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2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5月
ISBN:7543840049
条形码:978754384004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学经典释读丛书
内容简介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兵书。正如明末著名军事家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所说的“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兵法》继承了《孙子兵法》以前的军事思想,如西周初《周易》所保存的点滴军事思想、西周末或春秋初的《军志》《军政》和春秋前期《管子遗著》中的军事思想,以及《逸周书》《左传》《国语》中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被公认为世界兵学文献中的瑰宝。它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它的作者孙武被尊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超越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它被誉为“兵学圣典”、“武经之冠”、“世界古代第一兵家名书”。对《孙子兵法》作了详细的诠释。
编辑推荐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在充分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融合古今,贯通中外,将《孙子兵法》视为仁爱之道、和平宝典,从战略学、决策学、行为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危机管理学等角度诠释《孙子兵法》,是作者对《孙子兵法》的深刻体会。《孙子兵法通说》是作者奉献给每位渴望成功、渴望和平、渴望幸福、渴望平安、渴望富有、渴望胜利、渴望吉祥、渴望自由、渴望快乐、渴望仁爱的中外人士的精神食粮。
目录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后记
……
序言 球柏教授的新著《孙子兵法通说》即将与读者见面了。作为老同乡、老朋友、老知己,我无法推辞球柏教授的要求,为他的新著作序。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一部兵书。正如明末著名军事家茅元仪在《武备志》中所说的“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兵法》继承了《孙子兵法》以前的军事思想,如西周初《周易》所保存的点滴军事思想、西周末或春秋初的《军志》《军政》和春秋前期《管子遗著》中的军事思想,以及《逸周书》《左传》《国语》中的军事思想。孙武在继承前人的军事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时期的战争经验的总结和反思,独自创立了《孙子兵法》这个博大精深的军事科学体系。
这一崭新的军事科学体系自问世两干五百余年来,受到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称颂和推崇。司马迁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史记孙子列传》)南北朝时,《孙子兵法》被尊为《兵经》。宋元丰年间朝廷颁定《武经七书》作为武学教科书和武学开科取士的标准。《武经七书》把《孙子兵法》列为第一,从此,《孙子兵法》被尊为《武经》之首。历代的军事家学习和运用《孙子兵法》克敌制胜者,不胜枚举。战国以来的著名军事家如孙膑、吴起、韩信、赵充国……都从《孙子兵法》中吸取智慧,在所指挥的战争中应用《孙子兵法》原理,或在自己的著作中阐释和发挥《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曹注孙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唐李问对》)明代名将戚继光说:“孙武之法,纲领精微,为莫加焉。”(《纪效新书》)伟大领袖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亦有高度评价,他说:“孙子的规律”,“仍是科学真理”。(《论持久战》)
《孙子兵法》以其博大精深的体系被公认为世界兵学文献中的瑰宝。它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而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它的作者孙武被尊为“东方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超越中华文化圈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少数中国伟人之一”。
文摘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提出了为什么要考察战争、研究兵法和怎样考察战争、研究兵法,探讨了认识战争双方谁胜谁负的基本条件和根据,指出了“将听吾计”与“将不听吾计”在选将造势制权中的利害关系,揭示了“兵者,诡道也”这一“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的兵家法宝以及“庙算”的重要性,回答了研究兵法的主体、对象、任务和方法等问题。《孙子兵法》的中心思想是力求以智谋战胜敌人,而不只是以兵力战胜对方。《计篇》就是在进行战争之前为国王提供制定总体战略方针、作出战略决策方案的智谋。“计”者,计算谋求也,即今日之智谋也。《玉篇言部》:“计,会也,笄也,课(谋)也。”“谋,谋计也。”“计”字的本义是卜问谋算,会合各方面的意见,包括卜问的意见,故其字从言从卜。许慎不识从言从卜之义,而误定为从言从十。《说文解字》:“计,会也,也。从言,从十。”《广韵》:“计,筹计。”《篇海类编》:“计,谋谟也。”曹操说:“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讲的是智谋的内容和地点。古代举行战争之前,国王召集大臣于祖庙之中会商,对战争全局作总体谋划,设计总的战略方针,最后由国王作出战略决策,古人称为“庙算”。李筌说:“计者,兵之上也。《太一遁甲》:先以计神加德宫,以断主客成败。故孙子论兵,亦以计为篇首。”杜牧说:“计,算也。曰:计算何事?曰:下之五事,所谓道、天、地、将、法也。于庙堂之上,先以彼我之五事计算优劣,然后定胜负;胜负既定,然后兴师动众。用兵之道,莫先此五事,故著为篇首耳。”王皙说:“计者,谓计主将、天、地、法令、兵众、士卒、赏罚也。”张预说:“管子曰:‘计先定于内,而后兵出境。’故用兵之道,以计为首也。或曰:兵贵临敌制宜,曹公谓计于庙堂者,何也?曰: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地之远近、兵之众寡,安得不先计之?及乎两军相临,变动相应,则在于将之所裁,非可以逾度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孙子》注释小组《孙子兵法新注》(以下引用时简称《新注》):“本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探讨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并提出了‘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军事名言。”《孙子兵法》的这些军事名言,可以视为对’战争艺术的总结和概括。
后记 《四书通说》和《孙子兵法通说》这五部书是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执教期间先后为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级等七届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授课的讲义。讲义虽然在吸取前人和今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一些研究心得,但大都是未至十分之见。因此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教。
这五部书的出版凝聚了湖南人民出版社熊治祁先生、李建国先生、黄楚芳先生、李雄伟先生、章红立女士五人的友谊和心血。在此我向他(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感谢我的研究生汪双琴同志通读了《孙子兵法通说》的第三次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