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发布时间: 2010-03-08 04:24:21 作者:

 杜光庭思想与唐宋道教的转型

  • 市场价:¥22.00
  • 卓越价:¥19.60为您节省:2.40元 (89折)
  • VIP 价:¥19.01 SVIP价:¥18.62
  • 全场购物免配送费!
  • 现在有货,登录后根据您所在地址,商品的发货时间会有所不同。 (暂无用户评分、评论 | 写评论)
    商品促销和特殊优惠每购买由卓越亚马逊提供的1件图书产品合格购物商品,另外购买Office 2007 中文家庭和学生版可享受¥20.00 元的优惠。查看详细条款
    为该商品打分以改善“为我推荐” 登录为该商品打分
    已经有了
    基本信息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
    ISBN:7305042447
    条形码:97873050424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媒体推荐 后记
    本书是在我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我的博士论文从动笔到完成,虽然只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但理论的准备与资料的搜集却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从1990年起,我就开始在南京大学哲学系开设“道教概论”的课,并从事相关的研究。1996年夏天,我到北京参加第一届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了题为《论<太平经>的妇女观及其对道教发展的影响》的学术报告,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回来后,我开始搜集资料,准备比较系统地研究道教的妇女观。在此过程中,我注意到唐末五代的“道门领袖”杜光庭曾撰集《墉城集仙录》,这是中国道教史上的第一部女仙传纪,由此而引发了我对杜光庭这个人物的兴趣。我查阅并研读了杜光庭的一些代表性著作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杜光庭是一位学识渊博,著述甚丰,并在唐宋道教思想理论建设方面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重要思想家,但学术界对他却缺乏系统而全面的研究。于是,我转而集中精力开始对杜光庭的道教思想进行专门的研究,并陆续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哲学史》和《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成果。当我投到南京大学历史系魏良搜教授门下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时,魏教授鼓励我继续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并从历史学的角度帮助我不断地开拓研究思路。2001年,我申报的《杜光庭与唐宋道教思想》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国家“十五”社科基金的资助,这些都为我完成博士论文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博士论文修订完成并即将付梓之际,我的心中既以盈着喜悦,也满怀着谢意。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魏良搜教授对我博士论文所给予的悉心指导,从章节安排到文字校对都倾注了魏教授的心血。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拨冗审阅了我的论文,不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而且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我不断地完善。江苏省社科院徐辉教授、南京大学蒋广学教授、范金民教授、颜世安教授、胡阿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李天石教授也都在百忙中或审阅了我的论文,或参加了我的论文答辩,并都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在对博士论文修订的过程中,我充分吸取了各位专家的意见,在此对他们深表谢意!
    同时,我要深深地感谢同行专家和朋友们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这些年来,我每年都有机会应邀参加有关道家道教研究的国际或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有幸结识了许多国内外道家道教研究的著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有的已成为我的学术朋友。正是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才得以不断地提高着自己的学术水平。其中特别需要感谢的是,台湾大学哲学系陈鼓应教授,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卿希泰教授、李刚教授、唐大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吕大吉教授、王卡教授、卢国龙教授,现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法国学者傅飞岚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牟钟鉴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胡孚琛教授、陈静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宗昱教授,厦门大学哲学系詹石窗教授、盖建民教授,广州社科院哲学与宗教研究所李大华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李远国教授,中国道教学院朱越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仲宇教授,华侨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黄海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何建明教授,他们或给我寄来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或向我提供了各种有关道教、特别是有关杜光庭的研究资料,或在学术上给予我指导与帮助,使我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道教研究的最新动态。这些我都将永远铭记在心,并化为我前进的重要动力。
    ……
    编辑推荐 杜光庭是唐代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宋元道教新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本书第一次对唐末五代“道门领袖”杜光庭的思想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不仅探讨了他的宇宙论、本体论、重玄学、心性论、修道论等思想,而是还将其思想放到唐宋道教的转型中加以考察,认为杜光庭上承唐代道教思想的传统,下开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之先河,他的思想在唐宋道教理论转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通过对杜光庭思想的研究来把握唐宋道教的转型,这对于把握整个中国道教思想的演变和发展,了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目录
    《南京大学博士文丛》总序(洪银兴)
    导言 杜光庭思想研究的现状与意义
    第一章 唐代道教的发展与杜光庭思想的出现
    第一节 唐代道教的多向度发展
    第二节 唐代道教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杜光庭思想的出现
    ……
    文摘 书摘
    虽然道教的外丹术具有以阴阳五行说为核心.以天地自然变化为参照,以服食丹药而达到长生不死为旨归的理论特色,但由于炼丹的药物种类繁多,来自于不同产地的同一种药物也会具有不同的特点,在采用什么药物来作炼丹的原料等问题上,人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唐代道教中,依据不同的药物而采用不同的炼丹方法,就出现了不同的炼丹流派。有传统的以丹砂和黄金为主要原料的金砂派,它既重视炼金丹,也重视黄白术,其内部还有主砂和主金之分;有逐渐兴起的以铅汞大药为主要原料的铅汞派,其内部也有主铅和主汞之别;还有以硫汞合炼而成神丹的硫汞派。丹道的三大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以为自己是正宗而攻击别人是异端,又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唐代道教内部丹派的林立反映了炼丹术兴盛。
    与炼丹术盛行的同时,炼丹的理论也得到了总结。“这一时期外丹术著作的主要特点是:专题性论著增多;总结性文献增多:所积累的古化学知识极为丰富,有不少成就居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然而,由于服食丹药会带来一些负作用,甚至还会危及人的生命,因此,随着道性论的盛行,道士们开始转向从传统的内修术中寻找长生成仙的新理路。从罗浮山道士青霞子苏元朗提出“性命双修”,到唐末五代时钟吕内丹道的兴起,在外丹向内丹转型的过程中,杜光庭对性命双修的沦证,在理论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唐代道教在统治者崇道政策的影响下,修建宫观。也进入了一个高潮期,而道教宫观经济的兴起又为道教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杜光庭于中和四年(884)在《历代崇道记》中写道,唐朝“从国初已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余所,度道十计一万五千余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可见唐代宫观在数量上增长很快。唐代宫观…般称为“观”,一些规模宏伟且又经常受到帝王敕封的则多称为“宫”。唐王朝崇奉老子,故唐代宫观的代表性建筑主要是供奉太上老君,如西京长安和老子故里亳州真源县的太清官、东都洛阳的太微宫、天下诸州的紫极宫和各种各样的玄元观。那些由皇帝赐以国家财产而修建的道教宫观,一般由供奉神灵的殿堂、斋醮祈禳的坛台、讲经诵经的房间、道士生活的居室等组成,形成了比七较固定的建筑格局。“唐代以后,受到佛教寺院的规范化影响,中国宫观建筑的程式更为严格。据道经记载,当时的宫观格局大致力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观门、坛、天尊殿(堂)、讲经堂等主要建筑与中轴线东、西两翼的若干
    ……
  • 读书人网 >宗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