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改变人类命运的50场战争

发布时间: 2010-03-08 04:16:54 作者:

 改变人类命运的50场战争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页码:20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7505724819/9787505724815
条形码:97875057248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图话故事
图书品牌:公元文化

内容简介 对于一个国家的决策者来说。一场胜仗所带来的巨大荣誉和利益。会改变他们以及国家的未来。然而,胜利所涵盖的内容,往往比它的字面意义要复杂得多。瞬息之间,胜利可能会发生突然逆转:军事优势可能会被平庸的指挥拖累,转为劣势;决定性的胜利不一定会带来决定性的长久和平。持续的游击消耗战也可以拖垮一支强大的军队……
《改变人类命运的50场战争》作者站在历史的高点上,选取了自18世纪以来的约50场具有历史决定意义的战争。在展示战争的残酷、士兵的顽强意志、英勇战斗精神的同时。更提醒我们反思下列问题:人类为什么要自相残杀?一场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战争的成败又是如何导致的?那些令上百万生灵涂炭的战争究竟意义何在?人类能否真正消灭战争?
作者简介 蒂姆纽华克,是著名军事历史月刊《军事图说》的编辑,曾著有20多部军事历史题材的著作,包括《滑铁卢》、《不列颠之战》以及《迷彩服的故事》等。
目录
序 胜利的代价
第一章 战争新纪元
癫狂的自由:瓦尔密战役(1792)
艰难的征服:马拉塔战役(1803)
“纳尔逊秘诀”:特拉法尔加海战(180S)

第二章 拿破仑时代
波拿巴的豪情:奥斯特里茨会战(1805)
高卢雄鸡的耻辱:滑铁卢之战(1815)

第三章 美目之囊越
“闯进玉米地的黑熊”:墨两哥血战(1847)
炮兵是可怕的兵种:盖茨堡战役(1863)

第四章 帝国之梦
统一德意志:色当会战(1870)
冷兵器的愤怒:伊山瓦那之战(1879)
俄国人的野心:格奥克捷佩堡战役(1881)
巨舰大炮的威力:对马海战(1905)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壕战拉开序幕:马恩河第一次战役(1914)
大规模登陆战:加利波利之战(1915)
多点突破新战法;布鲁西洛夹攻势(1916)
没有赢家的阵地战:索姆河战役(1916)
化学武器登场:伊蕾尔第三次战役(1917)
步兵加坦克:康布雷战役(1917)
“来个中心开花”:鲁登道夫攻势(1918)

第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野兽的暴行:侵华战争(1937)
雷霆“闪击”:法国之战(1940)
“伦敦上空的鹰”:不列颠之战(1940)
空降战里程碑:克里特岛战役(1941)
看门虎与强盗:巴巴罗萨战役(1941)
狂妄的代价:偷袭珍珠港(1941)
狮城浩劫:新加坡战役(1942)
漂流的丧钟:中途岛海战(1942)
寒冬地狱的曙光: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
沙漠雄狮的咆哮:阿拉曼战役(1942)
海上屠狼:大西洋海战(1939-1945)
坦克“肉搏”:库尔斯克会战(1943)
“硬币攻势”的序幕:塔拉瓦之战(1943)
血淋淋的拉锯战:卡西诺战役(1944)
反攻的号角:诺曼底登陆(1944)
海上“立体战”:蕾伊泰海战(1944)
固执的赌徒:阿登高地之战(1944)
俄罗斯轮盘:冲绳岛战役(1945)
梦魇终结:柏林战役(1945)

第七章 冷战
悍然越过“三八线”:朝鲜战争(1950)
从天堂到地狱:美边府战役(1954)
红色警戒:六日战争(1967)
身后的噩梦:美越战争(1968)
“飞鱼”导弹名声大振:马岛战争(1982)
持久战的胜利:喀布尔战役(1988)

