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饮膳正要

发布时间: 2010-03-06 02:15:38 作者:

 饮膳正要


基本信息出版社: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2年06月
ISBN:7538010122
条形码:978753801012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饮膳正要》中国第一部有关食物营养、疗效食品、食物效法的专著。元代蒙古族医学家忽思慧撰。初刻于至顺元年(1330)。早年传往日本,明、清两代曾多次翻印,广为流传。忽思慧是元代皇帝的饮膳太医,主管宫廷饮膳烹调之事。他继承整理古代医学理论,广泛收集蒙、回、维吾尔等民族的食疗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撰成此书。该书强调预防为主、食疗保健的主导思想,坚持不用矿物药和毒性药的原则,提倡选用无毒、无相反、可久食、补益的药物,从而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全书分3卷。卷一阐述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和饮酒避忌,选录了100多种历代所用的羹、汤、面、粥等食品,并附有疗效介绍。卷二精选各种中草药配制的疗效食品,有配方,也有主治功能。卷三附图论述24种谷物、39种水果、46种蔬菜、31种家畜野兽、17种家禽飞鸟、17种鱼类、13种药酒及30多种调味品的味(甘、辛、苦)、性(温、平、寒)、功能、主治病症、有无毒性等。
目录
虞集序
忽思慧自序
正序
卷一
三皇圣纪
养生避忌
妊娠食忌
乳母食忌
饮酒避忌
聚珍异馔
马思答吉汤 大麦汤 八儿不汤
沙乞某儿汤
苦豆汤 木瓜汤鹿头汤 松黄汤
耖汤 大麦笄子汤 大麦片粉 糯米粉挎粉 河豚羹
阿菜汤 鸡头粉雀舌子 鸡头粉血粉
鸡头粉撅面 鸡头粉掐粉
鸡头粉馄饨 杂羹 荤素羹 珍珠粉
黄汤 三下锅 葵菜羹 瓠子汤
团鱼汤 盏蒸 台苗羹 熊汤 鲤鱼汤
炒狼汤 围像 春盘面 皂羹面
山药面 挂面 经带面 羊皮面 秃秃麻食 细水滑
水龙馍子 马乞 搠罗脱因 乞马粥汤粥 粱米淡粥
河西米汤粥 撒速汤 炙羊心 炙羊腰 攒鸡儿
炒鹌鹑 盘兔 河西肺 姜黄腱子 鼓儿签子
带花羊头 鱼弹儿 芙蓉鸡 肉饼儿 盐肠
脑瓦刺 姜黄鱼 攒雁 猪头姜豉 蒲黄瓜齑 攒羊头 攒牛蹄
细乞思哥 肝生 马肚盘 炸牒儿 熬蹄儿 熬羊脑子
鱼脍 红丝 烧雁 烧水札 柳蒸羊 仓馒头
鹿奶肪馒头 茄子馒头 剪花馒头 水晶角儿 酥皮奄子 撇列角儿 时萝角儿
天花包子 荷莲兜子 黑子儿烧饼 牛奶子烧饼 钲饼
颇儿必汤 米哈讷关列孙
卷二
诸般汤煎
桂浆桂沉浆荔枝膏
梅子丸 五味子汤 人参汤 仙术汤 杏霜汤
山药汤 四和汤 姜枣汤 茴香汤 破气汤  白梅汤
木瓜汤 橘皮醒酲汤 渴忒饼儿 官桂渴忒饼儿 答必纳饼儿
橙香饼儿 牛髓膏子 木瓜煎 香圆煎 株子煎 紫苏煎 金橘煎
樱桃煎 桃煎 石榴浆 小石榴煎 五味子舍儿别 赤赤哈纳 松子油
杏子油 酥油 醍醐油 马思哥油 枸杞茶玉 磨茶 金字茶 范殿帅茶 紫笋雀舌茶
女须儿 西番茶 川茶 藤茶 夸茶 燕尾茶
孩儿茶 温桑茶 清茶 炒茶 兰膏 酥签 建汤 香茶
诸水
玉泉水 井华水
神仙服食
铁瓮先生琼玉膏
地仙煎 金髓煎 天门冬膏 服天门冬
服地黄 服苍术 服茯苓 服远志
服五加皮酒 服桂 服松子 服松节酒  服槐实
服枸杞 服莲花 服栗子 服黄精
神枕法 神枕方
服菖蒲 服胡麻 服五味
服藕实 服莲子 服何首乌
四时所宜
五味偏走
食疗诸病
生地黄鸡 羊蜜膏 羊藏膏
羊骨粥 羊脊骨羹 白羊肾羹 猪肾粥  枸杞羊肾粥
鹿肾羹 羊肉羹 鹿蹄汤 鹿角酒  黑羊髓煎 狐肉汤
乌鸡汤 醍醐酒 山药饨 山药粥 酸枣粥 生地黄粥
椒面羹 荜拨粥 良姜粥 吴茱萸粥.牛肉脯 莲子粥
鸡头粥 鸡头粉羹 桃仁粥 生地黄粥 鲫鱼羹 炒黄面 乳饼面 炙黄鸡
牛奶子煎荜拨法 猫肉羹 黄鹚鸡 青鸭羹 萝卜粥 野鸡羹 鹁鸽羹
鸡子黄 葵菜羹 鲤鱼汤 马齿菜粥 小麦粥
驴头羹 驴肉汤 狐肉羹
熊肉羹 乌鸡酒 羊肚羹 葛粉羹

