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世纪印象

发布时间: 2010-03-06 03:59:58 作者:

 世纪印象

  • 市场价:¥38.00
  • 卓越价:¥33.40为您节省:4.60元 (88折)
  • VIP 价:¥32.40 SVIP价:¥31.73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1人 评论打分
  • 5 颗星:
  • (0)
  • 4 颗星:
  • (1)
  • 3 颗星:
  • (0)
  • 2 颗星:
  • (0)
  • 1 颗星:
  • (0)看全部1篇评论 (1篇用户评论 | 写评论)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页码:587 页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
    ISBN:780654268X
    条形码:978780654268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冰心散文精选
    图书品牌:北京中图弘晔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冰心的散文。这些散文横跨她整个创作生涯,代表她各时期的艺术风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洋溢着诗的气韵。感情真挚,温馨甜柔,轻轻地扣击着读者的心弦。内蕴深厚,主题鲜明,平中见奇。散文的语言细腻、柔美、精练、明丽、精致、脍灸人口。现在,您不妨细细品味。
    媒体推荐 代总序
      对于散文,我有偏爱,又有偏见。为什么有偏爱呢?我觉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散文最能得心应手,灵活圆通。而偏见又何来呢?我对散文的看法和写法不同于绝大多数的人而已。
      我没有读过《文学概论》一类的书籍,我不知道,专家们怎样界定散文的涵和外延。我个人觉得,“散文”这个词儿是颇为模糊的。最广义的散文,指与诗歌对立的一种不用韵又没有节奏的文体。再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骈文相对的,不用四六体的文体。更窄狭一点,就是指与随笔、小品文、杂文等名称混用的一种出现比较晚的文体。英文称这为essay,famiuor essay,法文叫essai,德文是Essay,显然是一个字。但是这些洋字也消除不了我的困惑。查一查字典,译法有多种。法国蒙田的Essai,中国译为“随笔”,英国的familiaressay译为“散文”或“随笔”,或“小品文”。中国明未的公安派或竞陵派的散文,过去则多称之为“小品”。我堕入了五里雾中。
      子曰: “必也正名乎!”这个名,我正不了。我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中国是世界上散文第一大国,这决不是“王婆卖瓜”,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在西欧和亚洲国家中,情况也有分歧。英国散文名家辈出,灿若列星。德国则相形见绌,散文家寥若晨星。印度古代,说理的散文是有的,抒情的则如凤毛麟角。世上万事万物有果必有因。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呢?我一时还说不清楚,只能说,这与民族性颇有关联。再进一步,我就穷辞了。
      这且不去管它,我只谈我们这个散文大国的情况,而且重点放在眼前的情况上。“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在文学范围内,改文言为白话,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七十多牟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据我个人’的看法,各种体裁间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小说,包括长篇、中篇和短篇,以及戏剧,在形式上完全西化了。这是福?是祸7我还没见到有专家讨论过。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的长篇小说的形式,很难说较之中国古典长篇小说有什么优越之处。戏剧亦然,不必具论。至于新诗,我则认为是一个失败。至今人们对诗也没能找到一个形式。既然叫诗,别必有诗的形式,否则可另立专名,何必叫诗?在专家们眼中,我这种对诗的见解只能算是幼儿园的水平,太平淡低下了。然而我却认为。真理往往就存在于平淡低下中。你们那些恍兮惚兮高深玄妙的理论“只堪自怡悦”,对于我却是“只等秋风过耳边”了。  
