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页码:373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506331764
条形码:978750633176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海峡两岸新闻界的前辈高拜石先生的著作,原文曾在台湾《新生报副刊》连载,历时十余年,先后两次结集出版,影响长久而巨大。全著洋洋三百万言,状写了清末明初间五百余位各色各相人物,颇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以人物而论:有贩夫走卒,草寇游侠,淑女名媛,王公大臣,以至义民志士;以记事而论:或涉香艳,或涉壮烈,或涉忠勇,或涉奇诡,或涉逸趣,读之使人爱,使人恨,使人怜,使人悲,使人悟,或使人热血沸腾不惜一掷头颅,或使人感慨愤激而太息不已。高氏笔力雄放,酣畅舒展;学养深厚,纵横自如;所引诗、词、联、赋、亦多佳构;全著之文学、美学品位甚高。高氏治史态度严谨,褒贬严格,近百年间风起云涌的国事、家事、天下事,都囊括在这一本本的《琐记》中,绝对值得您细细品味。
本书台湾繁体字版新编三十二册,大陆简体字版计划合编计十四册,已出齐。
作者简介 字嫩云,笔名芝翁、南湖、介园、懒云。浙江镇海人,先世宦游八闽,遂寄籍福州。斋堂为古春风楼,自号古春风楼主人。毕业于早年北平民大学文科。先旅居燕地,主持笔政,其间曾在各报刊杂志撰文,返闽后及至迁台,历任《福建民报》、《新生晚报》、《华报》、《寰宇新闻》及《中央日报》编辑及主笔,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等职。
高氏善属文,工诗词,长于近代史笔,熟谙人物掌故,故文名籍甚。人曾赞其:“自梁任公、林琴南以来,罕与其伦比,诚是列于现代中国一大文豪而无愧色。”高氏曾在台湾《新生报副刊》连载《古春风楼琐记》,因广获好评,后结集出书。另有《南湖录忆》、《浮沤识小》、《茗边脞记》等著作。
高氏受吴昌硕艺术成就熏陶,自幼便颇醉心书法篆刻,曾从朱敬亭、黄蔼农、沈冠生诸名家学习,世称“行楷近南园松禅,温润有致。精金石篆法,尤工蒙隶,厚润茂密,古味盎然。”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颇丰,状写了清末明初间五百余位各色各相人物,颇多鲜为人知的历史掌故,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资料。全著之文学、美学品位甚高。高氏治史态度严谨,褒贬严格,近百年间风起云涌的国事、家事、天下事,都囊括在这一本本的《琐记》中,绝对值得您细细品味。
目录
登高放眼“春风楼”——趣味盎然读历史
屡杵权贵人——嫣红姹紫话吴瘿
校订专门家——《缘督庐日记》作者叶昌炽
政商任穿梭——政海奇人李组绅的生平
末路穷王孙——朱明末裔延恩侯朱煜勋
小侯爷胡搞招商局——李国杰与《蠖楼吟草》
……
文摘 书摘
二○○二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台湾正中书局郑重而强力推出了《
新编古春风楼琐记》系列丛书,引起内地诸多出版业人士的关注。在周浩正
先生的热情介绍和帮助下,我们有幸取得该书的大陆简体字版权。
这是一套难得的具有丰富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能给人以深刻启迪
的笔记文学巨著。作者高拜石先生,字嫩云,又字般若,浙江镇海人,寄籍
福州。斋堂名古春风楼,自号古春风楼主人。生于清末,毕业于民国年间北
京平民大学文科,毕生从事新闻、文化事业,偏好历史研究。早年浪迹大江
南北,与各地名宿耆老交游,寻访搜集了非常丰富的名人轶事,对于清末民
初掌故尤其熟悉。其问曾在各报章杂志撰文,出手不凡。返闽后及至迁台,
历任《福建民报》、《新生晚报》、《华报》、《寰宇新闻》及《中央日报
》等报记者、编辑及主笔,台湾省新闻处主任秘书等职。
拜石先生善属文,工诗词,长于近代史笔,《古春风楼琐记》洋洋三百
万言,状写了自清末至民国年间的近五百位各色各相人物,颇多鲜为人知的
历史掌故,弥足珍贵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资料,“论人记事,补史家之失,
尽艺事之能”。拜石先生笔力雄放,酣畅舒展;学养深厚,纵横自如;屡现
精妙之思,生花之笔,所引诗、词、联、赋,亦颇多佳构。全著之文学、美
学品位甚高,又于不经意间透出了相当浓郁的社会风情、民俗韵味,既可见
五花八门的官场怪状,又可领略三教九流的世俗风。拜石先生治史态度严谨
,褒贬严格,在流畅洗练的笔触中,道尽近世百年风云。
《古春风楼琐记》原是其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九年,在台湾《新生报副
刊》的连载专栏,后应读者要求,结集出书,曾两次重新编排印行。新生报
社第一次编辑成书十九册,出版后反响热烈,一时洛阳纸贵。一位细心读者
将十余年收集的剪报一一比对,发现遗漏二十二篇,遂寄出版社,出版社喜
出望外,旋即补编一册,合二十册出齐。去年正中书局对此书进行重新编排
,对版式及内文进行了修订,新编三十二册,并对文中个别古僻字词加了注
音及注释,俾便于现代人阅读。
二○○三年底,我社出版了此套书的第一批,即由台湾版十六册重新编
辑而成的第一至八卷,此次推出的第九至十四卷(六册)为第二批,至此,此
套书全部简体字版均已出齐。
由于此套书文字量大,涉及面广,编校工作比较繁重,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