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页码:1100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802318618
条形码:97878023186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5
内容简介 《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养生智慧大礼盒)》包括了:《问中医几度秋凉》、《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和《生活处处有中医》。千百年来,中医坚守着国人的健康!经历多少兴衰沉浮,也曾遭受冲击质疑,有识之士发出了问中医几度秋凉的喟叹。然而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不改大济苍生之胸怀,始终是国人及全世界华人最亲近、最具血缘关系的活命养生之术,许多名方也以中成药的形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家庭必备中成药。
中医不仅仅是治病的医术,更是一种生命智慧。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帮您了解自己,掌握个性化养生大法。听听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您会发现,如果能掌握中医这种生活方式,健康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您用心去体悟运,生活处处有中医!
《问中医几度秋凉》从回忆母亲中医治病开始,一路写来,有中医的神奇、有中医的道理、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生的智慧、有豁达的胸襟、有现代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问中医几度秋凉》思怨深刻,文字清新,是当今对中医思考难得的佳作。
《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为您献上:
一、人为什么得病和得病后不能断根的根本原因及应对之道。
二、每一个家庭成员保健首选的13种家庭小验方。
三、多种双向调节,让养生事半功倍的小功法。
四、中里巴人老师的育儿心得。
五、如何把人的不良情绪化为养生之宝的经络操作法。
六、如何将《黄帝内经》《道德经》《金刚经》《心经》等国学经典里的养生智慧和经络功法运用到自己身体上的技巧。
《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依据国家新医改相关政策和《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相关文件精神,重点对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临床应用及其注意事项进行系统介绍。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涉及最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意义和相关中成药目录,中成药使用常识等。中篇重点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列中成药及其使用相关知识。下篇则重点介绍内科、妇科、儿科、外科、骨伤科多种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尤其是辨证应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2种中成药治疗等。内容丰富,简明扼要,切合实际,语言通俗易懂,是普通群众日常家庭必备之书,也可供社区医生、基层医生和西医应用中成药临床参考。
《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内容简介:为什么你会怕冷?什么原因让你比别人易胖?痛经和长斑是正常的吗?你,或家人、孩子是过敏体质吗?总是感觉疲惫预示了什么?失眠和抑郁的问题可以解决吗?……众多关于身体的疑惑,都将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出生、成长背景,这决定了不同的人,拥有的不同的体质。然而你是哪一种体质?这种体质倾向于发生哪些疾病?在众多的养生方法中,究竟哪一种是适合你的?哪一种是适合他的呢?或者说什么样的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
《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可以说是一本认知身体的启蒙读物,从“中医体质学”这个角度,帮助你重新认识身体的个性,判别你的体质属于哪一种类型。
书中附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只需简单填写,就能知道你是什么体质?帮并助你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养生、保健、病方法,按照所提供方法,就能随时把握身体变化的,对自己的身体进行简单调整,预防疾病发生。你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
《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由中医体质学创建人王琦教授和中医文化传播人田原女士共同创作完成,已于2009年5月上市。
《生活处处有中医》内容简介:悟字,心字加我字组成,那么,只要你用心阅读《生活处处有中医》,相信您会得到光明再现、霍然开悟的惊喜感觉。出版这套小书,也就是把编者们觉悟中医的心得,献给读者,尤其是献给青年读者,为此,我们请出诸多中医名家,帮助大家了解中医与生活的关系,中医所说的阳气与我们人体疾病的关系,现代生活与我们眼球疾病的关系,以及当下女性诸多的身心健康问题,等等。
悟中医即是悟生活,只是,你要用心去悟。
