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53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
ISBN:7300067352
条形码:978730006735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创业与创新管理系列工商管理经典译丛
内容简介 创业和风险投资支撑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没有创业和风险投资行为就没有当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成果的商品化,也就没有知识经济的兴旺和发达。本书是哈佛商学院“创业管理”课程的主要教材,收录了在成熟市场经济中企业创业、创业投资等管理活动积累的大量经验,从案例到理论,从正面评价到败因分析,内容详实丰富,评论透彻深入。
本书共4篇34章,第Ⅰ篇创业的概念,论述了创业蓝图、如何反思创业精神、资本市场的“鼠目寸光”、如何未雨绸缪、为什么当诚实得不到补偿时还要守信用?创业常经之路、发现因特网上的商机;第Ⅱ篇新建、并购和培育创业企业的战略和技巧,论述了评估创业机会、配置资源、管理成长期的企业;第Ⅲ篇大型企业中的创新与创业,论述了艰难的创新之路、发现驱动型规划、替代性技术、创新导向型管理、创新性商业;第Ⅳ篇非营利部门的创业,论述了慈善“投资”:基金会可以从风险投资学家学到什么、开创非营利组织、求生之道:自然保护组织约翰桑西访谈。
本书适用于全国各大学商学院EMBA、MBA和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还可作为各行业人员的创业管理培训教材,以及对创业管理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社会读者的优秀参考书。
作者简介 威廉A萨尔曼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Dimiti V.DArbeloff—class of 1955教席教授。他的研究集中于创业企业在各个时期的投融资决策。与其相关的研究论题还包括风险投资金融体制,政府影响创业企业经济表现的政策研究。萨尔曼先生是哈佛商学院第一副院长,出版活动负责人。他是哈佛商学院出版集团董事长,该集团负责包括《哈佛商业评论》、案例研究、产品管理、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与交互媒介等在内的对外出版工作。他同时服务于几家私营企业的董事会。
媒体推荐 书评
作为一本教科书
这本颇受欢迎的教科书经过最新修订,涵盖了从创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到新兴问题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本书强调:创业计划、管理技巧和创业激情是创业的必备条件。本书由哈佛商学院从事“创业管理”资研究的数位资深学者和社会执业者合作完成,它描绘出一幅创业者最终作为总经理时,为了整合与协调组织各部门关系而努力的景象。此外,来自许多行业和企业的人物传略和案例,阐明了创业者富有多样性和想象力的思想行为方式。本书以实践为导向,既可以单独学习,也可以结合案例研究和其他材料一起运用。教师们将会发现,书中的精选片断丰富有趣、符合时宜,称得上是“无价之宝”,且每章随附的问题有助于激发灵感和增强学生的讨论热情。
作为一本参考书
《创业管理》(第2版)为创业者提供了综合性极强的最新资源,既可以作为创业指南,又是一本权威的参考书籍。本书的论述囊括了创业的每一个时期:产生和评价创意;制定商业计划和争取股东支持;筹集资本以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和其他经营管理。
编辑推荐 创业和风险投资支撑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没有创业和风险投资行为就没有当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大量成果的商品化,也就没有知识经济的兴旺和发达。本书是哈佛商学院“创业管理”课程的主要教材,收录了在成熟市场经济中企业创业、创业投资等管理活动积累的大量经验,从案例到理论,从正面评价到败因分析,内容详实丰富,评论透彻深入。
本书共4篇34章,第1篇创业的概念,第Ⅱ篇新建、并购和培育创业企业的战略和技巧,论述了评估创业机会、配置资源、管理成长期的企业;第Ⅲ篇大型企业中的创新与创业,论述了艰难的创新之路、发现驱动型规划、替代性技术、创新导向型管理、创新性商业;第Ⅳ篇非营利部门的创业,论述了慈善“投资”:基金会可以向风险投资学家学到什么、开创非营利组织、求生之道:自然保护组织约翰.桑西访谈。
本书适用于全国各大学商学院EMBA、MBA和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还可作为各行业人员的创业管理培训教材,以及对创业管理感兴趣的研究者和社会读者的优秀参考书。
目录
第I篇 创业的概念
第1章 创业蓝图
第2章 反思创业精神:集体英雄
第3章 资本市场的“鼠目寸光”
第4章 未雨绸缪
第5章 为什么当诚实得不到补偿时还要守信用?
……
文摘 书摘
考察风险投资的运作
慈善基金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关系,与风险投资家和初创企业之间的关
系的不同之处值得研究。对他们之间的差别的考察可以作为我们谈论非营利
部门变化的起点。
风险管理
风险投资基金和慈善基金最显著的差别就在于它们管理风险的方式。许
多风险投资者认为,在他们的投资组合中,10个项目中可能只有两个将成为
“升月火箭”(可以上市并产生巨大的回报)。剩余的有的可能也会上市,有
的会生存下去,但是有的无法上市,还有的会彻底失败。如果一家公司的很
多项目都失败了,它将被其投资者所抛弃,风险投资基金自己也就失败了。
正是在这种风险机制下,风险投资公司积累了许多组织建设的技能。
慈善基金在资助项目的时候一般承担较少的风险。和风险投资担忧资金
不足不同,慈善基金可能更担心的是自己的钱用不掉(根据美国税收制度规
定,慈善基金如果每年资助少于自身资产的5%,将会被严厉惩罚)。因为慈
善基金的资助资金不存在回收风险,慈善基金从未运用过类似于风险投资的
各种投资控制方法。慈善基金也很少将其组织领导的个人报酬和升迁与捐赠
资金的使用效率联系在一起。这样,慈善官员感受不到压力,他们不可能去
学习和总结组织方面的教训以便在未来更好地使用捐赠资金。与风险投资公
司不同,慈善基金承担很小的基金运用风险便能得到成功。
绩效测评
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公司一开始就拟定了财务和组织方面的预测。这些
预测的内容便成为日后考核绩效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现金流、销售额、利
润或者市场份额。这些指标被不断更新,反映了创业公司的发展情况和市场
环境。明确的指标确立了投资者和创业公司经理的关系基准。
如同风险投资和创业企业,慈善基金和非营利组织也拥有一个共同的目
标:改善项目运行的环境因素,确保项目运作的成功。尽管有一些目标很难
被定量表述,比如促进城市发展的项目,但是慈善基金和非营利组织都同意
问题本身需要得到重视。然而在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上,慈善基金和非营利
组织还没有一起考虑。非营利组织有一个非常明显的需要,即保持其组织的
健康、职员的称职、收入的合理和基本的运作系统。慈善基金最关注的是慈
善项目的效率。他们规划的是l~3年资助计划,并不考虑长期的目标。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尽管非营利组织可以在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