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

发布时间: 2010-03-07 02:33:46 作者:

 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


基本信息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页码:29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
ISBN:9787105085644
条形码:978710508564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合研究人文地理相关人员使用。
丛书名: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

内容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是20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的。该《丛书》的问世,对于增进各方面对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和好评。
《丛书》问世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方面情况有了新的变化,为了总结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进一步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国家民委决定修订、再版《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并将其列为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本次修订,在基本保持原貌,统一体例、版本,增加新内容的总原则下,以补为主,重点补充改革开放以来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对新成立的自治地方进行补写。修订和补写的概况计有自治区概况5本、自治州概况30本、自治县(旗)概况120本。修订后的《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将更全面系统地反映当地历史、地理、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展示山川风貌、物产资源、建设成就和发展前景。
目录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势地貌
 三、山脉河流
 四、气候
 五、土壤
 第二节 物产资源
 一、水利资源
 二、生物资源
 三、矿产资源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第四节 行政区划
 第五节 名胜古迹
 一、它克岩画
 二、大佛殿
 三、白塔
 四、世界第一高桥
 五、古龙洞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土地改革
 一、清匪反霸与减租减息
 二、土地改革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五节 改革开放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三、对内开放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节 自治机关建设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二、人民政府
 第三节 法制建设
 一、民族立法
 二、普法工作
 三、执法与监督
 第四节 民族关系
 一、政治上的平等关系日益巩固
 二、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日益紧密
 三、文化上的交流日益密切
 四、涌现了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典型
 第五节 人民生活
 一、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人民生活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民生活
第四章 农业
 第一节 农业
 一、概述
 二、传统农作物的创新与发展
 三、名特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创新
 四、热带花卉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林业
 一、林种
 二、植树造林
 三、森林保护
 四、划定自留山——责任山
 五、林产品
 第三节 畜牧业
 一、养猪业
 二、养牛业
 三、马、骡
 四、山、绵羊养殖
 五、家禽饲养
 六、畜禽疫病
 第四节 渔业
 一、原生鱼种
 二、原生鱼种改良与普及推广
 三、名特优鱼种的引进开发利用
 四、稻田养鱼扶贫示范工程
 五、民营渔业企业
 六、鱼类疫病及其防控
 七、历年渔业总产量及总产值
 第五节 水利
 一、蓄水工程
 二、引水工程
 三、提水工程
 四、生产、生活用水工程
 五、水利科技
第五章 工业
 第一节 能源生产
 一、水电的开发利用
 二、沼气开发利用
 三、煤矿开发利用
 第二节 工业企业
 一、历史概况
 二、工矿企业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特色工业
 一、元江镍矿
 二、元江化工厂
 三、云南元江金珂集团糖业有限公司
 四、高水头电站开发利用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节 公路
 一、公路
 二、桥梁
 第二节 水路
 一、水路
 二、渡口
 第三节 邮政电信
 一、邮政电信业务的发端与历史概况
 二、邮政电信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第七章 财政金融
 第一节 财政
 一、财政收入
 二、财政支出
 三、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税收
 一、农业税
 二、工商税
 第三节 金融
 一、货币管理
 二、银行存贷
 第四节 保险
 一、保险机构
 二、保险业务及经营状况
第八章 贸易
 第一节 国内贸易
 第二节 对外贸易
 第三节 民族贸易
第九章 旅游
 第一节 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景点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第四节 旅游经济
第十章 对外开放
 第一节 招商引资
 第二节 对外交流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第一节 教育
 一、幼儿教育
 二、小学教育
 三、普通中学教育
 四、职业技术教育
 五、业余教育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科技调查研究
 二、科技普及与应用
 第三节 文化艺术
 第四节 广播影视
 一、广播
 二、电视
 三、电影
 第五节 体育
 一、群众体育
 二、学校体育
 三、体育竞赛
 第六节 医疗卫生
 一、卫生
 二、防疫
 三、医疗
 四、妇幼保健
 第七节 民族医药
 一、哈尼族医药
 二、彝族医药
 三、傣族医药
 四、其他少数民族医药
 第八节 社会保障
 一、劳动保障
 二、就业服务
 三、医疗保险
 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五、困难职工救助
 六、职工医疗互助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第一节 县城建设
 一、市政设施建设
 二、公用事业
 三、住房建设
 第二节 小集镇建设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一、当前环境状况
 二、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后记
修订后记

……
序言 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包括《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丛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记录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从起源至21世纪初的历史发展进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荟萃了大量原始的、鲜活的、极其珍贵的资料,是一部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大型综合性丛书,是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为了摸清少数民族的社会历史状况,抢救行将消失的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料,1953年,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进行全国性的民族识别调查,1956年又开始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在三次大规模的系统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从1958年开始组织编写《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三种丛书。“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央民委机构撤销,此项工作被迫中断。1978年国家恢复民族工作机构,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改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1979年,国家民委决定继续组织编写以上三种丛书,并增加编写《中国少数民族》和《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丛刊》两种丛书,定名为《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编辑出版列入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

文摘 第一章地理环境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中南部,东经101°39'~102°22’,北纬23°18’~23°55’之间。县城距市政府所在地玉溪131千米,距省会昆明219千米。县境南北长64.5千米,东西宽71.5千米。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2766.5平方千米,占96.8%;坝区面积91.5平方千米,占3.2%。
二、地势地貌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南北走向,以元江(河)为界,西南支属哀牢山脉,东北支属横断山脉,两山脉逶迤向南延伸,使元江河谷形成了东峨坝、元江坝等河谷盆地。由于地形复杂,高山与峡谷相对高差2250米。元江地处云岭以南哀牢山余脉和六诏山(横断)山脉之间。境内地形受“元江”的影响较大,其干流由西北部入境向东南斜穿全境流入红河县,把县境等半分割成东北片和西南片两部分。分别为河谷、盆地、丘陵、中山等,属深切割中山类型地貌。沿江形成元江坝、东峨坝等宽河谷盆地,较大的断(拗)陷盆地有甘庄、干坝、因远、安定盆地。元江坝(县城所在地)居于县境中央,海拔383米。丘陵和群山呈放射状而向四周扩展,离县城越远,海拔逐渐升高。西南面的阿波列山为最高点,海拔2580米。元江与小河底河汇合处为最低点,海拔327米。由于垂直地形构成的海拔相对高差大,立体气候特点十分突出,形成一县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多个气候类型,一山有“山顶穿棉衣,山腰穿夹衣,山脚穿汗农”及“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共雷”的迥异季候和地理特征。农业生产也同时呈现一年四季有种有收的繁忙景象。

后记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概况》作为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地反映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县情资料书,由国家民委及云南省民委统一部署修订,于2006年1月组成了以县长杨忠武为组长,以副县长吉寿海及县民宗局局长白友光为副组长,由县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委员会、民宗局、史志办、民政局、建设局、环保局、统计局、档案局、农业局、畜牧局、水利局、经委、交通局、文化局、教育局、旅游局、商务局、科技局、体育局、卫生局、广播电视局、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局等33个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共同参与的编写领导班子,并相应地配置了编辑人员10余名进行编写。从着手制定实施方案到下发相关部门,并按照《概况》体例要求搜集资料到修编成为上报书稿,历时一年多,数易其稿本书的数据引用截止时间为2004年年底。
修编《概况》工作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广泛地动员组织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各界人士相互配合、协作 在此,向各族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