让我们回归自然,回归生活的原本状态吧,回归“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朴素规律,与天地同幻化,与自然同声气的自在情境,重新识得四季流转,天时地利,鸟语花言,木性草味;三根手指读懂五脏六腑七情,几道药材祛邪扶正平阴秘阳,一根银针通调气血缓急,一套太极导引舒筋活络,一锅绿豆得解食物中毒,一撮灶心土得化水土不服,一杯花苞水得舒解抑郁,一道屏风阻转了穿堂邪风……
作者简介 艾宁,原名梁爱宁,女,汉族,1958年11月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母亲是中医,父亲任教于齐齐哈尔大学。7岁上小学;12岁随父下乡插队;17岁进工厂学徒,做铣工;21岁考入哈师大中文系;25岁毕业任中学教师,后任成人教育教师,先后在教师进修学校和电大教课;32岁调到妇联,从事维护妇女权益工作;35岁调到企业任经营厂长(26岁起做兼职律师10年);37岁考入检察院任检察官;46岁时女儿考入中医药大学;47岁上网在论坛写杂文;49岁写记叙母亲行医和女儿学医经历的网络纪实文章《问中医几度秋凉》。
田原,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四编辑室主任。近年来致力于中医文化传播事业,现已寻访中医名家、民间隐医近百人,著有《21世纪中医现场——田原访谈录》(2005-2008四卷本)《人体阳气与疾病》《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破解重大疾病的迹象》等十余部书籍,共计300多万字。
王琦,男,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体质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级名老中医,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国际中医体质研究会主席。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医体质学说概念,将中医体质学分化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对奠定中医男科学理论体系和对中医藏象学理论的构建与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医腹诊学创建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励20余项,创编著作50余部,2千万字。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文字,具有国际影响力。 田原,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四编辑室主任,中医文化传播人。著有《中医点亮生命丛书》、《21世纪中医现场》系列、主编《中华中医名流》系列读本,10余部,200余万字。
编辑推荐 《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养生智慧大礼盒)》:
书中自有强身道 送礼就要送健康
送出一份中医养生智慧
成就众人健康快乐生活
把养生智慧送给亲人和朋友
和大家一起收获健康和平安
一个中医世家“叛逆者”的自述!继刘力红《思考中医》之后又一部思考中医、感悟人生难得的佳作! 《生活处处有中医(中医养生智慧大礼盒)》从回忆母亲中医治病开始,一路写来,有中医的神奇、有中医的道理、有中医与西医的区别、有人生的智慧、有豁达的胸襟、有现代人常常忽略的东西、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分享中医养生智慧
共度健康快乐人生
国家基本药物特点:
临床必需安全有效
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最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收载的102种中成药治疗范围囊括内、外、妇、儿、骨伤五大科百姓常见疾病。解读最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度相关内容
专家亲自点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02种中成药的使用
《生活处处有中医》收载的102种中成药将全部纳入基本医保报
销目录,且报销比例高于其他中成药品种
目录
《问中医几度秋凉》目录:
母亲是个中医
母亲就讲“拎着三根手指走天下”
母亲教人把早产儿放在贴近肚皮的位置,再用棉裤兜住,跟袋鼠似的
可母亲说:中医无“绝活”。她宁可把本事带进棺材,也不传给我
从母亲的行医方式上,我不仅看到了她师傅的影子,还隐约看到了那条千百年来中医人走过的道路
母亲给一个女人诊过脉后并不开药,只聊天
母亲对自己没有十二分把握的病轻易不给治,不把病耽误在自己手里
我母亲可真够听话的,就这么让师傅安安静静地饿死了
姑娘誓死要嫁他,把个爹妈气得要死,大家暴打了这男人一顿
身体健壮的运动员也会突发心脏病猝死,而有心脏病的老太太却可能长寿
母亲一脸茫然,她反复自言自语:“这糟粕不是糟粕?”母亲给人治病常往里搭钱搭药母亲治病用药如金
这次治病,母亲把压箱底的药都拿了出来,还用了一些“霸气”药,所以效果显著
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健脾胃的方子就能起死回生,救人一命
医生说就和天上掉下块陨石砸到你头上一样
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给中国女孩身体带来十分不良的影响
女儿在考大学填报志愿时只填报了中医院校
女儿的师傅诊脉很有意思。他给人摸脉,把在一旁看的我给逗乐了
中医就是在过穷日子历史中发展起来的医学
人们发现自己拥有的仅仅是幸福的理由,而不是幸福本身
她拿起美国人写的书,说要科学育儿
即便是在B超上清楚看到肿瘤了,也先不做切割之想
师傅说女儿入门快是源于女儿心灵的纯净,没有受到现代科学的污染
我认为古人创造中医理论不是什么神奇的事而是生活自然
他掌握的样本越多,就越能把握住物候,越能知道这一时的“病”
保护我们的外在身体并使我们的身体与之节律一致才是人类的明智做法
不能因为西方科学文明开创了现代文明就砍断中国文化这个“不周山”
我到医生办公室说:“你们怎么让病人看门,还让他穿白大褂?”
