节 梦与心灵深处
 一、梦的由来
 二、梦的意义与分析
 三、梦的自我分析
 第四节 人格特征与修身养性
 一、接纳本来的特征,优势极大化
 二、修身养性
第三讲 情绪管理:做情绪的主人
 第一节情感奥秘
 一、情绪是什么
 二、情绪的功能
 第二节信念:情绪的表达来源
 一、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
 二、贝克的认知理论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一、健康情绪的标准
 二、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三、大学生情绪困扰的成因分析
 第四节 情绪管理:与情绪同行
 一、提高情绪识别的能力
 二、提高运用情绪的能力
 三、让开心成为一种能力
第四讲 压力管理:让心灵飞舞
 第一节 认识压力:生命必须承受之匝
 一、压力的含义
 二、常见的大学生压力
 三、压力的生理机制
 第二节 了解自己的压力状态
 一、压力情境与压力事件
 二、压力的主观评估
 三、压力与人格特质
 四、压力下的心理反应
 第三节 压力管理:超越自我
 一、给生命以理由和意义
 二、正确面对挫折
 三、积极的应对策略
第五讲 人际交往:我好、你好、世界好
 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特点
 二、人际交往的动机
 三、人际关系的反应类型
 第二节 人际交往中的法则
 一、人际关系中的影响因素
 二、人际交往的法则
 第三节 大学生常见人际困扰及原因
 一、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困扰
 二、大学生常见人际困扰原因分析
 第四节 人际交往的有效策略
 一、人际交往的有效理念
 二、人际交往的智慧
第六讲 爱情与性心理健康
 第一节 什么是爱情
 一、爱情的定义
 二、爱情的种类
 三、爱情的三个阶段
 四、我们如何选择爱人
 五、影响爱情的力量
 六、男性和女性在爱情中的非理性
 第二节 什么是婚姻
 一、婚姻的本质
 二、婚姻的分类
 三、婚姻和爱情的区别
 四、婚姻中的相处之道
 第三节 性心理与心理健康
 一、性心理的含义及表现
 二、常见的性心理问题
 三、性心理健康的培养
第七讲 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什么是家庭
 一、家庭的概念
 二、家庭的分类
 三、家庭的作用
 第二节 家庭对人的影响
 一、家庭如何塑造人
 二、家如何会伤人
 第三节 亲自关系
 一、认识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二、如何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健康的家庭沟通
第八讲 学会学习
 第一节 学习上的“断奶”——大学学习的特点
 一、学习的概念
 二、学习的类型
 三、大学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中的常见障碍及调整
 一、大学生学习中的常见障碍
 二、学习障碍的调整
 第三节 让学习快乐起来——学会学习
 一、转变学习方法观念
 二、应用学习策略
第九讲 创造力的开发
 第一节 大学生创造概述
 一、什么是创造
 二、创造性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三、大学生的创造与创新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
 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的形式
 三、创造性思维的突变方式
 四、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三节 创造性人格
 一、创造性人物的人格与态度
 二、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个性因素
 第四节 创造力的培养
 一、培养创造力的态度
 二、常用的创造性测验
 三、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方法
第十讲 手持彩带当空舞:职业心理准备
 第一节 职业心理健康
 一、职业心理
 二、职业心理健康
 第二节 职业与我
 一、职业的自我结构
 二、认识职业自我的方法
 三、以我为本,选择职业
 四、改变错误认知,克服职业挫折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
序言 健康是生命之本,快乐是生命之源。如何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怎样才能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呢?
生命之舟在我们一生的航程中,青年期是最为色彩缤纷的,同时也是最不平静的。也许你已经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但它在许多方面却像一个充满问号的迷宫,让你感到无法把握;也许你才仞涉精彩纷呈的外部世界,就已经领略到它的复杂严酷,让你感到些许无奈。
当我们年纪逐渐增长,所要面对的事情口趋纷繁复杂,家庭、朋友、学业、事业上的种种经历,会不自觉地将那颗小小的洋葱头披上一层又一层的表皮,最外层更裹上了鲜艳透红的外衣,然后走到市场上去叫卖,那时候,你可曾会有刹那间的惊觉,那颗曾经明净柔顺的洋葱头瑟缩到哪里去了呢!
让我们回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历程,去寻找回那颗瑟缩的倍蕾。当然,层层剥落洋葱衣的确是一个辛辣的过程,但是当你感觉刺鼻和泪水过后,你就会体会到耶颗叫净细嫩的心灵,那就是我们久违了的真我。而我们的真正“成长”,必须要经过这份“存在与反思”的心路历程,才能找到生命之源。也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才可能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更豁达地去享受人生。
创造的根基在哪里呢?对这个问题,也许你在学习的实践中已经碰到并思考过千百次,但是你从另外一个角度——心灵的角度思考过吗?让我们对创造进行一次心灵的探索,也许有助于你再次发现自己蕴藏于内心的深厚的创造力。
《心理健康与创新能力》足一本普通高校素质选修课的教材,内容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在编写过程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力求概念准确、原理正确。
2.可读性:力求文字简练,通俗易懂,便于自学。
3.启发性:力求推荐有启发意义的阅读文献与网络资源。
4.近时性:力求反映心理教育发展中的较新的理论。
本书是我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适合于本科生、研究生、高等院校辅导员及相关学生管理者等使用参考。

文摘 每个人都很关心自己的健康。有了健康,人才能更有效地去学习、工作、交往,更有效地生活。长期以来,传统的健康观认为躯体没有疾病就是健康,其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是重视身体的健康。随着科学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认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对于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影响。于是人们的健康观也就开始改变了。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公布的章程中明确给出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日臻完满的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是身心的统一,缺一不可,并相互影响。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在这一新概念中,生理的健康水平与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生理健康是物质基础,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是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反过来促进生理的健康,道德健康则是整体健康的统帅。
此外,从医学界对死亡定义的变化来看,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中,都将心跳和呼吸停止视为人的死亡。现代,随着心脏、肾脏等器官的功能可以靠机器维护,还可以进行移植,于是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最终在逻辑上统一了对人体生命中枢问题的认识,脑死亡的新概念更强调了人生命中的心理因素。这种认识是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概念的全面总结与更新,健康不再仅仪是躯体状态的反映,而且还必须是心理活动正常,社会适应良好的综合体现。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