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79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040258561
条形码:978704025856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目前教改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创新精神编写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包括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常用切削加工方法、典型表面加工、工艺过程设计、结构工艺性、特种加工与数控加工等内容,各章附有习题。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主要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编辑推荐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目录
绪论
第1章 金属切削加工基础知识
1.1 基本概念
1.2 切削过程
1.3 加工质量与检验
1.4 提高加工质量与生产率的途径
1.5 基准与装夹
1.6 生产过程与生产类型
1.7 金属切削机床的分类与型号的编制
习题
第2章 车削
2.1 车床
2.2 车刀与工件装夹
2.3 车削加工
习题
第3章 钻削与镗削
3.1 钻削加工
3.2 扩孔与铰孔
3.3 镗削加工
习题
第4章 刨削、插削与拉削
4.1 刨床与刨刀
4.2 刨削加工
4.3 插削
4.4 拉削
习题
第5章 铣削
5.1 铣床与铣刀
5.2 铣削过程
5.3 铣削加工
5.4 先进铣削工艺简介
习题
第6章 磨削与光整加工
6.1 磨床与砂轮
6.2 磨削加工
6.3 先进磨削工艺简介
6.4 光整加工
习题
第7章 齿轮齿形加工
7.1 概述
7.2 圆柱齿轮齿形加工
7.3 圆柱齿轮精整加工
7.4 齿形加工方案的选择
习题
第8章 机械加工艺过程设计
8.1 定位基准的选择
8.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8.3 回转面加工方法综合分析
8.4 平面加工方法综合分析
习题
第9章 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9.1 零件结构的切削加工工艺性
9.2 零部件结构的装配和维修工艺性
习题
第10章 特种加工技术
10.1 电火花加工
10.2 电解加工
10.3 乜解磨削
10.4 超声波加工
10.5 激光加工
10.6 电子束加工
10.7 离子束加工
习题
第11章 现代机械制造技术
11.1 成组技术
11.2 工业机器人
11.3 数控加工技术
11.4 柔性制造技术
11.5 快速成形技术
习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主要用于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或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工程应用。本书体系完整、内容充实、结构合理,理论性和实用性并举,力求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少而精,使教材清晰、形象,易于讲授和自学。本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强化能力和技术创新精神。
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学习前应有一定感性知识,因此应在工程训练(或金工实习)后进行讲授。学生通过工程训练或金工实习,熟悉了各种主要切削加工方法的操作过程,所用设备、工具、夹具和量具的基本原理和大致结构,并对毛坯或零件加工工艺过程有了一定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本书,才能达到本课程教学预期的目的和要求。
文摘 插图:

(2)节状切屑(挤裂切屑) 切屑的背面呈锯齿形,底面有时出现裂纹。使用较小前角的刀具、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进给量粗加工中等硬度的钢材时,容易得到节状切屑。形成节状切屑时,切削力波动较大,加工表面较粗糙。节状切屑是经过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挤裂和切离等阶段而形成的,所以是典型的切削过程。
(3)粒状切屑 在形成节状切屑的情况下,若进一步减小前角,降低切削速度,或增大切削厚度,则切屑在整个厚度上被挤裂,形成梯形的粒状切屑。粒状切屑的各粒形状相似,也称单元切屑。粒状切屑比较少见,形成时切削力波动最大。
(4)崩碎切屑 切削铸铁、黄铜等脆性材料时,切削层产生弹性变形后,一般不经过塑性变形就突然崩碎,形成不规则的碎块状屑片,称为崩碎切屑。产生崩碎切屑时,切削力和切削热都集中在主切削刃和刀尖附近,刀尖容易磨损,切削过程不平稳,影响表面粗糙度。
切屑形状可随切削条件的不同而变化。例如,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和减小进给量可将节状切屑转变成带状切屑。因此,生产中常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措施来得到所需形状的切屑。为使切削正常进行并保证已加工表面质量,应使切屑卷曲和折断。切屑的卷曲是切屑基本变形或增加卷屑槽后产生附加变形的结果;断屑是对已变形的切屑再附加一次变形,例如切屑碰到待加工表面或碰到后刀面或碰到断屑装置时产生的再一次附加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