母亲不大惊小怪地对待精神病人的态度影响到我
她最有得抑郁症的条件,事实上,她的病友中就不乏跳楼者
母亲诊所中的温情脉脉与医院的冷酷总是不自觉地在我心中做着对比
这是捍卫头脑领地,不做精神殖民地的斗争
面对这棵死去的植物,我久久伫立,心中百感交集
我们是不是应该选一个中国式的奥运口号,提出属于我们东方人的观念呢
在危急时刻,有时有技术比没技术糟糕
中医消亡之日就是人类完成机器人转变之时
乳房如今不是给婴儿准备的,而是给婴儿的爸爸留着的
用脑去接受西医,用心去接受中医
中医看病,有点治病治不了命的漠然态度
传染病来时,母亲给我吃一匙紫河车,我就躲过传染病了
父亲批评母亲的一大缺点就是做事不长脑袋而凭感觉
母亲在世时,每个季节重点吃些什么,都是有说法的
我觉得我的病很具观赏价值,我还是留着不给医生看的好
我问:“这么说,这甘草有点像我?在不同的群体中所起作用不同?”
正因为中医有理论,所以他才能在用药时是医,不用药时也是医
当把发烧视为火时,不同的药对付火的方式不一样
有时把自己交给命运并不是消极行为
让女儿这么一说,我又坦然接受
我的“爪子”变回了“玉手”
所以,这一纸检讨书就是泻肝火的药方
他从耳针疗法和草药治病入手,鼓励两名女青年担当赤脚医生
女儿的话给我指明了一个前途——做一个宠物
当中国人就是活在相声里,太有意思了
看来,无法解释,说不清楚是西医也存在的问题
我就奇了怪了,这高血压比传染病扩散得都快?
西方科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家就是我的父亲、母亲
母亲的一生,既无社会经验,又不懂社会规则……但她却生活得从容不迫、舒展大方
能研究明白中医如何害人都能是个好中医
历史经常做出弃珠宝而留窝头的选择,这是不需要讲什么道理的
我对年轻人说,如果真的想向西方学习,首先应该从吃饭学起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医学理论,他便死而无憾。可中医却让他生而有惑
一直这样猜解下去,源源不断,永生不灭,这个字再不是简单的一个字
谋划医改的人如果能参考办鸡场模式,那么中医的存在价值自然就会体现出来
监狱的奖励机制让他找到了与贪污受贿一样直接的快乐
如果这瘾是先天的,是人自身的一部分,禁烟、戒酒又怎么会成功?
中医关于命、气血、精神等理论或许可以解答我对霍金这样人的生存疑问
对舅舅来说,干中医是参加工作,工作才是他的衣食之源
我觉得这个把西医比作飞机,把中医比作火车的比喻很有智慧
这下可糟了,全城的孩子就传染你们三个,这可如何是好?
