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基督徒的激情

发布时间: 2010-03-05 04:20:43 作者:

 基督徒的激情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页码:183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8月
ISBN:9787801090171
条形码:978780109017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诗与思文丛

内容简介 无论在整个人类的发展中不定期是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保持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的平衡都是非常热处理 要的。而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诗“与”思“的平衡发展也同样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思“的庄重,也需要”诗“的空灵,我们需要”思“的结果,也需要”诗“的过程,两者都是我们精神生活最基本的立面。这大小两种平衡的谋得和维持,便是我们最正学跌精神存在状态。
要维持这种状态,阅读也许是一种最佳方式,或曰一个捷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爱诗意,在阅读中加深思考。当然,为类的文明史已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诗”的读物和“思”的文本,也许,我们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可以归入这两大类。如今,我们又从那无数的读本中挑出几册,我们选择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诗”与“思”两种办不比的相互渗透上。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
丹麦基督教思想家,存在主义的先驱。主要著作有《非此即彼》、《哲学片段》、《生活道路的各个阶段》等。br>

媒体推荐 总序
阿诺德说:“诗歌拯救世界。”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诗”与“思”,也许原本就是人的两种最基本的精神存在方式。前者是一种本能的、审美的方式,后者是一种经验的、判断的方式;前者诉诸情感,后者诉诸理性。而海德格尔的“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则仿佛在设计此两者的融合。一个大脑基本健全的人,是不可能不思考的,一个意识有了初步发展的人,也不可能不审美,而一个将“诗”与“思”统一于一体的人,就有可能是一个意识活动最为活跃、精神生活最为丰富、情感世界最为多彩的人。
然而,在外部世界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彩的时候,我们却发现人类的“诗”与“思”都似乎越来越少了。在这样一个日益技术化、甚至数字化的时代,人们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面对生活的诗意呢?换句话说,在科学的时代还需要诗歌吗?在有用性、精确性、合理性,还有所谓的可重复性、可操作性等等方面,诗歌无一不显示出了她的尴尬。但是,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仍永远是无可争议的,因为她与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语言之间有着最紧密的关系,因为她诉诸的是任何人都不可或缺的情感。
与此同时,如果不将科学思维和商业智慧等包括在内,人类的非功利思考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对道德和价值的判断,对存在及其意义的穷究,正在成为少数哲学家、思想家的“专业”,而整个人类却似乎有了比这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说挣钱)要做,换句话说,在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当代,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活状况的关注反而有所降低。将本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文科学的发展作一个平行比较,就会发现,前者在这一世纪中所取得的进步据说数百倍于先前所有世纪之进步的总和,而后者的进展却很难说是革命性的,至少不能说有成倍的增长。人类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需要维持某种平衡的,对地球之外宇宙空间的探索与对人类自身基因密码的破译基本同步,但在精神存在研究与物质存在研究这两个方面暂时还是不协调的。因此,人类无疑需要更多地思考。
无论在整个人类的发展中还是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保持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的平衡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诗”与“思”的平衡发展也同样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思”的庄重,也需要“诗”的空灵,我们需要“思”的结果,也需要“诗”的过程,两者都是我们精神生活最基本的立面。这大小两种平衡的谋得和维持,便是我们最正常的精神存在状态。
要维持这种状态,阅读也许是一种最佳方式,或曰一个捷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受诗意,在阅读中加深思考。当然,人类的文明史已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诗”的读物和“思”的文本,也许,我们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可以归入这两大类。如今,我们又从那无数的读本中挑出几册,我们选择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诗”与“思”两种因素的相互渗透上。
这里的几本译作,或偏重于哲学如尼采的《快乐的知识》、克尔凯郭尔的《基督徒的激情》和阿兰的《幸福散论》,或偏重于诗歌如里尔克、帕斯捷尔纳克和茨维塔耶娃的《三诗人书筒》、纪伯伦的《先知园》和布罗茨基的《文明的孩子》,但它们的特色却都在于“诗”与“思”的融合上,或者说,它们是思想的诗,或诗意的哲学。它们的作者早我们许久完成了精神和情感的长征,他们在前方呼唤我们:过有思想的生活,过有诗意的生活。
刘文飞
一九九八年六月五日
编辑推荐 无论在整个人类的发展中不定期是在一个人的生活中保持灵魂与肉体、精神与物质的平衡都是非常热处理 要的。而在人的精神生活中,”诗“与”思“的平衡发展也同样是重要的。我们需要”思“的庄重,也需要”诗“的空灵,我们需要”思“的结果,也需要”诗“的过程,两者都是我们精神生活最基本的立面。这大小两种平衡的谋得和维持,便是我们最正学跌精神存在状态。
要维持这种状态,阅读也许是一种最佳方式,或曰一个捷径。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感爱诗意,在阅读中加深思考。当然,为类的文明史已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诗”的读物和“思”的文本,也许,我们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可以归入这两大类。如今,我们又从那无数的读本中挑出几册,我们选择的着眼点主要放在“诗”与“思”两种办不比的相互渗透上。

