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华国学百部: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10-03-05 03:48:21 作者:

 中华国学百部:道德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秦出版社
页码:13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北京世纪山水文化

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百部:道德经》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被后世称为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八十一章,约五千字虽然篇幅不长,却论述精辟,思想深邃其内容重在详尽论述作为宇宙本体、万物之源和运动规律的天道,并将这种天道用以关照人道,指导治国和修身,直面现实社会,内容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诸多方面。
编辑推荐 《中华国学百部:道德经》是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道经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德经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
序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道家的主要经典。据传是由春秋末期李聃所著。
老聃,通称老子,是春秋时的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曾做过周王室管理藏书的官。在当时,老子是一个颇有声望的智者,其学识举世闻名。孔子就曾向他请教过关于“礼”的问题,并称他为“龙”。由于周王室的衰弱和不断内乱,老子弃官归隐,跨青牛而去。行至函谷关,老子应关令尹喜的请求,写成了一部书,这就是《道德经》。
《道德经》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两篇,通常称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全书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内容极为丰富。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发前人所未发,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概括起来,《道德经》的内容主要有三,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
《道德经》中明确提出,天地万物的本源不是天帝,而是“道”。《道德经》中谈道、谈天道,不仅仅是为了对宇宙的形成和自然规律做一个阐述,更是为了给探讨人生和社会政治准备一个前提。老子主张人法自然,道的准则完全适合于人类生活,老子的宇宙观是其人生观、政治观的基础。《道德经》中对人生、对政治的阐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道德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有两个基本特点:就自我而言,讲究珍惜身体;就人与人的关系而言,主张柔弱不争。有道的人少私寡欲,见朴抱素,专气淳和,加强自身修行。书中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柔弱不争思想一致的观点,如致虚守静、不敢为天下先、不自是、不自伐等等,这些以退为进、以静制动的思想与柔弱不争共同体现了《道德经》中人生哲学的特色。
文摘 插图:




【译文】
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美妙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驰马打猎,使人精神失常;珍贵物品,使人盗窃掠夺。所以圣人只求吃饱而不求耳目享受。因此要去掉耳目享受而只求填饱肚皮。
【赏析】
人类有着敏锐而发达的感觉器官,它们源源不断地把外部的各种刺激传达给人们,而人们往往对这些外部刺激又产生了种种反映,并且趋向于那些令自己快乐的事物。然而实际上,斑斓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混杂的五音让人耳朵发聋;美味的佳肴会使人对味道的敏感度下降,等等,这些都伤害了我们的器官,并且还让我们的欲望无限的膨大。但是,谁可知过多的欲望会害人不浅,甚至还会危害生命。
因此,老子在此告诫人们:切莫沉沦于无休无止的欲望之中,真正的享受应该是有理性的节制,虚假的享受是愚蠢的放纵。他希望人们能够一丰衣足食,过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摒弃各种外在欲望的诱惑,始终保持内心清净满足。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享受着前人没有享受过的科学文化成果,拥有前人想都不敢想的物质财富,这的确反映了物质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许多人在物欲的诱惑下变得无知而堕落,甚至走上犯罪之路,他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在富贵、名利、声色面前被严重的扭曲变形,更不用说那些早已习惯了享受,而变得迟钝、矫情的现代人。所以,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静心聆听老子的教诲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