这一点点不确定正是百分之一的希望,是四两拨千斤的支点
他说,你不知道,我在住院期间看到很多被配偶抛弃的病人
一位网友来信说人参不是不可以大量服用的,他就敢把人参当萝卜吃
她说:“摊上你这么个明白事理的妈妈真是件可悲的事……”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正是“道”与“理”的关系
《中里巴人健康私房话》目录:
前言求医不如求己的秘密
第一章 生命与经络共荣
凡事想得通,有病好得快
经络本来就是通的,只是有时候在打盹儿
身上的红点和黑点是经络堵塞的“信号灯”
如何打通经络的两个小原则
找准穴位,从最敏感的地方开始
找穴妙在“阴差阳错”
按摩穴位时要会使巧劲儿
最好的朋友是经络
人体上有哪些黄金穴
第二章 值得您终生珍惜的健康传家宝
用哪些穴位能减轻乳房不适
来自妈妈的关怀——整体消“痘”法
极简祛斑美容法
什么方法能让您不忌口还减肥
一觉睡到自然醒,全靠安眠穴
大鱼际专治早醒的毛病
身上过敏,请吃参苓白术散(丸)
怎样消除久坐后的疼痛
敲头功把脱发和重听一并治了
醋泡生姜让男人“阳气十足”
什么穴位降血压最快
每天敲打三焦经就能治好背上瘙痒
吃二锅头西瓜——百试百灵的消暑好办法
经络一通,清凉度夏
第三章 温故才知新,健康不负有心人
有一种食物相当于推腹法
喝了水总跑厕所,说明肾功能好
推腹法可以灵活变通
胖人可瘦身,瘦人可强壮——双向调节推腹法
来例假时,身体出现很多症状怎么办
便秘的时候怎么推腹,
尝一尝刮痧、拔罐和艾灸的好处
不花一分钱的除“痒”良方——跪膝法、刮痧
第四章 如何活用中医养生法
学习养生,不能刻舟求剑
“聚焦”让养生事半功倍
不要以为藿香正气丸(水)只能治中暑
有些时候,燕窝可以配人参吃
中成药怎么用效果最好
中医、西医都可以为您利用
禁忌的东西可能有特效
书山有路勤更巧
健康就是一个气化的过程
学经络就是为了实用
第五章 好父母胜过好医生
孩子有湿疹,给他喝山药薏米粥
每天坚持推腹法,孩子磨牙治好了
父母化解孩子孤独问题的有效方法——揉地筋
宽容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怎么给孩子一辈子的自信
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
己所欲也,也勿施于人
第六章 只有身体好,才可能心想事成
压抑的情绪通过经络来释放最好,
不怕伤身,就怕伤了人的魂、魄、神、意、志
百病从怨生
治病并非全要靠药
付出真心就别要求回报
身心放松,青春重来
如何消除“强迫症”
爱和别人比较就爱生病
把日子理想化就会痛苦不断
为什么很多人得了病不容易治好
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不会生病
真心比药灵
同气相求,心安体健,
不要去替代别人,也别让别人替代
光靠心灵的安慰,是解决不了身体问题的
心灵通透,您这一辈子就哈都有了
每天健康一点点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第七章 像中里巴人那样用心生活
入世出世,保持本心
美梦是一种感动
感觉也需要别人的呼应和认可
以身试药,法从心出
先解决吃饱的问题,才能敞开心怀品尝人生滋味
静坐冥想,快乐无以言说
养生可以很浪漫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相信道理
应该用评书的方式来讲国学经典
心灵的感悟才是最好的导引术
独乐不如众乐
予人温暖,手留余热
不积德,天道绝不酬勤
我命由我不由天
能救我们的惟有自己
《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目录:
上篇 总论
制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意义
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目录和中药饮片解读
