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23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9787304043797
条形码:97873040437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内容简介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初级)》内容力求结合学员的培养特点,严格严谨、详细全面地诠释职业标准的主题思想,力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注重实践,强调应用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读者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读者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能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既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同时,编写人员根据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职业培训的基本规律,反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基本要求,满足培训人员参加各级各类鉴定考试的需要。
编辑推荐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初级)》是全国计算机职业技能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的,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 系统环境与开发环境的搭建、配置与调用
1.1 系统环境应用
1.1.1 Visual Basic6.O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1.1.2 Visual Basic6.O的安装与卸栽
1.2 开发环境的设置和应用
1.2.1 Visual Basic6.0的集成开发环境
1.2.2 联机帮助系统和远程协助系统的使用
1.3 计算机病毒的简单防治
1.3.1 杀毒软件的安装
1.3.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检查方法
第2章 开发文档的理解与编写
2.1 面向过程的软件设计
2.1.1 面向过程软件的设计基础
2.1.2 面向过程软件的设计方法
2.2 面向对象与面向过程的区别
2.2.1 过程式设计
2.2.2 面向对象设计
2.2.3 过程、函数与类的重用
2.3 软件代码编写规范
2.3.1 命名原则
2.3.2 注释原则
2.3.3 格式原则
2.3.4 逻辑原则
2.3.5 统一原则
2.4 软件设计文档的识读
2.4.1 软件设计文档的分类
2.4.2 软件设计文档的作用
第3章 软件需求分析
3.1 概述
3.1.1 基本概念
3.1.2 需求分析的标准
3.1.3 需求分析的原则
3.2 识读需求说明文档
3.2.1 理解软件需求说明书,确定基本软件需求
3.2.2 理解业务流程
3.3 识读原型法
3.3.1 原型法分析案例
3.3.2 原型法的优缺点
第4章 软件代码编写
4.1 应用程序的开发
4.1.1 源文件的编写方法
4.1.2 界面构件的调用和控制
4.1.3 消息处理机制及程序输入对话框的处理方法
4.1.4 VB应用程序开发实例
4.2 桌面程序的开发
4.2.1 对话框应用程序的创建
4.2.2 单文档应用程序的创建
4.2.3 多文档应用程序的创建
4.2.4 属性页窗口的创建
4.2.5 VB桌面程序开发实例
4.3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
4.3.1 SQL的基本使用
4.3.2 数据查询的方法
4.3.3 数据更新的方法
4.3.4 远程桌面数据库的调用
4.3.5 SQL数据分析
4.3.6 SQL数据排序
4.4 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
4.4.1 WinInetAPI的调用
4.4.2 TCP和UDP的概念以及工作原理
4.4.3 SocketAPI的使用
4.4.4 MFC通用类的使用
4.5 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4.5.1 动态HTML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
4.5.2 ISAPI程序的开发方法
第5章 软件测试_
5.1 功能性测试
5.1.1 测试基础知识
5.1.2 等价类划分
5.1.3 边界值分析
5.1.4 基于决策表的测试
5.2 结构性测试
5.2.1 路径测试
5.2.2 数据流测试
5.3 软件需求性测试
5.3.1 软件需求测试方法
5.3.2 测试需求的管理方法
5.4 测试用例
5.4.1 测试用例基础知识
5.4.2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5.4.3 测试用例的编制
5.5 测试文档的编写
5.5.1 测试报告
5.5.2 软件测试计划
5.5.3 详细设计说明书、用户操作手册、概要设计说明书
5.5.4 软件问题报告、修改报告及维护手册
第6章 程序调试
6.1 程序调试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6.1.1 概述
6.1.2 程序调试的过程及其方法
6.2 程序调试工具
6.2.1 tcpdump
6.2.2 iptables
6.2.3 性能分析工具strace
6.3 调试功能的使用
6.3.1 断点的使用
6.3.2 断言的使用
6.3.3 单步调试
6.3.4 异常和错误返回的常规处理
6.3.5 新值运行的调试技巧
第7章 产品封装与提交
7.1 程序编译
7.1.1 基础知识
7.1.2 编译原理
7.2 程序编译的工作流程
7.2.1 工作流程
7.2.2 C语言程序编译过程
……
序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类企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使用计算机已成为求职就业所必需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中央有关稳妥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精神,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职业、新工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工作,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适时地发布了《关于开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并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ATA计算机考试)。为了各级培训机构、鉴定部门和广大学员能尽快适应新形势、新气象的发展,本书编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企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编写了这套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程
本教程内容力求结合学员的培养特点,严格严谨、详细全面地诠释职业标准的主题思想,力求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注重实践,强调应用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读者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读者通过对本教材的学习,能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既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同时,编写人员根据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职业培训的基本规律,反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基本要求,满足培训人员参加各级各类鉴定考试的需要。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初级)以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主要介绍了系统环境与开发环境的搭建、配置与调用,开发文档的理解与编写,软件需求分析,软件代码编写,软件测试,程序调试,产品封装与提交等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企业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熟练使用计算机已成为求职就业所必需的一项基本技能。根据中央有关稳妥发展劳动力市场、积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关精神,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领域新职业、新工种职业技能的培训考核工作,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适时发布了《关于开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并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组织实施计算机职业技能鉴定考试(ATA计算机考试)。为了使各级培训机构、鉴定部门和广大学员能尽快适应新形势,本书编委会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教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员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企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编写了这套计算机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教程。
本套教程结合职业教育的培训特点,内容严谨、详细全面地诠释了职业标准的主题思想,突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注重实践,强调应用能力的训练,重点培养读者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读者通过对本教程的学习,能够对计算机及网络的结构和应用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既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同时,编写人员根据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培训需求,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职业培训的基本规律,反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基本要求,满足培训人员参加各级各类鉴定考试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员》(中级)主要介绍了网络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的配置,组网、配置与应用,网络运行、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数据存储、备份与恢复,网络综合布线等内容。
文摘 插图:

(5)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设计也叫做质量设计。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和用户新的要求,需经常对软件进行改造和修正。在软件开发一开始就要确定软件的可靠性和其他质量指标,考虑相应措施,以使软件易于修改和维护。
(6)编写概要设计阶段的文档。
概要设计阶段完成时应编写以下文档: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初步制定的测试计划。
(7)概要设计评审。
可追溯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分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
接口:确认该软件的内部接口与外部接口是否已经明确定义,模块是否满足高内聚和低耦合的要求,模块作用范围是否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风险:确认该设计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和预算范围内是否能按时实现。
实用性:确认该设计对于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否实用。
技术清晰度:确认该设计是否以一种易于翻译成代码的形式表达。
可维护性:确认该设计是否方便未来的维护。
质量:确认该设计是否表现出良好的质量特征。
各种选择方案:看是否考虑过其他方案,比较各种选择方案的标准。
限制:评估对该软件的限制是否现实,是否与需求一致。
其他具体问题:对文档、可测试性、设计过程等进行评估。
(8)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工作是:
①确定软件各个组成部分内的算法以及各部分的内部数据组织。
②选定某种过程的表达形式来描述各种算法。
③进行详细设计的评审。
3.结构化设计方法
首先研究、分析和审查数据流图,从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中弄清数据流加工的过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然后根据数据流图决定问题的类型。数据处理问题典型的类型有两种:变换型和事务型,可针对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由数据流图推导出系统的初始结构图;利用一些启发式原则来改进系统的初始结构图,直到得到符合要求的结构图为止;修改和补充数据词典;制定测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