第八章 风暴行动
新式武器大比拼:海湾战争(1991)
种族仇恨的火药桶:克罗地亚战争(1995)
……
序言 对一位将军来说,一场决定性战役的胜利往往就像传说中的圣杯,可遇而不可求。尽管胜利所带来的巨大荣誉和威望,对他们的前程至关重要,甚至福荫子孙,但是胜利所涵盖的内容,往往比它的字面意义要复杂得多。
战场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深渊,瞬息之间,胜利就会发生突然逆转,军事优势可能会被平庸的指挥所拖累,转为劣势,持续的游击消耗战也可能拖垮一支强大的军队。
本书之所以摘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主要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旷日持久战争的关键,二、战术运用上的经典。它们不一定是某天的某场特定战斗,而是持续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军事行动。这些战役在历史上可圈可点、意义重大。
近现代战争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和无数士兵的英勇鲜血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态度。
决定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通常意义上,占绝对优势的兵力与严密的军事部署都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因素。比如二次世界大战巴巴罗萨一役,以及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之战。相似的例子还出现在1940年的法国和1942年的新加坡。尽管如此,当强大的一方不再采取攻其不备的战术,而另一方用自身的战争经验来组织反击时,胜负的“天平”就会发生令人瞩目的变化。阿拉曼、中途岛、斯大林格勒、科西玛等战役,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这说明看似异常强大的军事力量。也可能被弱势击败。
低估敌方的战斗力往往会造成重大的军事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以为自己拥有所谓的“种族和军事优势”而狂妄自大。这种盲目自信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土兵白白送命,也使他们最终品尝了战败苦果。同样因为轻敌,在加利波利战役和伊沙德瓦那丹战役中,英帝国的狂妄自大使他们自掘坟墓。狂妄的法国人也在奠边府遭到越南人的迎头痛击。
众所周知,科技优势会给现代战争带来巨大影响。在20世纪乌姆杜尔曼战役的“沙漠风暴”行动中;先进的武器军备使战争的有利形势倾向于一方——即使战胜方发起的战争是非正义的,也不会招致更大范围的有针对性的反击。然而世事难料,比如在阿富汗,面对着更精锐的军事装备,伊斯兰游击队员意志顽强,坚守国土。他们只是凭借手持式防空导弹。却给前苏联空军造成致命的打击。所以说当双方装备的先进程度旗鼓相当时,士兵的士气往往就成了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在瓦尔密战役中,一支充满斗志的法国革命队伍轻而易举地击败了对手。
相反拥有优势力量的部队有时却不战而败。比如在摩加迪沙战役中,美军并未意识到自己的国际援助对于越南人来说。无异于一种侵略行为。胜利者有时甚至会看不到自已的胜利。在北越军队发动春节攻势期间,尽管越军曾一度惨败于美军,但西方的新闻记者却一直将之描述为越军的节节胜利,这应当归咎于充斥媒体的左翼偏见。
有些胜利必然会产生国际性影响。美国凭借圣胡安山战役宣告自己已经成为了世界军事强国,俄国凭借格奥克捷佩堡一战巩固了自己在亚洲的霸主地位,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尔加角战役中所向披靡,展示了皇家海军的强势。
更多的时候,胜利依然是个未知数。比如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眼看到手的胜利却因英军意志坚韧的对抗而失之交臂。英军坦克在康布笛战役中大显神威,而胜利最终却被拥有最新精锐武器的德国暴风骑兵所颠覆。诺受底登陆、仁川登陆、六日战争、斯坦利港战役期间,精确的部署与强大的军事战斗威力均有明显体现。这些例子说明,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并非是制胜的法宝。 有时双方实力的过于均衡会大大增加战争取胜的难度。在索姆河战役和伊珀尔战役中,英德两军展开的拉锯战曾造成教以万计士兵的伤亡,最终,随着德军士气的士崩瓦解,这场消耗战才在德军的。凶日”得以突破。
本书所描述的战役,有很多军事教训可供参考和吸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为了抵御外敌的侵略野心。国家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进行防御和反击。—个国家在面临战争时,必须毫不畏惧,优柔寡断、麻痹大意只会带来惨败。
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希望人类不要忽视这些历史教训,时常重温战争的历史,避免再将千百万无辜生灵拖入无谓的战争中。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军事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