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当代学术史研究

发布时间: 2010-03-08 04:48:37 作者:

 当代学术史研究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518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2月
ISBN:7010075670/9787010075679
条形码:9787010075679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当代学术史研究》除对“学术”、“学术史”等一般性问题作学理上的探讨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当代学术现象、学科发展、学术流变、学术争鸣作宏观扫描和整体研究。如对“学术期刊发展战略”、“新时期学术规范的讨论”、“当代高等教育与当代学术发展。等专题研究。其二,对当代一流学者作个案研究,这类似于“学案体” (学案体其实也是学术史)。特别注意将个体学者的研究置于宏观的学术史背景下来进行。其三,开展充分摆事实、讲道理的学术批评(广义的学术史包括当代学术批评)。既有对学术发展、学术前进的热情褒扬和深入研究;也有对学术不端甚至腐败行为的揭露、剖析与批判。全书对1949年至今的上述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探讨,资料丰富,文字流杨,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余三定,1956年生,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中文系教授、《云梦学刊》主编、兼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文学学会副会长、湖南作协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和当代学术史。先后出版《文坛岳家军论》、《古代小说艺术探奥》、《学术的自觉与学者的自立:当代学者研究》、《文艺湘军百家文库-余三定卷》、《许诺纪念文集》、((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新世纪文论》等著作,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主持的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中国的文学悲剧论”于2006年被鉴定为“良好”等级。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科技先进工作者,1994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教师奖,199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列入湖南省普通高校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2003年验收合格),200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2002年、2006年两次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优秀主编,2006年被评为首届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名师,2007年入选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并曾获全国普通高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湖南省第三届、第五届、第九届社会科学成果奖,其主持的“当代学术史”课程被确定为2006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精品课程。
编辑推荐 “学术史”就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即研究学术发晨的历程。学者是研究学术的,学者作学术研究时,学者是主体.学术研究的对象是客体;但是在学术史的视野之下,学者成了研究对象,学者的研究活动、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成了研究对象,甚至学者的生平也成了研究对象,这个时候,学者就由研究的主体变成了研究的客体。学术史就是学术对自身的发展历程进行反思、分析和研究,寻找出学术发晨的规律性的东西来。“当代”则一个时间概念,即限定在当代,具体说是1949年至今。
学术与学术史通论
当代重要学术现象扫描
当代学者个案研究
学术批评
"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
当代高等教育与当代学术发展
当代学术史研究
学术期刊发展战略
目录
学术史:“研究之研究”(代序)
上编
1.学术与学术史通论
民国时期的学术研究方法及其研究现状
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学术史与“学案”体——序《民国学案》
学报的核心期刊与特色栏目
清初学术的传承与创新
关于“学术”的几点思考
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界定和分类
“学术文”的研习与追摹——“现代中国学术”开场白
2.当代重要学术现象扫描
宗教与宗教学新论
理论前沿性,学术探索性——近三年《光明日报?理论周刊》评述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研制的过程与特点
新时期学术规范讨论的历时性评述
新时期学术规范建设的代表性成果——《学术规范导论》和《学术规范通论》评述
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问题讨论的评述
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往事与随想——《读书》史学类文章研究
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读书》中的马克思形象
《读书》中的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
三代人同时面对文学
3.当代学者个案研究
张玉能教授的实践美学发展观刍议
敞开与遮蔽:文学史的叙述方法及其限度——以洪子诚著《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中心
许明:审美学理的比照解读
关于郭沫若与陈寅恪关系的辨正
张兵先生学术访谈录
简论李元洛的诗歌研究
《古史辨》辨名
试论何光岳的史学研究
论唐浞的诗歌理论
程抱一作品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杨晦、周扬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胡经之先生访谈录
确立学术研究的时代意识和时代感觉——治学心得
理论与方法:汪晖的思想史研究
吴福辉现代文学史研究述略
论王元骧的审美超越论
道德文章,高山仰止——“纪念齐思和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纪要
胡绳研究回顾与展望
4.学术批评
共识与分歧——评有关《中国学术腐败批判》的讨论
论出版者对抄袭剽窃者违约责任的追究
令人遗憾的“道歉——《(学术论文的伪注问题)刊登始末》读后
令人忧虑的抄袭剽窃现象——从拙著《中国悬棺葬》的遭遇谈起
关于目前高校学术流弊的对话
违背学术规律,漠视个性与人性——评目前高校流行的“量化”管理制
翻译态度与学术创新——谈《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驻北京布道团人员关于
中国问题的论著》一书部分篇章的翻译及相关问题
通览百年学术,著就一部新史——评《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丛书

