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06月
ISBN:7544412393
条形码:97875444123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科苑撷英
内容简介 《邻人的花园:文科学人看科学彼岸》属科学人文随笔和暂学短论。本文作者近年来阅读了大量(主要是翻译的)科普作品,有感干中国文人,特别是选修文科的学生受应试教育束缚,心智发育不良及知识营养不伞,与自然科学存在严重隔膜,陆续记下一些文科学人少知的或与人文学科知识存在“本体相似性”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些自然科学家对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思维办式,力图与社会生活、与文科的思维方式进行沟通,以引导文科人学生关注科学人文、欣赏自然科学之美,并期望《邻人的花园:文科学人看科学彼岸》对学习跨学科思维的思路以及对科技随笔、短论的写作有所帮助。
《邻人的花旧:文科学人看科学彼岸》涉及天文学、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心理学等各学科。按内容分为“思考科学观”、“心智强健之方”、“知所未知”、“邻人的思维艺术”、 “科学文学美学”五个部分。作者极具个性地融人自己的理解,并使用散文笔墨,用有幽默感和文学色彩的语言写作,使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唐韧,女,1946年生,广西大学教授。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锻炼期间在吉林省当过选煤工,医院洗衣工,县文化馆馆员,中学教师。1986年调入广西大学起至今,有文学论文和各种体裁文学作品发表于6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共170多万字。
编辑推荐 《邻人的花园:文科学人看科学彼岸》:科苑撷英
目录
思考科学观
科学有多大?
喂,先生,请直接走62楼进
身靠迷迭香藩篱
李约瑟难题和“看蚂蚁上树”
本能与本质:科学的两个视角
神话与科学的距离
知识改变世界观
心智强健之方
源远流长的胡闹
另类哥伦布
想象纳米时代
“祖神来归式”科研作风
人类的麻疹
夸克能吃吗
丑陋的“两条腿”
文明也须“往里推人”
从“福歌豪莱歌豪”出发
知所未知
“我”有一万亿条生命
“你太学术了!”
“下节课,自然科学欣赏!”
你甚至回答不了我6岁时的问题
随身携带的拟子库
虚拟的英雄:高科技娱乐的忧患
亲爱的,请做我的月亮吧
本体相似性
放火护林
病谏
完全相知之可怕
情感化学
基因“说”了也不算
爱好思考者的UFO
强有强的难处
分泌“遗忘”的大脑
单一性:生命活力的杀手
生物基因库和观念基因库
关于“转基因运动员”的争吵
邻人的思维艺术
文人与定量思考
比喻性思考与数字化思考
我们是被建造来犯错误的
尺度意识
血液“分馏”与钟点工
新达尔文主义的科研思路
倒果为因
为无米之炊找米
学理性分析之“分”
你知道哪朵云彩有雨
马铃薯若能语
瞎子摸象:一个正常的认识过程
学术平台的“蚂蚁碰触角”风范
科学文学美学
这样写星星,见过吗?
我可爱的小精灵
曲径通幽与遗传冲动
法布尔与诺贝尔文学奖
八个自我:合情合理的小数目
数理表述之趣
记忆与本能
不知名的鸟儿在歌唱……
《哈利波特》“严重背离现代科学”?
道金斯的“拟子”与昆德拉的《不朽》
后记
……
序言 有记者问我成天看虫子是否会厌烦时,我只能笑他不懂科学家的情感和乐趣。而看到一些报纸对纳米、转基因、克隆等胡编乱写,甚至连CEO、IT等常见符号都写错,就体会到文科生补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了。
科学与艺术本是一体。古希腊神话里缪斯既主管科学又管文艺。爱因斯坦常常和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一起合奏贝多芬的作品。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都是才华横溢的画家、雕刻家同时也是建筑师。达芬奇更是在数学、力学、光学、天文学、植物学、动物学、人体生理学、地质学、气象学,以及机械设计、土木建筑、水利工程等方面都有不少创见或发明。《徐霞客游记》是文学也是地理或地质学著作。中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是地质学家李四光写的。超级水稻之父袁隆平闲时也爱好拉小提琴……过分偏科会使两个脑半球不能平衡发展,严重时会产生心态失衡乃至心理畸形。福楼拜预言“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会合”,李政道认为本世纪就是两者会合的顶峰。这是我们现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最根本的理由。
文摘 插图:

法布尔挺着身子向暗夜里望去,景物怎么也看不清。小灯的光线向四外散开,几步之外天就黑下来了,再远处就是一团漆黑。难道他应该留在城里吗?他取得了物理学、数学、自然科学三个学士学位,34岁时法兰西科学院就因为他在活态昆虫的研究上所取得的成果向他颁发了实验生理学奖金。他还发明了从茜草中提取红色染素的工艺,做过“工业化学梦”,帝国教育部曾以杰出教师名义为他授勋……但是,他在52岁时竞举家迁往偏僻的荒石园,为的是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能完成多少?他不知道,这是汝勒生前的意愿。这么多年,他在怀念儿子的哀痛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现在他偶尔也感到疲倦,甚至担心工作不知会在什么地方被永远地打断……
法布尔看着地上大自然“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小方砖。为了再看清旁边的一块,他移动着自己的位置。每次移动后,周围仍是一圈狭窄的弱光带,仍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眼前的些许景物。这些小方砖究竟是按怎样的规律一个挨一个组合成整体画面的?无法看清……忽然,他心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震动,这些天闷在心中的苦痛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如果整个自然界就是这大片的方砖地,他法布尔不就是这方砖地上的捉灯人吗?看清整个方砖地的整体画面规律,并不是他一个1人能办到的事,一个捉灯人办得到的只是看清庞大未知体系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并把这发现指给他人。科学,和庞大的未知世界一样大,是没边没沿的东西,没有人能终结和中断科学的伸展。
这一天,激动的法布尔在《昆虫记》第7卷中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管我们的照明灯能把光线投射到多远,照明圈四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但我们应为此而感到心安理得,因为我们已经注定要做的事情,就是使微不足道的已知领域再扩大一点范围。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地移动我们自己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
后记 开始写这一串文章前,已经读过十余本科普译著了。当时广西《出版广角》杂志社的刘硕良主编很支持我写对自然科学书籍的读书随感,我的一篇论文《科普精品——二十一世纪出版业的黄金强档》还获得了杂志社征文的二等奖和中国出版最高权威的评审者的奖励性点评。
萌发写这些文章的想法,没有别的,只是觉得这些书我读得太晚了,它们太开眼界了,太值得读了,比当时时髦的《乌鸦》、《上海宝贝》好看到不知多少倍,看了它们,眼中的世界真的就不一样了。我领悟王小波的那句话——“一本书要是不能对我的世界观起作用,就不值得一读”,就是在这个读书过程中。
《出版广角》最先给了我宝贵的话语权。从2002年3月起,他们的专栏给《邻人的花园》提供了充足的栽种“田垄”,周化铁编辑并在开始刊出时对安排这个选题专门做了介绍。我的这类文章很快得到了同事们、文艺界同人们、学生们的鼓励,《广西文学》的罗传洲主编几次谈到他读我这些文章的感想,《广西大学报》也做了多次转载和介绍,我的学生吕欣出差到上海,几次买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科普新书送给我,鼓励我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