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目录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之中药饮片解读
中成药使用常识
中成药剂型介绍
中成药应用注意
中篇 中成药分类介绍
内科用药
解表剂
1.辛温解表——九味羌活丸
2.辛温解表——感冒清热颗粒
3.辛凉解表——柴胡注射液
4.辛凉解表——银翘解毒丸(颗粒、片)
5.表里双解——防风通圣丸
6.扶正解表——玉屏风颗粒
祛暑剂
7.解表祛暑——保济丸
8.解表祛暑——藿香正气水
9.健胃祛暑——十滴水
泻下剂
10.润肠通便——麻仁润肠丸(软胶囊)
清热剂
11.清热泻火——黄连上清丸(颗粒、胶囊、片)
12.清热泻火——牛黄解毒丸(胶囊、软胶囊、片)
13.清热泻火——牛黄上清丸(胶囊、片)
14.清热解毒——双黄连合剂(颗粒、片)
15.清热解毒——银黄颗粒(片)
16.清热解毒——板蓝根颗粒
17.清肝解毒——护肝片(颗粒、胶囊)
18.清热祛湿——茵栀黄颗粒(口服液)
19.清热祛湿——复方黄连素片
温里荆
20.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片)
21.温中健脾香砂养胃丸(颗粒、片)
止咳、平喘剂
22.散寒止咳——通宣理肺丸(颗粒、胶囊、片)
23.清肺止咳——蛇胆川贝液
24.清肺止咳——橘红丸(颗粒、胶囊、片)
25.清肺止咳——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26.润肺止咳——养阴清肺丸
27.清肺平喘——蛤蚧定喘丸
开窍剂
28.清热开窍——清开灵(胶囊、片、注射液)
29.清热开窍——安宫牛黄丸
30.化痰开窍——苏合香丸
固涩剂
31.补肾缩尿——缩泉丸(胶囊)
……
下篇 常见疾病中成药治疗
附录一 中医药常识介绍
附录二 药名汉语拼音索引
附录三 药名笔画索引
《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目录:
体质一:怕冷派——阳虚体质
故事
一、体凉、畏寒、怕冷——其实是阳虚了
二、冰镇饮品,“冻伤”了我们的阳气
1.冰镇饮品,一点点损耗着阳气
2.冷气下做爱埋下阳虚的祸根
3.熬夜慢慢消耗着阳气
三、不当的清热解毒,压制了阳气
四、阳虚了,疾病就找来了
五、导致阳虚的几个误区
1.大量出汗非健康,损津就是损阳气
2.冬天赤脚穿拖鞋,寒气钻进涌泉穴
3.夏天冷气封毛孔,“水液”迷途伤肾阳
六、阳虚之人养阳气,这些办法很简单
1.巧用艾草灸督脉
2.冬季烫脚养阳气
3.生姜胜似“还魂汤”
4.打通阳气桃木棒
5.补阳桂附地黄丸
6.鼓舞阳气四逆散
附:阳虚体质可以这样吃着补
体质二:缺水派——阴虚体质
故事
一、阴虚,身体的“津液”不足了
1.阴虚的人,只是看上去很健康
2.阴虚之人“没力气”长痘
3.从舌苔与脸颊找到阴虚的迹象
4.长期盗汗,丢了阳气成阴虚
5.阴分不足,视物昏花不见好转
6.夜晚盗汗,阴虚之人“阴”更虚
二、阴虚体质容易得这些病
1.失眠
2.高血压
3.红斑狼疮
4.性冷淡
……
体气三:气短派——气虚体质
体质四:痰派——痰湿体质
体质五:长痘派——湿热体质
体质六:长斑派——血瘀体质
体质七:过敏派——特禀体质
体质八:郁闷派——气郁体质
体质九:健康派——平和体质
后篇:人的”病“是否天注定?
附录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
《生活处处有中医》目录:
戏说中医“教父”樊正伦
对话樊正伦现场实况
第一场 中医魅力无处不在
1.人是“运气”的产物
2.天地交汇的地方就是“人中”
3.到5月23日“非典”可能就会过去,为什么呢?
4.为什么两千年以前的方子到现在还有效?
5.药和“钥”同源,没事乱捅,把很好的门捅坏了
6.养生,就是把“煤气罐”的火门调小
7.医院的所有检查,都是在寻找:本?拉登在哪儿?