下编
1.学术期刊发展战略
岳阳宣言——遵守学术规范,推动学术发展
学术期刊的空间与方向
学术发展三论
引文数据库精选来源期刊对学术评价作用的分析
也谈学术期刊国际化问题
关于“核心期刊”及学术期刊评价机制的几点思考
论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
学术期刊的社会功能与发展方向
值得关注的学术集刊现象
2.“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
学术史研究的内涵与功能
“当代学术”如何成“史
关于“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
学术史研究的当代性
当代学术史研究刍议
中国当代学术史的学科地位值得重视和培育
注重当代中国的学术政策研究
当代学术史研究与学术创新
当代学术史:动态的、开放的过程
宜用新的研究方法研究“当代学术史
当代学术史研究呼唤健康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评论
当代中国学术史:仅有文本是不够的
矫正学术失范,关注当代学术史的发展
学术期刊与学者的良性互动
历史与社会交错中当代法学学术史
专业研究与学术史研究:以法学为例
学术史研究和学术史图书出版
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学术积累——当代学术史著作述评之二
3.“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
“当代学术史研究”三题
关注“当代学术史研究”的六大问题
关于当代学术史料的收集与出版
学术史与思想史关系的讨论及其反思
当代学术史的比较视野浅议
学术史:对学科发展的反思和总结
问题史?学科史?学术史:当代学术史研究进路的断想
中国当代学术史自身的问题意识
尊重学术规律,有序组织“知识生产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规范成果量化考评
学术传媒对学术发展的作用
当代学术史著作评述之三
4.“当代高等教育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
当代高等教育应该培育学术流派
作为宪法课题的学术自由
高校:我国当代学术事业的重要方面军
高校社科学术期刊改革与当代学术发展
改进完善规章制度,促进学术繁荣发展
学术精神的失落与大学的误区
关键是制度创新
知白守黑,风物放眼
对科研量化考核的一个理论思考
高校文科科研定性定量评价与学术发展
办特色栏目是改造高校学报的途径——以《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为例
再评《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

附编
1.《云梦学刊》(2003—2007年)“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论文总目
2.《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论文(2003—2006年)
被转载、转摘篇目
3.媒体对有关“当代学术史”研讨会的报导
4.媒体对《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评论
5.媒体关于2004—2006年年度学术热点评述中涉及《云梦学刊》的部分(摘要)
6.本书作者简介
后记

