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0月
ISBN:7563515917/9787563515912
条形码:97875635159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高级职业教育系列教程
内容简介 《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是“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高级职业教育”证书认证考试人员的必备教程。《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参考和借鉴了广大网络信息安全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吸收了网络信息安全最佳实践经验,并以作者自己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的经历和体会,系统归纳总结了密码学网络安全应用所需知识和技能,同时给出了密码学网络安全应用的典型案例。《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密码学基础知识、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散列算法及其应用、数字签名、PKI技术、SSL、SSH、IPSec、PGP加密文件系统等。
《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侧重于密码学网络安全技术应用,避免了深奥的理论证明。书中配有练习题。读者通过该书,能够快速地掌握职业所需要的密码学知识和安全技能。《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可以作为从事网络信息安全的广大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各类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和辅导教材。
编辑推荐 《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是“网络信息安全工程师高级职业教育(Network Sectlrity Advanced Career Edtleatiorl,NSACE)项目”的必备教材。通过对《密码学基础与安全应用》的学习,读者既可以了解到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加密方法,又能掌握将常用的密码技术应用到实际中的最佳技巧。
密码学的历史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它只在很少的范围内(如军事、外交、情报等部门)使用,因而对一般人来说是陌生的。再加上它常常涉及晦涩的数学知识,因而它显得古老而深奥。计算机密码学是研究计算机信息加密、解密及其变换的科学,是数学和计算机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随着互联网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和信息技术已经日渐深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密码学及应用技术在一个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录
第1章 密码学基础知识
1.1 密码系统的组成
1.2 密码学相关术语
1.3 加密算法的分类
1.3.1 对称加密算法
1.3.2 公钥加密算法
1.4 常见密码分析的攻击类型
1.5 密码算法的破译等级
1.6 本章小结
1.7 本章练习
第2章 对称加密算法
2.1 DES算法
2.1.1 DES加密
2.1.2 DES解密
2.1.3 DES实现过程分析
2.2 IDEA算法
2.2.1 IDEA算法简介
2.2.2 算法框架
2.2.3 评价
2.3 AES算法
2.3.1 AES加密
2.3.2 AES解密
2.4 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2.4.1 电码本模式
2.4.2 密码分组链模式
2.4.3 密码反馈模式
2.4.4 输出反馈模式
2.4.5 计数器模式
2.5 对称加密算法的典型应用
2.6 本章小结
2.7 本章练习
第3章 非对称加密算法
3.1 RSA算法
3.1.1 RSA算法描述
3.1.2 RSA的安全性
3.1.3 RSA的主要缺点
3.2 ElGamal算法
3.3 椭圆曲线加密算法
3.3.1 密码学中的椭圆曲线
3.3.2 椭圆曲线上的加法运算
3.3.3 椭圆曲线上简单的加/解密
3.4 对称和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综合应用
3.5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典型应用
3.6 本章小结
3.7 本章练习
第4章 散列算法及其应用
4.1 散列算法
4.1.1 散列函数的属性
4.1.2 散列函数的构造方式
4.1.3 典型散列算法
4.2 MD5算法原理分析
4.2.1 基本描述
4.2.2 MD5的非线性轮函数
4.2.3 MD5相对MD4所作的改进
4.2.4 关于MD5和SHA-1安全性的最新进展
4.3 散列算法的典型应用
4.3.1 用MD5校验和实现文件完整性保护
4.3.2 文件系统完整性保护
4.3.3 身份鉴别
4.3.4 网页自动恢复系统
4.4 本章小结
4.5 本章练习
第5章 数字签名
5.1 数字签名
5.1.1 基本概念
5.1.2 数字签名的工作机制
5.2 数字签名的实现技术
5.2.1 利用RSA算法实现数字签名
5.2.2 利用ElGamal算法实现数字签名
5.2.3 利用椭圆曲线算法实现数字签名
5.3 数字签名的应用案例
5.3.1 椭圆曲线算法在软件保护中的应用
5.3.2 电子印章
5.4 本章小结
5.5 本章练习
第6章 PKI技术
6.1 PKI技术概述
6.2 PKI技术的安全服务及意义