8.青春期、更年期,是脏腑需要重新组合的过程
9.睡子午觉,吃两顿饭,对中老年人的养生极其有益
第二场 健康长寿需要开悟
10.咳嗽的时候,实际上是气血壅滞
11.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12.不同地方的人,养生方法不能完全一致
13.西医在治病,中医在治人
14.晚上你睡觉的时候,阳气上哪儿去了?
15.我们的气血,就跟外边儿的树是一样的
16.我光吃菜,我就为了减肥,那就面有菜色
17.心与脾胃,是母亲和儿子的关系
18.坚持吃一年烤馒头片,胃溃疡肯定就好了
19.筷子里面有多少文化?
20.盗汗,就是肝和肺的关系不协调了
21.吃得好,身体就好,那是错误的理念
22.“百家讲坛”又邀请去讲《黄帝内经》
第三场 养生之道在于自然
23.我们的祖先从来不做断子绝孙的事
24.人不能全靠医检指标活着,首先要凭感觉活着
25.央视“东方之子”采访病例
26.从小到大,没打过“洋针儿”
27.外国人学中医难,不是方药,而是它的这种思维方法
28.小米为什么是古代的“谷神”?
29.要健康,就要学会“勤动脑体不动心”
30.我是天地之间一散仙
尾声:大智者有大自在
续说中医“教父”樊正伦
附:“轮子”们眼中的樊正伦
幸运52条:樊正伦经典妙语录
……
序言 新近发布的20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包括了中成药102种,并且首次将中药饮片列入国家药物基本目录之内,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显示出了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意味着人民群众都将能够享受到中西医两套方法防治疾病,所以非常有利于发挥我国医疗保健事业中西医结合的优势。
但应该指出的是,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不合理使用中药和中成药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不遵循中医理论,按照西医的观点用药;不熟悉中成药处方组成、功效、主治,望文生义单凭药名选用药物;误认为补药都有保健作用,随意乱用补剂;忽视药物毒性与副作用,盲目加大剂量,或长期服用等,难免会影响药物疗效,而且可能导致副作用增加。其实,导致这些结果,并不是药物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应用不当所致。因此,向普通民众以及基层、社区医疗工作者,包括广大西医同道,系统介绍中医药相关知识,尤其是中成药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基于这一想法,我们编写了《家庭必备中成药使用手册》一书。上篇总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制定的意义和相关中成药、中药饮片目录,介绍中医药诊治疾病辨证论治的特色和组方原则、中成药不同剂型及其应用注意与中药汤剂煎服方法等。中篇重点介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列中成药及其临床应用宜忌。
文摘 32.健脾益气——补中益气丸(颗粒)
【性状】丸剂:本品为棕色的水丸,或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微甜、微苦、辛。
【处方组成】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功效与适应证】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注意与禁忌证】①本品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②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③高血压患者慎服。④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⑤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时服用。⑥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⑦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者,应立即停药。
【制剂与规格】丸剂:每丸重9克;浓缩丸每8丸相当于原生药3克。颗粒剂:每袋装3克。
【贮藏方法】密封、防潮、防虫蛀、防霉变质。置室内阴凉干燥处,以室温5℃~25℃为宜,室内相对湿度在60%~70%。一般贮存时间不宜过久。
【用法用量】丸剂:口服,一次9克,一日2~3次;浓缩丸一次8~10丸,、一日3次。颗粒剂:口服,一次3克,一日2~3次。
【临床应用】补中益气汤适合于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者。
33.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丸、颗粒)
【性状】散剂: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丸剂:本品为淡黄色的水丸;气香,味甜。颗粒剂:本品为淡黄棕色的颗粒;气香,味甜。
【处方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与适应证】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注意与禁忌证】①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②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③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效。④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⑤高血压、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⑥本品宜饭前服用或进食时服用。⑦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⑧服药两周后症状未改善,应去医院就诊。
【制剂与规格】散剂:每袋装3克。丸剂:每100粒重6克。颗粒剂:每袋装6克。
【贮藏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