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41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21801576X/9787218015767
条形码:9787218015767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红色年轮:共和国领袖
内容简介 《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讲述了:辽宁人民出版社今年出版了我的两本书:一是旧著《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修订三版,内容有所增补,书名改为《早年毛泽东》;二是《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为1990年春辽宁人民出版社为我出的题目,这大概同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毛泽东热”有关。此书“后记”中说:“我有自知之明,平生是个做工作的干部,不是做学问的人,不过比不读书的人喜欢读点书,顶多是个‘剽学家’,对许多东西尤其国学一知半解而已。”
作者简介 李锐,国内外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湖南平江人1917年生于北京,战争年代在湖南、延安和东北等地从事青年工作和新闻工作。1949-1952年任新湖南报社社长、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部长.1958年任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兼任毛泽东的秘书1959年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判,被撤销一切职务,开除出党。“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关在秦城监狱8年。1979年平反复职,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19821984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中共十二大中央委员、中共十三大中顾委委员。著述甚丰,有《庐山会议实录》、诗集《龙胆紫》等。
媒体推荐 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外国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
——毛泽东
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我对他们极有兴趣,我打算去和他们攀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说南方话。
——毛泽东
编辑推荐 《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毛泽东早年的道路(代序)/1
一、二十岁以前/1
韶山岁月/3
六年私塾/6
读《水浒》《三国》《西游》/10
《盛世危言》/16
勇于反抗的性格/18
东山小学和康梁影响/22
到长沙/31
读严译名著/35
二、湖南第一师范/41
学校和教师/43
杨昌济/52
一本读书笔记/65
以文会友/70
忧国忧民的时事通/75
“略通国学”与评说孔子/80
“独服曾文正”/91
《新青年》的影响/100
读社会这一本大书/104
“野蛮其体魄”/115
“通身是胆”/119
学友会和工人夜学/125
《伦理学原理》批注/131
“身无半文,心忧天下”/138
三、思想方向与新民学会/143
思想方向/145
战友们/163
新民学会/173
留法勤工俭学/186
四、五四运动前后/193
第一次到北京/195
“一时楷模”陈独秀、同胡适的交往/201
新闻学研究会和邵飘萍/207
“洞庭湖的闸门开了”/212
《湘江评论》/224
驱张运动/236
第二次到北京/250
五、党的建设/263
湖南自治运动/265
文化书社和新文化运动/277
学习马克思主义/286
建团、建党/303
自修大学与《新时代》/312
六、工人运动/323
从何着手/325
团结湖南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铨/333
闻名全国的安源大罢工/338
长沙泥木工人争取营业自由的胜利/349
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358
水口山工人大罢工/364
教训一位“长衣先生”/371
长沙各行业工人的罢工/375
全省工团联合会的成立/379
附录:大革命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385
……
序言 辽宁人民出版社今年出版了我的两本书:一是旧著《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修订三版,内容有所增补,书名改为《早年毛泽东》;二是《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为1990年春辽宁人民出版社为我出的题目,这大概同近年社会上出现的所谓“毛泽东热”有关。此书“后记”中说:“我有自知之明,平生是个做工作的干部,不是做学问的人,不过比不读书的人喜欢读点书,顶多是个‘剽学家’,对许多东西尤其国学一知半解而已。”
现在文化出版界的朋友建议我将两书合成一书出版。盛情难却,也是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毛泽东的早年,就答应下来。但怎样“合二而一”呢?如果一件是长袍,一件是马褂,那么,马褂套在长袍上,正是旧时代的标准“礼服”;或者像把一碟豆腐、一碟白菜倒在一个大盘中了事。可这两本书,实在难于采取这么简单的办法。怎么办呢?上述“后记”中这样说过:“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早年毛泽东》的姊妹篇。权且替出版社作个广告:希望读者读了这一本还读那一本,或者读了那一本还读这一本。这两本书确有同根互补的亲缘关系。”为一般读者着想,以现在出版的这一本代替那两本,那就必须将两本中某些重复处删掉,可省略的章节省去,还有需要改写、增补、发挥新意之处等,总之,要重编变为一本“新本”才好。说事容易做事难。如果我不是75岁的老头子,还是50年代初的小伙子,那就会轻车熟路、举手之劳了。可是,现在不仅老眼昏花,而且常困心衡虑,时感何必多此一举。这样,书页满案,纸稿乱叠,剪剪贴贴,修修补补,有时还不免颠三倒四,冠履互易,断断续续几十天,才算将纸笔、剪刀、浆糊放下来。其中甘苦(如果说有甘苦的话),从大叠原稿中(两本书共约60多万字)责任编辑会感觉到的;本书的前半部,是动了大手术的。
将这样两本性质相似的书并成了一本,还得另有个新的书名。正好名副其实,就用《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吧。
文摘 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的最伟大的功劳,从一开始革命活动就如此辉煌地表现出来的,便是他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以解决中国革命中一系列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西欧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是东方几千年封建主义统治的农民国家,近代又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极大的特殊性。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来解决现代中国革命中的各种问题,这乃是一件特殊困难的事业,这决不是如那些教条主义者、机会主义者和一切空谈家、书呆子所想的,只将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加以熟读、背诵和摘引,就可成功的。这必须高度的革命精神与高度的科学精神相结合才能办到,不能有丝毫主观随意性。这不但必须具备对无产阶级事业、人民事业的无限忠心和百折不挠的愚公移山精神,尤其需要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素养,以及丰富的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和斗争经验,包括官方经典的和民间流传的。这样,才能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对客观情势作精确的科学分析,从而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同时还必须时刻不脱离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善于把群众的经验、意志、思想集中起来,又应用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依据历史进程和中国的具体环境及条件,对马克思主义作独立的创造性的补充和发展,并用中国人民的通俗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之适合于中国的特殊条件和新的历史环境,从而为中国全体劳动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自己的战斗武器。毛泽东在早期革命活动的时候,就正是这样出色地开始进行了这种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方法,他随时随地联系着当前革命的实践,对周围的具体的社会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这就是用他自己后来常说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判断客观情况和考察、集中革命实践经验,以求得工作方法和方针”。从早期革命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的实践家的身份超过理论家的身份;他总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证实自己的设想,用革命的实践来证实革命的理论,即“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从而使两者不断发展,永远前进。他在每个工作阶段中,都站在最前面最重要的岗位上,埋头工作,不事喧哗,接触实际最多,联系群众最广,对革命操心最切。思虑最深,既丝毫没有陈独秀这类人的书呆子的习气,又丝毫没有王明之流的纨绔子弟的习气。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