      这些先不去讲它,只谈散文。简短截说,我认为“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坛上最成功的是白话散文。个中原因并不难揣摩。中国有悠久雄厚的散文写作传统,所谓经、史、子、集四库中都有极为优秀的散文,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无法攀比。散文又没有固定的形式。于是作者如林,佳作如云,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旧日士予能背诵几十篇上百篇散文者,并非罕事,实如家常便饭。“五四”以后,只需将文言改为白话,或抒情,或叙事,稍有文采,便咸佳作。窃以为,散文之所以能独步文坛,良有以也。
      但是,白话散文的创作有没有问题呢?有的。或者甚至可以说,还不少。常读到一些散文家的论调,说什么:“散文的窍诀就在一个‘散’字。”“散”字,松松散散之谓也。又有人
    说:“随笔的关键就在一个‘随’字。”“随”者,随随便便之谓也。他们的意思非常清楚:写散文随笔,可以随便写来,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下笔就下笔;愿意收住就收住。不用构思,不用推敲。有些作者自己有时也感到单调与贫乏,想弄点新鲜花样,但由于腹笥贫瘠,读书不多,于是就生造词汇,生造句法,企图以标新立异来济自己的贫乏。结果往往是,虽然自我感觉良好,可是读者偏不买你的账,奈之何哉!读这样的散文,就好像吃搀上沙子的米饭,吐又吐不出,咽又咽不下,进退两难,啼笑皆非。你千万不要以为这样的文章没有市场,正相反,很多这样的文章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全国性的报刊上。我回天无力,只有徒唤奈何了。
      要想追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并不困难。世界上就有那么一些人,总想走捷径,总想少劳多获,甚至不劳而获。中国古代的散文,他们读得不多,甚至可能并不读;外国的优秀散文,同他们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自己又偏想出点风头,露一两手。于是就出现了上面提到的那样非驴非马的文章。
      ……
    编辑推荐   本书精选了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冰心的散文。这些散文横跨她整个创作生涯,代表她各时期的艺术风格,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洋溢着诗的气韵。感情真挚,温馨甜柔,轻轻地扣击着读者的心弦。内蕴深厚,主题鲜明,平中见奇。散文的语言细腻、柔美、精练、明丽、精致、脍灸人口。现在,您不妨细细品味。
    目录
    漫谈散文(代总序)
    前 言:世纪印象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石像
    宇宙的爱
    ……
    文摘 书摘
       只是这般昏昏的匆匆的一别,既不缠绵,又不悲壮;然而前天我迫写的时候,我的眼泪流的比笔尖移动得还快!亭中寂寂,浓密的松枝外,好鸟时鸣,嫣红姹紫开遍;而我除了膝上的纸笔,和一方湿透的纱巾外,看不见别的!
      我写时不须思考,没有着力,而回忆如大河泛决。奔越四流。我恨不能百管齐下,同时描述了每一段时间,每一个人,每一端思念!
      我写时因呜咽而中断了好几次,归结只写了顾一失百的那一篇,而那一篇中的每一小段都是无尽,每一小段都能演绎到千万言!
      文艺既凭借着主观的欣赏,我写时如雨的眼泪,未必能普遍的感动了世间一切有情。但因着字字真切的本地风光,在那篇中提名的人,决不能不起一番真切的回忆,而终于坠泪,第一个人就是我的母亲!
      我远道寄回这几篇去,我不能伴她同读,引动她的伤感后,不能有即时笑语的慰藉,我诚何心?
      然而不须感伤,我至爱的母亲!我灵魂是躯壳的主宰,别离之前,虽不知离愁深刻到如斯,而未尝不知别离之苦。我要推却别离,没有别离敢来挽我。为着人生,我曾自愿不住的挥着别泪,作此“弱游”!
      别的都不说,只这昏昏的匆匆的一别,先在世上绝对的承认了一个“我”的存在,为幸已多!
      乡愁每深一分,“我”的存在就证实了一分,——何以故?因我确有个感受痛苦的心灵与躯壳故!
      即承认了“我”,就不能不承认宇宙中无量数的“他”,更不能不承认了包罗一切的“生命”,以及生命中的一切。
      我既绝对承认了生命,我便愿低头去领略。我便愿遍尝了人生中之各趣,人生中之各趣我便愿遍尝!——我甘心乐意以别的泪与病的血为贽,推开了生命的宫门。
      我曾说:
    “别离碎我为微尘,和爱和愁,病又把我团捏起来,还敷上一层智慧。等到病叉手退立,仔细端详,放心走去之后,我已另是一个人!
      “她已渐远渐杳,我虽没有留她的意想,望着她的背影,却也觉得有些凄恋。我起来试步,我的躯体轻捷;我举目四望,我的眼光清澈。遍天涯长着萋萋的芳草,我要从此走上远大的生命的道途!感谢病与别离。二十余年来,我第一次认识了生命。”
      所以,不须伤感,我至爱的母亲!凭着血与泪,我已推开了生命神秘的宫门。因着巨大的代价,我从此要领受人生,享乐人生。
      不须伤感,我至爱的母亲!悲哀只是一霎间,我的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日来渐惯了单寒羁旅,离愁已浅,病缘已断,只往事忽忽追忆
    ……
  • 读书人网 >散文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