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王安石传

发布时间: 2010-03-08 03:02:30 作者:

 王安石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3237813/9787503237812
条形码:978750323781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图说经典历史名著系列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作为一位孤独的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比王安石更具争议的人了。古往今来对于他的评价有天壤之别,在变法、学问、人格各侧面均有所抵牾;同时代的苏轼、司马光更在不同时期有过褒贬不一的论断。《王安石传》系统论述了王安石的时代政局、思想成长轨迹、执政前后活动、新法内容及成败、学术与文学、家庭与交友等几个方面,作者以敏锐的学者眼光、严谨的史家笔法,引证史料著作不下百部,并以近代欧美政治为参照,透彻分析了王安石新法的成败得失;并作“考异”十九条,力图还历史烟尘中的王安石以真实面孔。《王安石传》角独特、思想新锐、资料宏赡、论述严谨,一卷在手尽览北宋政坛、文坛的万千气象,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引人深思,启人心智。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思想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一生著述宏富,涵盖政治、经济、哲学、法学、历史、新闻、文化艺术、文学音韵、语言、小学、宗教等领域,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代表作有《王安石传》《清代学术概论》《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媒体推荐 其德量汪然若千顷之波;其气节跃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
  ——梁启超
不知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苏东坡
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
  ——朱熹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梁实秋
编辑推荐 《王安石传》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
为官从政必读传记经典,为人处世必修方圆之道。
一代国学大师体大思精之作,首部白话译本通透晓畅之文,大师眼中夏商周三代以下唯一的完人,集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之全才。
目录
译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择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荆公之文学(下)诗词

原文
自序
例言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举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第十六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上)
第十七章 新政之阻挠及破坏(下)
第十八章 荆公之用人及交友
第十九章 荆公之家庭
第二十章 荆公之学术
第二十一章 荆公之文学(上)
第二十二章 荆公之文学(下)诗词
……
序言 自从我知道研究学问,就衷心信奉王安石,许多年前就想为他作传,因为有其他的事牵累,没有能完成。最近一段时间研究历史到宋代,想要考证熙丰新法的真相,追究它的原因和结果,鉴别它的利害得失,把它作为预测未来的参照材料。而查看原有的史书,内容遗漏杂乱,看不出它们的章法和准则,再加上门户之见,过分的指责,虚构的事实,处处矛盾。于是发愤拿来《临川文集》反复研究探索,再加上数十种宋人的文集笔记,来和宋史诸传相印证;几百年来哲人和博学之士的言论足以使人相信的,都阅读一番,也有十几家。查考不同材料的内容,衡量是非之后,才感叹我原来自认为了解王安石、尊崇王安石。就和取一些地上的雨水就认为知道了大海,看到窗口的光亮就认为看到整个天空没有什么区别了。而流俗之人诋毁王安石、污蔑王安石,也和小鸟嘲笑大鹏、蚂蚁摇动大树没有什么两样。于是自不量力,奋笔写成这本书,并不是为过去的历史翻一场公案。只要让人们知道伟人的模范行为,也许在几百代之后还会有人再提起他们,那我这番努力就不算白费。新会梁启超。
文摘 插图: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自有史以来,最不强的朝代要算是宋代了。宋代怎么会这样软弱?最初的起因是宋太祖对人的猜忌。中间还有宋真宗、宋仁宗对国事的懈怠,最后还有朝廷因党争而引起的相互排挤和倾轧。而王安石则正好处在这后两者当中,虽然他奋力抗争。但却最终没能取胜。了解这一点,我们才可以来论说王安石。
宋太祖夺得天下,开创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种模式。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之前得到天下的,有的是由于割据一方而最终得到,也有揭竿而起夺得,有以征伐杀戮为手段的,也有以篡位或逼迫禅让为手段的。周代以前,成为天子的,当初都治理着某一方,与前代的天子一同治理天下有数百年了。这些人我们就不再说了。至于汉朝和唐朝的兴起,都是趁天下大乱,历经百战剪除群雄而得到的,可以说得到天下是非常艰难,付出是巨大的。再就是曹操和刘裕这些人,他们先是有大功于天下,深得民心。不如他们的还有萧道成和萧衍等人,他们当初也在朝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多少年处心积虑地努力着。等羽翼丰满后一举而得到天下。只有宋不是这样,宋太祖当初只不过是一个殿前都尉检点这样的小官,而且自始至终没有什么赫赫的战功。他本人根本没敢有夺得天下的想法。谁知陈桥兵变一起,他还在醉梦中,黄袍已被披在了身上,已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得了天下,太阳还没有落山而江山已定。后来他大宴这些有功之臣时说:“你们这些人贪图富贵,把我立为天子,如果我有号令,你们会听命吗?”那种心虚害怕的心情溢于言表。从这些可以看出,前面那些得到天下的,都是靠自己的实力而得来的,只有宋,是靠别人的力量而得到天下。人家能从别人那里夺来给我,当然也就能从我这里夺去给别人,宋太祖一生所惴惴不安的,只有这一件事。而宋代一天天地弱下去,这可以说是根源。
依靠将士而被拥立为天子,是从宋开始的;将士们废掉皇帝而立自己的主帅为天子则不是起于宋,而是起于唐。唐代有些藩镇节度使私自立自己的子弟或亲信接替自己而割据一方,可以说是陈桥兵变的先导,只是参与陈桥事变的人行动得太快罢了。废除和拥立天子,都出于将士们之手,没有比这更让人害怕的了。如果都像这样,将士们时常要废除天子而拥立自己的人为皇帝,那大宋也就一天也别想有安生的日子了。宋太祖对此很是害怕,所以在他篡夺了周的皇位之后,就什么事也不做了,一心一意地想办法使自己的兵士弱一些,使自己的将领弱一些。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