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北大毕业生如何求职

发布时间: 2010-03-07 03:19:40 作者:

 北大毕业生如何求职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08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
ISBN:7301099886
条形码:978730109988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Pages Per Sheet/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又一轮求职高峰,北大出版社推出的《北大毕业生如何求职》一书,希望能为各大高校的毕业生点睛指路,帮助其顺利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本书收录了北京大学2005届毕业生中30名杰出代表亲笔撰写的求职经历。来自北大24个院系极具代表性的30名毕业生,一一坦城回顾坎坷求职历程,剖析求职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对全国大学毕业生、在校生的求职、生活产生积极的指导和激励,对全国所有求职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所有渴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人带去启迪,为所有在前进道路上暂时迷失方向的人带去曙光。
本书作者的就业去向有:汇丰银行、IBM、通用电气、宝洁、欧莱雅(中国)、联合利华、麦肯锡(上海)、摩立特集团、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中国银行、国家开发银行、毕马威华振会计事务所、金杜律师事务所、南方报业、广州日报、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等。
这些文章相当动人,最动人之处,在于它们逼人窒息的真实感。每篇都记录一段不寻常的人生,每篇都展现一场不寻常的角逐。
困惑,憧憬,迷失,抉择……愈挫愈勇的豪情,不屈争斗的壮志,蹒跚中成长,冒冒失失跌跌撞撞,面前的路越来越清晰……
求知若渴的毕业生、求职者,可以到这里找攻略。一位位优秀的过来人,用对过往的无条件忠实,慷慨记录着失败与成功的点滴。或是无比沉痛地反省,或是不无骄矜地总结,然而都闪动着昭示后来者的智慧灵光。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从心态到技巧,全过程全方位的求职解读,针对不同单位作出的规律性总结,为你的求职面授机宜。
惴惴不安的毕业生、求职者,可以到这里找抚慰。你会发现,你的那些忐忑,那些沮丧,那些几乎失控的悲伤,那些走投无路般的彷徨,是多么普通多么平常。你会发现,那么多的人都和你一样,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望,一次次振作,一次次奋起,虽心路坎坷,百转千徊,最终却都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为了给本书读者的求职带去更丰富的指引信息,本书编者还特意约见、采访了11名重量级的知名人士及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这些采访对象包括:前微软全球副总裁、现Google中国招聘负责人李开复,搜狐网副总编樊功臣,中华英才网校园招聘负责人,高露洁、宝洁、IBM、GE中国区招聘经理等。
作者简介 曾翔: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摩立特集团(Monitor Group)咨询顾问。邮箱:xiangzeng1982@126.com
郝闯:毕业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现就职于中国电信北京市分公司。邮箱:chuang_hao@126.com
媒体推荐 书评
这里面有教育者,比如学校就业中心的主任;有招聘者,比如宝洁、GE
、IBM等公司的招聘负责人;也有业界的成功人士,比如李开复先生;还有
求职的专门机构,比如中华英才网的负责人。这些相关人士的卓见,无疑对
广大毕业生来说很有指导意义,为毕业生和求职者提供了新的、不同的视角

——林毅夫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我觉得挑选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是选择一个宽松的环境,选择一个愿意
培养你的企业,选择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选择一个好老板。如果这几点成
立的话,那么我很支持你去找工作,这份工作可以让你更好地发现你自己的
兴趣,更好地发展你自己……
——李开复
前微软全球副总裁,现GOOGLE中国招聘负责

宝洁公司有自己的“胜任力模型”,我们会根据这种“胜任力模型”来
制定我们招聘的标准,比如说宝洁比较强调的领导力、沟通能力、果断的思
考与行动、深入学习与了解、规范和约束行为等等,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原
则正是宝洁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东西。
——张承光
宝洁人力资源部,大中华地区招聘培训高级经理
GE不仅看重学校的牌子,还关注学生其他的特质。每年GE会到全国15所
高校进行校园招聘(这15所学校的名单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有),但并不是说
我们只招收这15所学校的同学,只是我们选择了这些学校去做宣讲:我们欢
迎所有渴望加入GE团队的同学们,无论他来自哪所学校,只要他符合我们的
条件,我们就会录取。
——邬君临
GE(中国)大学合作发展及招聘经理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北京大学2005届毕业生中30名杰出代表亲笔撰写的求职经历。来自北大24个院系极具代表性的30名毕业生,一一坦城回顾坎坷求职历程,剖析求职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希望能对全国大学毕业生、在校生的求职、生活产生积极的指导和激励,对全国所有求职者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所有渴望通过努力改变命运的人带去启迪,为所有在前进道路上暂时迷失方向的人带去曙光。
目录
序 林毅夫
浮沉
罗嫒 女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01级本科生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校外双学位
毕业去向:麦肯锡(上海)公司信息分析员
……
文摘 书摘
在校园招聘最如火如荼的那段时间,我连续申了好多家国际公司都没有
任何结果。给Monitor邮寄的简历因为邮资不足被退了回来,由于是在截止
期的前一天才寄出的,退回来的时候,时间早过了。申请瑞士信贷第一波士
顿和汇丰银行时,由于没有时间去听他们的宣讲会,只能就自己从网上看到
的职位申请,一直没有回音,过了好久才从同学口中知道,我申的职位今年
在中国没有招聘名额。而还有好多公司在招聘时明确指出只要研究生,我也
不知道,当然投过去的简历就必然没有回音了……
凡此种种经验教训,在2004寒冷的冬天经历得多了,心也就慢慢蜕去了
往日的浮躁,开始懂得什么叫作“失望”。虽然曾经对自己的英语能力充满
自信,虽然曾经历的实习,让我坚信拿到offer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是现
实的残酷,让我整个冬日都在忍受等待的煎熬,还必须保持冷静,继续上网
查看招聘信息和别人的面经,填写各式各样的网申表格,重复每日身心俱疲
的求职过程。
在年前的一片offer声中,我的世界冷冷清清,除了两个一面,再加上
一个笔试。相比面霸、笔霸、offer牛人,我积累的经验少之又少。同学和
家人都开始极力劝我不论大小公司都要去投去面,不论什么样的公司,不论
自己喜欢与否,都要先尝试看看,不要挑三拣四。但是,我坚持认为第一份
职业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并不亚于高考时的选择,甚至比高考更能决定一
个人的命运,必须慎之又慎。
果然命运最终还是对我投来一丝阳光。春节前几天,CCER的网上贴出了
McKinsey招聘的消息。招聘要求写得很简单,相比以前大企业校园招聘的大
张旗鼓和条条款款的约束,这个招聘启事让人觉得有点意外的轻松。所以,
我把简历寄到目标邮箱后,由于无声无息的时间过长,甚至渐渐忘了自己投
过McKinsey。
2005年3月初,刚回到北京,还没进入找工作的状态,一个从天而降的
电话,让我在经历了长时间煎熬后的人生,顿时变得清晰起来。
整个McKinsey的招聘分五轮。第一轮简历筛选,然后是四轮面试。而其
中的前三轮面试非常紧凑,七天之内就完成了。
P7
读书人网 >职场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