目录
追求完美性(代序)
与上帝的交往
1.救主的诞生
2.在性及与上帝的直接交往
3.人的生活与上帝
4.人在自然的和平申
……
文摘 书摘
29.返归对基督的信仰
这正是长久、长久以来基督教界的不幸,而今天仍然是这样:即基督既非此,又非彼,——既非在尘世生活过的他这个人,又非人们相信将要归来的他这个人,——相反他是这样一个人,关于这个人,人们从不可靠的途径如从历史上得知,他无论如何都是一个伟大的人。
对于基督,人们是通过不可信、不正确的渠道而有所了解的;因为,唯一可信的,是人们成为有信仰的人。通过基督生平的成就,通过这1800年——即通过随之而来的一切——,人们了解了最后结局,由此人们相互使对方变得更坚定。由于这些逐渐变成了知识,所以基督教精神干瘪枯萎了。悖论丧失了活动,人们成了基督徒,却丝毫未留意到悖论,丝毫没有什么不快。人们接受了基督的教义,改造了它,把它搞得面目全非,而且人们直截了当地就确保了真理,——作为一个其生平在历史上留下了如此之影响的人。这一切都像脚上穿上袜子一样漂漂亮亮,理所当然,基督教就这样变成了异教。
如今,在基督教中,关于基督教的庄严美好、无比珍贵的真理,关于基督教的宽容的安慰,像过节一般充斥着一派没完没了、华而不实的空谈——但人们发现,自基督以来,1800年过去了;从令人烦恼的标志和从信仰的对象中。产生出最不可思议的虚幻形象,产生出一个上帝般善良的人。人们不知道,烦恼意味着什么,更少有人知道,崇敬意味着什么。人们尤其颂扬基督的,如果人们作为他的同时代人经历这些事时,正是人们要对之最为动怒的。但如今人们完全确信事情的结局。人们相信,根据历史完全有把握说他是伟人,人们得出结论说:这是正
确的。这就是说:他所以是正确的、高贵的、卓越的和真实的,是因为他表现出了这些品质。换句话说:人们并不真正不费心去深入认识他做了什么.更没有人由此而借助上帝的援助,以自己微弱的力量去效仿他正确、高贵、卓越和真实的行动;因为人们根本就不了解这是怎么一
回事,因而会在同时性的境遇中做出恰恰相反的判断。只要赞美他、颂扬他就足够了,正如一位畏畏缩缩地,因而也是毫无意义地翻译著者的翻译家所说的,人们为了要正确理解而过于“认真”了,也许同样过于胆怯、过于懦弱了。
基督教界不知不觉地取消了基督教;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说要做些什么的话,就是要试着把基督教重新引进基督教界来。
30.论 不 朽
如果一个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