……
序言 从1995年开始,截至2005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术史丛书”(陈平原主编)计有下列14种,即:《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葛兆光著)、《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著)、《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王瑶主编)、《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陈平原著)、《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王永兴著)、《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赵园著)、《儒学南传史》(何成轩著)、《西潮激荡下的晚清地理学》(郭双林著)、《中国文学研究现代化进程二编》(陈平原主编)、《文学史的权力》(戴燕著)、《(齐物论)及其影响》(陈少明著)、《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陈国球著)、《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夏晓虹著)、《北京:都市想像与文化记忆》(陈平原、王德威编)。另外,据张文定《学术史研究和学术史图书出版》一文介绍:“张少康教授等著的《文心雕龙研究史》”,“还有像张健的《清代诗学研究》、褚斌杰的《楚辞要论》、常森的《二十世纪先秦散文研究反思》、余三定的《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蔡元培先生年谱》等也属于学术史研究。”通览上述诸书,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学术史”的界定和阐释、“学术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和内容、“学术史”的研究方法等重要问题的探讨和把握。
陈平原在“学术史丛书”的“总序”中写道:“所谓学术史研究,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通过评判高下、辨别良莠、叙述师承、剖析潮流,让后学了解一代学术发展的脉络与走向,鼓励和引导其尽快进入某一学术传统,免去许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学术史的基本功用。”陈平原又说:“无论是追溯学科之形成,分析理论框架之建构,还是分析具体的名家名著、学派体系,都无法脱离其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潮流。在这个意义上,学术史与思想史、文化史确实颇多牵连。
文摘 在民国学术的研究上有两个值得重视而尚未重视的方面:一是决定学术真假、关涉学术价值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无方法之学术是瞎搞一通的假学术,没有学术价值;二是决定学术价值、关涉学术规范的融合创新问题。这里的融合是创新的前提,融合的对象一是时间上的传统(前人)学术,二是空间上的异域(他人)学术,任何学术创新都是在前人和他人的基础上的创新,没有前人和他人的基础的创新是没有学术价值的空中楼阁,只有前人和他人的东西没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学术则是有违学术规范的复述、模仿、抄袭。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前后,西方近几个世纪发展起来的种种主义和方法经由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方式传人中国,生、旦、净、末、丑一齐登台,构成学术多元、文化繁荣的空前盛况。与多种学术输入、传播并存的是多种方法论的采纳与运用。在种种方法中,科学实证方法因其特有的自然科学背景和与传统考据方法的亲缘而凸显其不凡的价值,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则由于适应当时中国社会上政治上思想上学术上的需求而凸显其政治的、哲学的、学术方法的地位,诠释学方法和直觉方法则因为适合中国传统学术义理方法和直觉思维的口味并在理论上有所升华而为学者们所青睐。这四种方法对民国学术的影响是最大的,著名的一流学者使用的方法主要是这四种,因而是主流方法。
就第二个问题即融合创新问题而言,学术文化的演进发展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表现出一种融合创新的逻辑:没有融合,便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而文化的融合与创新首先表现为方法论的融合与创新。
后记 《云梦学刊》是湖南理工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双月刊)。办刊宗旨是:时代性、学术性、探索性。作为一家由地方高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报,要想在整体上办出较高水平、树立自己的品牌,暂时困难还比较大。因而我们另辟蹊径,开办特色栏目,努力将特色栏目办成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大影响的品牌栏目,从而使特色栏目成为刊物的特色和个性,并进而带动整个刊物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声誉的扩大。“当代学术史研究”就是其最重要的特色栏目。
特色栏目的设置,最主要的是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来说,要特别注意考虑下列因素,即时代需要(包括社会和学术发展的需要)、所处地方和学校的特色、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等等。“当代学术史研究”就是其适应时代需要和学术发展需要开设的重要特色栏目。
我们知道,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术受到政治的干扰和压抑,学者甚至丧失了自我,实际是中国学术的断裂期。“文化大革命”结束至今这三十年的学术发展,从时序上来看是承接“文化大革命”而来,因此,从总体上可以说是中国学术发展由接续断裂、全面复苏到空前活跃、硕果累累的繁荣期。为推进学术的不断发展,学术应该总结自身,学者应该回瞻自我,于是我刊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开设了“当代学者研究”栏目,并从2003年第1期起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陈平原说:“所谓学术史,说简单点,不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学术史丛书”总序》)李学勤说:“研究学术的历史,从历史角度看学术,这就是学术史。”(《中国学术史总序》)张立文说:“直面已有的(已存在)的哲学家、思想家、学问家、科学家、宗教家、文学家、史学家、经济学家等的已有的学说和方法系统,并借其文本和成果,通过考镜源流、分源别派,历史地呈现其学术延续的血脉和趋势。这便是中国学术史。”(《中国学术通史总序》)由上述各家的论说可以看出,学术史,简言之,就是研究之研究。因此,在“当代学术史研究”(前身是“当代学者研究”)这个栏目里,学者既是研究的主体(研究者),又是研究的客体(研究对象),即展开关于学者的学术研究,展开关于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