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机械参数测试与分析技术

发布时间: 2010-03-07 04:19:13 作者:

 机械参数测试与分析技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页码:34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32398072/9787532398072
条形码:97875323980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机械参数测试与分析技术》分两篇共11章。第1篇叙述了应变、拉(压)力、荷重、扭矩、压力、位移、转速、流量、振动、噪声和温度等机械参数测试技术,内容包括测量用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测点布置等。第2篇介绍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技术,包括原理、分析过程和误差估计等。
《机械参数测试与分析技术》可作为大学本科机械工程专业测试技术教材,也可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从事研究和学习的参考书,还可供在职机械研究人员和试验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机械参数测试与分析技术》叙述应力和应变、位移和拉(压)力、扭矩和转速、流量和压力、振动和噪声等机械参数的电测技术,包括测量用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测试技术。
编辑推荐 《机械参数测试与分析技术》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
目录
绪论
0.0.1 机械参数电测法的测量系统
0.0.2 机械试验技术的进展
0.0.3 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研究的新成就简介

第1篇 测试技术
第1章 测试仪器仪表的一般特性描述
1.1 静态测量仪器仪表的一般特性
1.1.1 线性和非线性误差
1.1.2 灵敏度、分辨率和量程
1.1.3 迟滞特性
1.1.4 重复性
1.1.5 准确度、精密度和精确度
1.1.6 稳定性
1.2 测试仪器仪表的动态特性
1.2.1 一阶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
1.2.2 二阶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

第2章 应变测量技术
2.1 应变片
2.1.1 应变片的转换原理和结构
2.1.2 应变片的常温工作特性
2.1.3 应变片的种类和选用
2.2 应变仪
2.2.1 应变仪的组成
2.2.2 测量电桥
2.2.3 应变仪的种类和发展情况
2.3 应变测量的测点布置
2.3.1 测点位置
2.3.2 测量方向
2.3.3 常用结构型材的测点布置

第3章 拉(压)力和扭矩的测量
3.1 拉(压)力或荷重的测量
3.1.1 电阻应变式测力仪原理
3.1.2 弹性元件及其计算公式
3.1.3 弹性元件材料和尺寸的确定
3.1.4 应变片的布置和接桥方式
3.1.5 两种定型产品的结构
3.1.6 电阻应变式测力仪的测量电路
3.2 扭矩的测量
3.2.1 电阻应变片式扭矩仪
3.2.2 相位差式扭矩仪
3.2.3 钢弦式扭矩仪

第4章 位移和转速的测量
4.1 位移的测量
4.1.1 电阻式位移计
4.1.2 电感式位移计
4.1.3 差动变压器位移计
4.1.4 感应同步位移计
4.1.5 磁栅位移计
4.1.6 光栅位移测量
4.1.7 光纤位移测量原理I
4.2 转速的测量I
4.2.1 光电式转速计
4.2.2 磁电式转速计

第5章 压力和流量的测量
5.1 压力的测量
5.1.1 电气式压力计和差压力计的弹性元件
5.1.2 常用的电气式压力计和差压力计
5.2 流量的测量
5.2.1 概述
5.2.2 涡轮流量计
5.2.3 椭圆齿轮流量计
5.2.4 靶式流量计
5.2.5 浮子流量计

第6章 振动的测量
6.1 概述
6.1.1 振动规律的描述
6.1.2 振动的类型及其特征参数
6.1.3 振动测量的分类
6.2 测振用传感器
6.2.1 相对式测振传感器的原理
6.2.2 惯性式测振传感器的原理
6.2.3 磁电式速度传感器
6.2.4 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6.2.5 压电晶体加速度传感器
6.3 测振用放大器
6.3.1 微积分放大器
6.3.2 电压放大器
6.3.3 电荷放大器
6.4 机械阻抗的测量
6.4.1 机械阻抗头
6.4.2 机械阻抗测量系统
6.5 实验模态分析
6.5.1 时域分析
6.5.2 拉氏域分析
6.5.3 频域分析
6.5.4 机械系统模态参数计算

第7章 噪声的测量
7.1 概述
7.2 评价噪声的技术参数
7.2.1 噪声的强度
7.2.2 噪声的频谱
7.3 P噪声测量仪表
7.3.1 传声器
7.3.2 测量仪器
7.3.3 噪声测量方法涉及的原理

第8章 温度的测量
第2篇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9章 信号的类型及其特性
第10章 描述各类信号性质的特征参数
第11章 信号处理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
序言 本书以机械工程测试中所涉及的共同问题为主,介绍了应变、拉(压)力、载荷、扭矩、位移、转速、振动、噪声、温度及流体传动的压力、流量等机械参数的电测技术,包括测量用传感器、测量电路、测点布置的类型、原理和特性。同时,从时域、幅值域、频率域和时差域方面分别介绍了所测得数据的主要特性的特征参数的分析和处理过程及误差的分析等。本书分成两篇,其中第1~8章为第1篇,介绍了测试技术;第9~11章为第2篇,介绍数据处理和信号分析。
在叙述测试技术的基础理论时,省略了繁杂的数学推导,着重说清楚有关公式的物理意义及应用。在介绍测量仪表时,略去了具体电路,着重介绍仪表的基本原理和特性,试图从建立基本概念开始,引出一条思路,举一反三。为使读者对测试技术有广泛的了解,书中对各种参数的描述方式进行归纳,列出了大量的计算公式表和计算结果的描述表。
本书是在石来德教授和袁礼平教授合编的《机械参数电测技术》的基础之上重新编写的,原书自1981年6月出版以来已经有10次印刷,印数近50000册,曾被广泛用作各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
文摘 插图:


激振系统由扫描振荡器产生正弦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输送给激振器,产生正弦波形激振力加给结构。扫描振荡器进行频率扫描,以获得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
检测系统和运算系统的功用是测出力和运动参数(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并求出它们的矢量比。对于用极坐标来表示矢量的情况,则求出力和运动参数的幅值比和它们间的相位差。力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由阻抗头(对于点阻抗测量)检测,送入电荷放大器放大,并将压电晶体产生的电荷量转换成电压信号。为了获得不同频率下的力和运动参数的信号并排除干扰信号所形成的谐波,放大的电压信号送入跟踪滤波器滤波,以获得原信号的波形。跟踪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由扫描振荡器和载波发生器控制。
由跟踪滤波器获得的力信号和运动参数信号分别送入对数变换器变换,使它们的幅值对数化,再送入对数运算器中求出振幅比。由于振幅值转换成对数的形式,因此振幅比的除法运算变为减法运算。跟踪滤波器输出的信号还同时送入相位计中,测量力和运动参数的相位差。
对数运算器输出的振幅比信号,给双笔x-y函数记录器的一个轴y2,相位计输出的相位差信号给x-y函数记录器的另一个轴y1,同时扫描振荡器通过对数变换器输出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对数直流电压,供给x-y,函数记录器的z轴。在所要求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描,就可求出对应各个振动频率的振幅比及其相位差,画出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也就是被测物体的频率响应特性曲线。也可以通过模/数变换器使频率、相位差和振幅比数字化,直接送入计算机运算。
读书人网 >机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