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肿瘤标志物临床手册

发布时间: 2010-03-07 02:08:51 作者:

 肿瘤标志物临床手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7509116899/9787509116890
条形码:978750911689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肿瘤诊断的新手段,对于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现微转移有着独特的作用,在肿瘤康复期患者的随诊中,可以比影像学检查提前半年以上发现肿瘤复发。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的需要联合检查,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对于肿瘤专业医生来说,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新的知识。因为肿瘤几乎在身体任何器官和组织都能发生,也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和学科,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不能完全依靠肿瘤专科医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依靠基层医院的各科临床医生,肿瘤的诊治进入社区已成为趋势和现实。掌握肿瘤标志物的相关知识对于临床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编辑推荐 本书共收录200多种肿瘤标志物,介绍常用肿瘤标志物的属性,各种肿瘤可做的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它们联合检测和组合,以便快速查阅和应用。
对于有些不甚常用的和近来新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应用进展,也做了叙述。
当前,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处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的需要联合检查,检查的结果可能还需分析和鉴别,存在着一定的复杂性;加之目前所用的试剂盒多为进口,厂家提供的数据标准存在差异,对于肿瘤专科医生来说,需要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新的知识。因为肿瘤几乎在身体任何器官和组织都能发生,因而涉及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和学科。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不能完全依靠肿瘤专科医生,肿瘤的诊治进入社区已成为现实和趋势。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要依靠基层医院的各科临床医生,掌握肿瘤标志物的相关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需要的。本书共收录200多种肿瘤标志物。从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史、分类开始,介绍常用肿瘤标志物的属性,各种肿瘤可做的肿瘤标志物及它们的联合检测和组合,以便快速查阅和应用。对于有些不甚常用的和近来新发现的肿瘤标志物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应用进展,也做了叙述。本书适合广大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的各科临床医生阅读使用。
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进展概况回顾
 第二节 肿瘤标志物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情况
 第三节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第2章 胚胎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一、甲胎蛋白
 二、甲胎蛋白异质体
 三、癌胚抗原
 四、胰癌胚抗原
第3章 白血病系列分化抗原肿瘤标志物:CD系列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免疫分型常用的CD免疫抗原标志物及其意义
第4章 肿瘤增殖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第5章 抑制性抗原类肿瘤标志物
第6章 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第7章 酶及同工酶类肿瘤标志物
第8章 激素和异位激素类肿瘤标志物
第9章 其他多肽及蛋白类肿瘤标志物
第10章 肿瘤相关病毒类肿瘤标志物
第11章 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类肿瘤标志物
第12章 与微转移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第13章 与耐药性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第14章 临床常见肿瘤的肿瘤标志物检测
第15章 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第16章 临床常用标志物的检测方法
附录A 参考缩写词
附录B 正常参考值
后记
……
文摘 第1章 概述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这个名词,是1978年Herberman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召开的“人类免疫及肿瘤免疫诊断”大会上提出的,次年在英国第七届“肿瘤发生生物学和医学”会议上被确认,并开始引用。TM的本意是指癌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不存在于正常人体内,而只见于胚胎中;有的在肿瘤病人体内的含量超过正常人体内的含量。通过测定其存在或含量可辅助诊断肿瘤、分析病程、指导治疗、监测复发或转移以及判断预后,这类TM称为体液TM。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的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产物的非正常表达,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测定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属TM之列。由于这些物质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如激素受体、生长因子受体、白血病表型、分子基因等,故把这类物质称为组织细胞TM。由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因此,TM的定义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第一节 肿瘤标志物的进展概况回顾
最早发现TM的是Henry Bence Jones,1846年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中发现一种特殊的蛋白,可用来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故名为本周蛋白,这一方法至今仍在沿用,这就是世界上第一个TM。相隔近100年后,直到1930年,Zondek发现了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932年Cushing发现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959年Market等发现与肿瘤相关的酶和同工酶,并应用于临床诊断。1941年Coons与Kaplam将荧光素与抗体结合,成功地检测组织中抗原的定位,建立了荧光免疫测定(FIA)技术。1959年,Berson与Yalow创立了放射免疫测定(RIA)技术。1963年,前苏联Abelve发现了可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甲胎蛋白(AFP)。1965年Gold和FYeedman从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癌胚抗原(CEA),这是今天仍普遍应用的TM,从此,TM开始被广泛地引起注意。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单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了一些与肿瘤有关的糖链抗原,于是又出现了一批可用于临床诊断的TM,如由单抗确定的癌抗原系列的TM:CA15—3、CA19-9、CA125等。20世纪60年代末,Jensen与Terenlus分别对乳腺癌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进行分析,为类固醇激素受体的临床应用开辟了新天地。1980年Cooper Weinbery,Michacl Bish
……
读书人网 >健康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