6.2.1 PKI技术的安全服务
6.2.2 PKI技术的意义
6.3 PKI技术的标准及体系结构
6.3.1 PKI技术的标准
6.3.2 PKI技术的体系结构
6.4 PKI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4.1 PKI技术的应用
6.4.2 PKI技术的发展
6.5 Windows Server 2003 PKI的证书管理
6.5.1 添加证书模板
6.5.2 委托证书模板管理
6.5.3 颁发证书
6.5.4 吊销证书
6.6 本章小结
6.7 本章练习
第7章 SSL
7.1 SSL协议概述
7.2 SSL协议体系结构分析
7.2.1 SSL协议的体系结构
7.2.2 SSL的记录协议
7.2.3 SSL的握手协议
7.3 OpenSSL协议的工作过程
7.3.1 OpenSSL概述
7.3.2 OpenSSL的工作过程
7.4 OpenSSL网站应用
7.4.1 网站安全需求分析
7.4.2 OpenSSL的安装
7.5 Windows 2000中SSL的配置与应用
7.6 SSL VPN
7.6.1 VPN概述
7.6.2 SSL VPN的工作原理
7.6.3 SSL VPN的技术特点
7.6.4 SSL VPN的实际应用
7.7 本章小结
7.8 本章练习
第8章 SSH
8.1 SSH概述
8.2 SSH协议的基本框架
8.3 SSH的工作原理
8.4 SSH的身份认证机制
8.5 SSH的应用分析
8.6 OpenSSH应用实例
8.6.1 OpenSSH简述
8.6.2 OpenSSH的安装
8.6.3 使用基于传统口令认证的OperLSSH
8.6.4 配置并使用基于密钥认证的OpenSSH
8.7 Windows平台下SSH的应用实例
8.7.1 安装F Secure SSH软件
8.7.2 SSH服务器端的设置
8.7.3 客户端的设置与连接
8.7.4 应用举例
8.8 本章小结
8.9 本章练习
第9章 IPSec
9.1 IPSec的体系结构
9.1.1 AH协议结构
9.1.2 ESP协议结构
9.1.3 ESP隧道模式和AH隧道模式
9.1.4 AH和ESP的综合应用
9.2 IPSec的应用分析
9.3 Linux环境下IPSec的应用实例
9.3.1 手动密钥管理
9.3.2 自动密钥管理
9.3.3 建立IPSec安全隧道
9.4 Windows 2000下基于IPSec的VPN
9.4.1 Windows 2000中IPSec的配置
9.4.2 测试IPSec策略
9.5 本章小结
9.6 本章练习
第10章 PGP
10.1 电子邮件安全需求
10.2 PGP的工作机制
10.2.1 PGP的安全服务
10.2.2 加密密钥和密钥环
10.2.3 公钥的管理机制
10.3 PGP的应用实例
10.3.1 PGP的安装
10.3.2 生成密钥
10.3.3 加密、解密应用
10.4 本章小结
10.5 本章练习
第11章 加密文件系统
11.1 Windows加密文件系统概述
11.2 EFS的工作原理
11.3 EFS的组成
11.4 EFS与NTFS对文件保护的关系
11.5 EFS的优势和局限
11.6 EFS的设置
11.7 EFS的恢复代理
11.8 EFS操作实例
11.8.1 加密和解密文件与文件夹
11.8.2 复制和移动加密文件
11.8.3 与其他用户共享加密文件
11.8.4 备份证书和私钥
11.8.5 指定恢复代理
11.8.6 禁止加密功能
11.8.7 注意事项
11.9 EFS使用方法小结
11.10 本章小结
11.11 本章练习
第12章 密码系统的安全测试与评价
12.1 密码算法的安全性检测
12.1.1 数据变换有效性测试
12.1.2 算法对明文的扩散性检验
12.1.3 密钥更换的有效性检验
12.1.4 线性复杂度检验
12.2 密码系统的评价
12.2.1 保护程序与应用需求相符合
12.2.2 对安全性的信心要建立在密码体制所依据的困难问题上
12.2.3 实际效率
12.2.4 采用实际可用的原型和服务
12.2.5 明确性
12.2.6 开放性
12.3 本章小结
12.4 本章练习
参考文献
……
序言 当今世界,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不断深化的应用,信息技术对生产力以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明确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命题,赋予了我国信息化全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信息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度、广度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国的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面临着有利的国际、国内形势,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总量已进入世界大国行列。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产业结构、核心技术、管理水平、综合效益、普及程度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缺乏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大”而不强。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要求信息产业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是信息产业今后的重点工作。要实现这一转变,人才是基础。机遇难得,人才更难得,要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信息行业发展,关键在于培养和使用好人才资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文摘 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