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3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111131144
条形码:9787111131144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品牌:华章图书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是根据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并结合这几年高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修订编写的。这是一本以机械制造工艺和金属切削原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并将与之有关的机床、刀具、夹具等有关内容进行优化整合组建的技术基础课教材。全书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金属切削过程、加工方法及装备、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工艺规程设计、机床夹具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含1CD)》取材精炼,说理深入浅出,教材内容与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联系紧密、配合默契。为便于教学和学生自学,本教材配有相应的CAI课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含1CD)》可供高等工业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工业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等本科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工厂企业、科研院所从事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于俊一,男,江苏张家港市人,1957年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机械制造专业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机械制造技术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现为吉林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以来,共主持完成了16项部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先后获部省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5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主编出版高校教材4本。 1986至2001年期间,他曾长期担任全国高校“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熟悉了解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材的培养要求和培养规律,熟悉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与教学计划中其它有关课程的衔接关系。 1978年以来曾6次被评为吉林省和机械工业部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2年被评为机械电子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同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获吉林省省委和省政府颁发的“吉林英才”奖章。
编辑推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2版前言
第l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械制造工业在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机械制造厂的生产过程和工艺过程一
第三节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征
第四节 基准
第五节 工什的装夹与定位
学习本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金属切削过程
第一节 金属切削刀具基础
第_二节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变形
笫三节切屑的类型及控制
第四节 切削力
第五节 切削热和切削温度
第六节 刀具磨损、刀具寿命和切削用量的选择
第七节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第八节 磨削原理
学习本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外圆表面加工
第三节 孔加工
第四节 平面及复杂表面加工
第五节 数控机床与数控加工
第六节 圆柱齿轮齿面加工
第七节 特种加工
学习本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
第一节 机械加工精度概述
第二节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第三节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第四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第五节 机械加工过程中的振动
学习本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工艺规程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三节 成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四节 计算机辅助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第五节 机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
第六节 机械产品设计的工艺性评价
学习本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机床夹具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
第三节 工件在夹具中的夹紧
第四节 典型机床夹具
第五节 机床夹具设计方法
学习本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机械制造技术的新发展
第一节 超精密加工与纳米加工技术
第二节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第三节 快速响应制造技术
第四节 绿色制造技术
学习本章内容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与习题
参考文献
读者信息反馈表
……
序言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它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的修订本。教材修订工作是在总结这几年吉林大学与国内兄弟院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修订要点为:
1.根据国务院下发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几点意见”,修订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2.第三章增设了“圆柱齿轮齿面加工”一节,主要介绍滚齿、插齿、剃齿和磨齿的加工原理和加工方法;此外,第三章还新增了外圆表面车拉工艺和点磨工艺等新工艺内容。
3.将第1版教材分别在第四章和第六章介绍的“装夹误差”、“定位误差计算”内容,合并到第四章集中介绍。
4.针对当前制造行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第七章增设了“绿色制造技术”一节。
5.受教材篇幅的限制,第二章删去了“单颗磨粒的切屑厚度计算”的内容,第四章删去了“振型耦合型颤振激振条件推导”的内容,第三章删去了“CA6140型车床主轴箱变速操纵机构”的内容。
本书由于骏一、邹青任主编。第一章、第五章和第七章由于骏一编写,第二章由祝佩兴编写,第三章由贾庆祥编写,第四章由邹青和曲兴田编写,第六章由邹青编写,CAI课件由曲兴田编写制作。全书由清华大学王先逵教授和吉林大学王龙山教授主审,他们对教材书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错误或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机械制造工业在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据统计,2005年制造业增加值约占中国GDP的33.3%,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94%,我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制造业,制造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0%。
机械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个部门提供机械装备的任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快振兴机械装备制造业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是世界上文化、科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我国最先应用各种机械作为生产工具。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就制成了纺织机械;公元26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木制齿轮,并应用轮系原理制成了水力驱动的谷物加工机械;在明代创造了和现在的铣削加工相类似的机械加工方法。然而后来我们落后了,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大陆开始发展的1.4世纪起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漫长的几百年间,由于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