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肾内科学

发布时间: 2010-03-07 02:51:46 作者:

 肾内科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9月
ISBN:7117104864/9787117104869
条形码:978711710486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肾内科学》主要是由目前活跃在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年轻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执笔,他们中不少人都书写过应试性教育教材和(或)肾脏病学专著。
编辑推荐 研究生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及思考、分析能力,那么还需要提供教材吗?的确不应提供像五年制、专业医生培训那样的应试性教材,不过围绕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一本能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挖掘知识、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材仍然十分必要,这就是我们编写这《肾内科学》的初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写这《肾内科学》时,我们要求编者对每个疾病的描述都要体现“回顾”、“现状”及“展望”三个层次的内容,重点写“渔”而不是写“鱼”。总之,我们希望研究生读完这《肾内科学》后,能从了解疾病、认识疾病演变过程中,从了解疾病目前诊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中,以及从作者对本学科前景的展望中,获得如何进行科研工作的启迪。
目录
第一篇 肾小球疾病
 第一章 肾病综合征
 第一节 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治疗进展和展望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第二章 IgA肾病
 第一节 IgA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第二节 1gA肾病临床、病理表现特点及目前分型局限性
 第三节 IgA肾病的治疗原则、争议、评价及展望
 第三章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第一节 急进性肾炎的认识史及发病机制研究概况
 第二节 急进性肾炎诊断标准及分型的演变
 第三节 急进性肾炎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提高疗效的思考
 第四章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第一节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分型的演变
 第三节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治疗原则
 第五章 膜性肾病
 第一节 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第二节 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方案的争议、思考与展望
 第三节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膜性肾病治疗的两难之处及对策
 第六章 糖尿病肾病
 第一节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的认识及评价
 第三节 糖尿病肾损害治疗方案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第七章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
 第一节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诊断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的治疗对策及评价
 第八章 狼疮性肾炎
 第一节 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的演变及病理一临床表现的联系
 第三节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原则、具体措施、评价及展望
 第九章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
 第一节 发性小血管炎及其肾损害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临床病理表现及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检测
 第三节 原发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治疗原则、具体措施、评价及展望
第二篇 肾小管间质疾病
 第一章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第一节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认识历程及发病机制
 第二节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诊断
 第三节 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的治疗
 第二章 马兜铃酸肾病
 第一节 马兜铃酸肾病的临床一病理表现及对诊断的思考
 第二节 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研究现状及思索
 第三节 马兜铃酸肾病的防治策略及展望
 第三章 高尿酸血症肾病
 第一节 高尿酸血症的产生机制及致病机制
 第二节 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第三节 尿酸性肾病分型及治疗策略
 第四节 高尿酸血症研究中的一些争议和展望
第三篇 肾血管疾病
 第一章 高斑压肾硬化症
 第一节 高血压肾硬化症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对高血压肾硬化症诊断标准的认识及检查手段的评价
 第三节 预防及治疗高血压肾硬化症的现代策略
 第二章 肾血管性高血压及缺血性肾病
 第一节 各项检查手段的意义和局限性及正确应用的思考
 第二节 缺血性肾病治疗现状及选择治疗方法上的困惑
第四篇 遗传性肾脏病
 第一章 Alport综合证
 第一节 Alpor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研究概况
 第二节 Alport综合征的遗传方式及临床和病理表现
 第三节 Alport七综合征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
 第二章 多囊肾病
 第一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发病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节 多囊肾的临床一病理表现及诊断技术进展
 第三节 进行产前诊断实施优生的探讨和展望
第五篇 急性肾衰竭
 第一章 急性肾衰竭与急性肾损害的诊断
 第二章 急性肾衰竭的治疗
第六篇 慢性肾衰竭
 第一章 慢性肾脏病概念及肾损害进展机制
 第二章 慢性肾衰竭并发症
 第三章 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
序言 研究生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及思考、分析能力,那么还需要提供教材吗?的确不应提供像五年制、专业医生培训那样的应试性教材,不过围绕研究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一本能帮助研究生进一步挖掘知识、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材仍然十分必要,这就是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写这本书时,我们要求编者对每个疾病的描述都要体现“回顾”、“现状”及“展望”三个层次的内容,重点写“渔”而不是写“鱼”。总之,我们希望研究生读完这本书后,能从了解疾病、认识疾病演变过程中,从了解疾病目前诊治
文摘 符合NS诊断标准后,首先应寻找、排除和(或)确定其可能的病因。原发性NS的诊断,必须认真排除各种病因所致的继发性NS和遗传性疾病所致NS后方可成立。常见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因有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肾淀粉样变、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新生物相关性肾小球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和某些药物(如非固醇类消炎药、静脉应用海洛因)等。儿童NS患者应特别注意除外遗传性疾病(如Alport综合征,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等),老年NS患者则应着重排除代谢性疾病和新生物相关性NS。
对于NS患者要认真排除遗传性疾病所致的NS,特别是儿童患者,更应认真询问和调查家族史,了解可能的遗传方式,必要时应作连锁分析及致病基因的定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Alport综合征患者约有30%~40%呈现NS。近年来对足细胞分子结构的深入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某些NS与基因突变相关,例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芬兰型是由NPHSI基因(定位于19q13.1,负责编码nephrin)突变所致,某些激素抵抗型NS是NPHS2基因(定位于lq25-31,负责编码podocin)突变所致。此外,近年的研究也证实了遗传性淀粉样变的存在,并已发现了相关的突变基因。排除遗传性因素已经成为诊断原发性NS的必须完成的步骤,尽管对遗传性肾脏病所致的NS治疗多无有效方法,但明确诊断后对避免盲目过度治疗、预防后天加重肾损害因素、提供遗传咨询均会有益。目前对散发性、无家族史、又无特异性病理表现的患者诊断较难。Alport综合征基因突变并无热点,对其致病基因定位步骤较为复杂、冗长,故临床难以常规开展。国内对遗传性肾脏病的诊断和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读书人网 >医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