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页码:207 页
出版日期:1995年03月
ISBN:9787120021139
条形码:978712002113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草原灌溉》是以作者单位多年草原灌溉试验研究成果为基础,博采旁引其他兄弟单位的研究成果、牧区水利工作的成功经验、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编著而成的第一部反映草原灌溉理论与技术的著作。《草原灌溉》共六章,除从草原分布、畜草矛盾、水热不平衡性阐述了草原灌溉的重要性,从牧草、群落的生理生态活动对水分的依赖性阐述了草地水分改良在草业生产中的作用外,重点阐述了人工、天然草地牧草及群落的需水规律、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方法、灌水技术、草原灌溉用水的优化决策技术、草地灌溉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方法。
《草原灌溉》主要供草原牧区从事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和生产管理的工作人员使用,也可供水利、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阅读。
编辑推荐 《草原灌溉》是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我国草原概况
二 天然草场和人工牧草的潜在生产力
三 北方草原区的水热不平衡性
四 发展草原灌溉的重要性
五 草原灌溉现状与前景
第二章 水与牧草
一 水的特性与生理作用
二 水的生态作用
三 土壤 植物 大气连续系统
四 旱 涝灾害及牧草抗性
第三章 需水规律与需水量
一 牧草的吸水与蒸腾
二 人工牧草的需水规律和需水量
三 天然草场群落的需水规律
四 草地需水量
需水量计算附表
第四章 灌溉制度与水的优化管理
一 灌溉制度的确定
二 不同时期灌水的增产作用
三 几种典型人工牧草的灌溉制度
四 几种典型牧草群落的灌溉制度
五 水的优化管理
第五章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一 灌水方法
二 节水灌溉技术
三 天然草场畦灌技术
第六章 草原灌溉效益分析
一 灌溉草场的投入产出计算
二 草场改良效益分摊计算
三 灌溉草场经济效益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四 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
五 经济分析与财务分析实例
六 提高灌溉草场经济效益的其他措施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
……
文摘 插图:

中生草本植物群落是温带草原地段的顶级群落。在该类地理、气候条件下,群落演替趋于停滞,物质与能量循环保持平衡。在森林分布地区,草本群落的中生化,为木本植物的着生创造了条件,最终形成了阳性高乔木与冠下耐阴树种、灌木及草木植物共生的复合群落。该阶段水分的调蓄能力,湿、温条件更加改善。
旱生演替过程中的前三个阶段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土壤的形成和积累上,三个阶段中的植物为变水型植物,生命活动与空气湿度紧密相关,干燥时生命活动停止(休眠),湿度适宜即迅速生长、繁殖。由于环境条件恶劣(裸岩环境),干物质积累速度慢,演替延续时间长。
草本植物为典型的维管恒水植物,良好的气孔机制调节着水分收支的平衡。‘在这两个阶段,由于土层的加厚,对水分的调蓄作用增加,为干物质的积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快了演替的过程,演替延续时间较短。
2.水生演替
水生演替是指淡水湖泊中的植物群落演替过程。此类演替包括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直立水生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木本植物阶段。水生演替过程主要是一个填平作用过程,在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地区其顶级群落是中生森林群落。
自由漂浮植物主要是硅藻、甲藻等浮游藻类。该类植物生活在水面到150m深度之间。这一阶段主要是水底有机、无机物的积累。
沉水植物主要是轮藻、金鱼藻等较高级的水生藻类植物。该类植物在水底抬升到6m以上时方能出现。由于沉水植物光合能力较强,水底抬升速度加快。
浮叶根生植物是指莲等高等水生植物。直立水生植物包括香蒲、芦苇等,两类植物的特点是,株体含水量高,蒸腾作用强烈,根出现,且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光合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快。草本植物阶段,起初是莎草料及其他湿、沼生植物,它们着生在新升起的沼泽土壤上,土壤含水量往往在饱和含水量以上。在降水量丰富地区最终形成草甸或草甸草原。该类植物的适宜水分是80%~100%之内。降水量较少地区最终形成以中生植物为主的群落,该类植物的适宜水分在70%~100%之间。在降水量严重不足地区最终形成以旱生植物为主的群落,该类植物的适宜水分在45%~85%之内。该阶段植物根、茎、叶分工明确,具有良好的水分吸收系统(特别是中生、旱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和水分蒸腾调节机制,叶面积指数大(湿、中生植物群落阶段),下垫面热容量小(旱生植物群落阶段),蒸腾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