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780659406X
条形码:9787806594063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作者简介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7月赶美留学,1925年5月回国,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1932年8月回北平任清华大学国文系教授。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著有《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红烛》、《死水》、《闻一多全集》等等。
媒体推荐 前言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 由于历史环境的激荡,中西文化之碰撞,使传统的学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涌现出一批大师级的学者。经过他们不懈的努力,为我们留下足以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直到今天,大师们的开拓性成果,依然是多门学科研究的起点。近年来,一些有眼光的出版社,重印了多种名著,使年青一代学者有机会研读到大师们的著作,受益是多方面的。一贯以文化积累为己任的巴蜀书社,在重印学术大师的著作选题上,将闻一多先生的学术著作放在首位,促成了《闻一多学术文钞》的问世。
闻一多(1899——1946)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更是著名的学者。他在《周易》、《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作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郭沫若先生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言中,评价闻先生的研究工作时说:“眼光的犀利,考索的赅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就闻先生的学术成就而言,这种评价绝非溢美之辞,是对闻先生治学最为准确的概括。
闻先生的著述,生前结集出版的很少,大多散见于多种报刊之中。先生去世后,在朱自清先生主持下,编辑了《闻一多全集》,于1948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94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闻一多全集》。除此之外,先生尚有大量未刊遗作手稿,由家属捐赠北京图书馆收藏。
由于闯一多先生的著述数量巨大,涉及领域颇为广泛,让那些无力购置《全集》而又想阅读和收藏某一类成果的读者处于两难之境。巴蜀书社考虑到这些因素,提出了反映闻一多先生学术精华,以类相从,篇幅不大,方便购阅的编选思路。因有此明晰的编选宗旨,编者在首辑中,择其精要,不求全貌,以能反映闻先生独特的治学门径和方法为准,辑成《周易》、《诗经》、《楚辞》、神话、唐诗人五个研究领域,各为一册。余者容后续编,次第推出。
所选各册内容,均以开明本为底本,参校原刊文字及其他版本,凡作者行文有见疑衍误之处,一仍其旧,作者符号等习惯原则上亦不作改动,以存原貌。又,近代学者著作,在引用书证时,有或略或减,或略去出处之习惯,闻先生著作中亦有此种现象,限于本书体例和宗旨,未做专门校补,望读者明察。
愿这辑小书能使闻一多先生的学术成果流布到普通读者手中。
李定凯
2002年9月19日
编辑推荐 闻一多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民主斗士,更是著名的学者。他在《周易》、《诗经》、《楚辞》、《庄子》及唐诗、神话、古文字等诸多研究领域中,作了大量开创性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闻一多学术文钞》丛书具有重要学术价值,适合各类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四杰
孟浩然
贾岛
杜甫
少陵先生年谱会笺
岑嘉州系年考证
……
文摘 书摘
张祜曾有过“襄阳属浩然”之句,我们却要说:浩然也属户襄阳。也许正惟浩然是属于襄阳的,所以襄阳也属于他。大半辈子岁月在这里度过,大多数诗章是在这地方、因这地方、为这地方而写的。没有第二个襄阳人比孟浩然更忠于襄阳,更爱襄阳的。晚年漫游南北,看过多少名胜,到头还是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
实在襄阳的人杰地灵,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少令人神往的风流人物,我们简直不能想象一部《襄阳耆旧传》,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深厚的一个影响。了解了这一层,我们才可以认识孟浩然的人,孟浩然的诗。
隐居本是那时代普遍的倾向,但在旁人仅仅是一个期望,至多也只是点暂时的调剂,或过期的赔偿,在孟浩然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事实。在构成这事实的复杂因素中,家乡的历史地理背景,我想,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一个乱世,例如庞德公的时代,对于某种特别性格的人,人山采药,一去不返,本是惟一的出路。但生在“开元全盛日”的孟浩然,有那必要吗?然则为什么三番两次朋友们伸过引的手来,都被拒绝,甚至最后和本州采访使韩朝宗约好了一同人京,到头还是喝得酩酊大醉,让韩公等烦了,一赌气独自先走了呢?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在他这回,无疑的那成为默契的对象便是庞德公。孟浩然当然不能为韩朝宗背弃庞公。鹿门山不许他,他自己家园所在,也就是“庞公栖隐处”的鹿门山,决不许他那样做。
公三十二岁;在东都。
天宝三载甲申(744) 正月,遣左右相以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李白供奉翰林院。三月,安禄山兼范阳节度使。寿王妃杨氏号“太真”,召人宫。李白赐金放还。是年,岑参登进士第。(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才子传》)芮挺章选自开元初迄天宝三载诗称《国秀集》。
公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月,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范阳太君,公祖审言继室,卢氏。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顾宸曰:“公与白相从赋诗,始于天宝三、四载间,前此未闻相善也。白生于武后圣历二年,公生于睿宗先天元年,白长公十三岁。
公于开元九年游剡溪,而白与吴筠同隐剡溪,则在天宝二年,相去十三载,断未相值也。后公下第游齐、赵,在开元二十三年;考白谱,时又不在齐、赵。及白因贺知章荐,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