卷三
米谷品
兽品
禽品
鱼品
果品
菜品
料物性味

……
序言 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饮膳正要>是无法让人忘却的辉煌巨著。它虽然没有浩瀚的篇幅,但却是我国甚至是世界上最早的饮食卫生与营养学专著,对总结研究元代的饮食文化成就,对推动、发展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事业,对促进华夏各民族的养生保健事业,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饮膳正要》共三卷,元朝忽思慧撰。卷一讲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和聚珍异馔等;卷二讲原料、饮料、食疗,包括诸般汤煎、神仙服饵、四时所宜、五味偏走、食疗诸病、食物利害、食物相反、食物中毒等内容;卷三讲粮食、蔬菜、各种肉类、水果、料物等在养生膳食中的运用与配伍等,举凡与当时膳食、养生、保健、卫生相关的一切饮食医药诸论题,是书均作了翔实的阐述,无论是营养学家、保健医生、中医史家、养生者、烹饪师及饮食文化爱好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应得的文化含量。
文摘 适当运用修身养性、调摄精神、导引或吐纳等锻炼身体的方法,饮食有节律,起居有常规,不过分地劳心、劳力,所以健康而长寿。当今的人不是如此,而是起居没有常规,饮食不知道禁忌和避讳,亦不注意节制,过多地放纵嗜好味道浓烈之品,不能使精气守护于内里,不懂保持精气充满,所以年过半百便开始衰老的人十分众多。安乐的法规,在于保养,保养的法规,最重要的莫过于守护内在的精气。精气内守,则不会有过耗与不足的疾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因为过分耗损,不能顺应正常的特性而过分越轨行事,所以养生的人,既没有过度耗损你的精气的弊病,又能使体内保守真元之气,难道还会担心外界病邪侵袭吗?所以善于服药的,不如善于保养的;不善于保养的,不如善于服药的。世上有些人既不善于保养,又不善于服药,突然患病,于是便归结于天神!善于养生之道的人,饮食味道清淡,不过多思虑问题,节制嗜好口欲,不大喜大怒,珍惜元气,言辞简短,轻视利害得失,排除忧虑困扰,解除不实际的胡思乱想,避开不良追求,收拢视觉和听觉,尽力使体内脏腑坚固,不耗伤精神,不劳伤形体,精神和形体都平安正常,疾病从哪里产生呢!所以善于修身养性的人,先感到饥饿后才吃,吃而不能吃饱;先感到渴后才喝,喝也不要喝足,饮食应该少量多次,不该一次而太过,大约类似有一种似饥非饥、似饱非饱、饱中有饥、饥中有饱的感觉才利于健康。过饱则损伤肺脏,过饥则损伤阳气。吃饱了饭,不要即刻躺下,不然就会患多种疾病。
后记 《饮膳正要》三卷,元忽思慧撰。前有天历三年常普兰奚进书表,虞集奉敕序,盖元代饮膳太医官书也。明景泰间,重刻于内府。此本《宋楼藏书志》,作元刊元印,余向见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本,同出一刻,而楮印较逊,有景泰年序,知此为明本,而非元本,特佚去景泰一序耳。其书详于育婴、妊娠、饮膳卫生、食性宜忌,诸端虽未合于医学真理,然可考见元人之俗尚。
旧时民间传本极稀。近世藏目以钞本为多,究不若此刻本之可信。余求之有年,十七年冬,始觏(g6u)之于东京静嘉文库,因得借印流传,偿余夙昔之愿焉。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