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9789787806784
条形码:978978780678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8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申报》珍贵史料:清朝末年,《申报》创办初期,内容不多,只登一些“宫门抄”、“辕门抄”①、各省官吏任免之类的公报,政治新闻、国际消息都比较少。以后逐步重视国内外大事的采访和记载,并且注意刊登市井琐闻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消息,因此就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在中国领土和领海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以及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等重大事件的报道,还有当年轰动一时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等著名案件的社会新闻。
《申报》每日出版的张数逐步由4张增至8张,最多到过10大张,内容有新闻报道、副刊、广告以及本埠增刊等,门类繁多,资料十分丰富。在一些重要历史时期或重大政治事件中,都留有不少史料,如辛亥革命时有民军进攻、武昌失守和清帝逊位的报道;五四运动时有“北京学生爱国风潮扩大,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的消息;五卅惨案时有“南京路发生大血案、巡捕开枪死伤数十人”等系列新闻;军阀混战时有直皖战争、江浙战争和中原大战等系列通讯。在“四?一二”反革命叛变发生前后,有革命的上海总工会和上海临时市政府等单位同反动的中华共进会和东路军指挥部等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的新闻和广告。
19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了对日妥协投降、对内严厉镇压的政策,引起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在中国共产党和左翼文化力量的影响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涨的情况下,《申报》的言论趋向进步,要求抗日救国,反对专制独裁,并发表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的文章和言论。如在1931年12月19日就曾以醒目的标题刊登了宋庆龄为了抗议蒋介石杀害邓演达而发出的通电,这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一份难得的文献。
①“宫门抄”和“辕门抄”是当时政府的公报,内容包括上谕、奏折等,为清朝内阁每日发抄的消息。
栏目丰富
《申报》除刊登国内外重要新闻、通讯、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外,还增加篇幅,开辟多种副刊和专栏,如“经济专刊”、“教育消息”、“商业新闻”、“科学周刊”、“通俗讲座”、“医学周刊”、“电影专刊”,以及“读者顾问”、“图画周刊”和最为著名的副刊“自由谈”等。
在所有副刊、专栏中以“自由谈”历史最长,影响也最大。它在1911年8月24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终刊,前后共出了39年,曾先后由王钝根、陈蝶仙(笔名天虚我生)、周瘦鹃等编辑。内容原来只注重趣味性,刊登一些记述风花雪月、奇闻异事、诗词歌赋的文章以及连载小说。
1932年12月史量才改组了“自由谈”编辑部,聘请黎烈文任主编,刷新了版面,充实了内容,约请了鲁迅和茅盾两大名家,一个用“何家干”、“丁萌”、“干”、“游光”等笔名;一个用“玄”、“珠”、“朗损”、“仲文”等笔名,每隔二三天即刊出一篇千字左右的杂感文。“筚路蓝缕,蹊径独辟”,起到了登高一呼,群山响应的作用。当时左翼青年纷纷出动,老作家也大力支持。陈望道、夏沔尊、叶圣陶等都写了许多杂文;从事小说创作的,如老舍、沈从文、郁达夫、巴金、张天翼等都寄去作品;连并非新文艺的作者,如章太炎、吴稚晖也为“自由谈”写过文章。因此“自由谈”的内容五光十色,绚丽多彩:杂感之外还有散文、随笔、游记、速写、小考证、读书记、文艺评论、科学小品、短篇翻译等等。其中最受欢迎的是每天一篇针对时局形势、社会风尚习惯而写的议论性杂感文“花边文学”,如瞿秋白与鲁迅合用“何家干”笔名发表的《儿时》、《〈子夜〉和国货年》等。为“花边文学”执笔的作者很多,“论述既广,剖析更深”,起到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
黎烈文自1932年12月1日接手“自由谈”,至1934年5月9日,前后共编了1年6个月零9天。由于受到内外压力,黎烈文宣布辞职。后由张梓生、吴景松等接编。而在史量才被刺杀后,“自由谈”更被迫不得不涂上一层保护色,逐渐用文艺短论代替了社会批评,企图缓和矛盾,避免冲突,这就失去了尖锐泼辣、针对性强的特色。
社会剪影
《申报》向来重视招揽客户刊登广告。《申报》上的广告门类很杂,例如初期有不少公开发售军火、贩卖鸦片的洋行广告,是帝国主义罪恶活动的历史纪录。1927年“四?一二”事变时,还有革命团体和反革命的会社针锋相对激烈斗争的广告。在广告中可以窥见当时的阶级斗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经济发展和物价涨落的情况,以及五花八门、错综复杂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等现象。
此外,《申报》上还刊登过许多布告、通告、公告、告白、启事等,人们从中也可以找到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各种资料。例如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资本的兴起和衰落;历年币制的变动、物价的涨跌,以及各地农村破产、手工业凋敝等的情况。还有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在国民党统治下,为了通讯联络而用暗语刊登的广告。上海地下党也为周恩来同志被诬蔑而在1932年3月4日用“巴和律师代表周少山紧急启事”的形式在《申报》上刊登广告,与国民党特务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广告中还有各行业发展变化的情况,关于图书出版方面的有:中国的印刷工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哪一家书局在什么时候开业,出版了哪些书刊,发行的方式怎样,当时图书广告的版面是怎样设计的,受到统治阶级哪些限制和压迫等等。
再次影印
从《申报》的历史和内容,可以看出它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重要资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仅上海图书馆藏有全套《申报》(略有缺失),也因纸质泛黄发脆,不易保存,而难以使用。为了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避免这一重要史料的报纸损坏散失,早在20世纪50年,中央和上海市有关部门曾多次打算影印出版,但终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
1980年代中期,上海市出版局批准由上海书店影印。上海书店为了把《申报》印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除得到上海图书馆的大力支持外,还向北京、南京、桂林等地图书馆配补齐全,又对原报油迹、污损之处进行修描。为了使影印本能长期保存,又向纸厂专门定制了优质纸张和优质装订材料,于1987年10月影印了一批《申报》。
《申报》的影印出版,在当时是建国以来最大的一部纸质出版物,受到了文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认为是新闻出版界的一件大事,并于1989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一等奖。影印出版后很快售謦,仅满足了部分图书馆和研究机构的需求,此后没有再次影印。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中国近现代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申报》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资料,日益受到研究机构和学者专家的重视。近年来,出版社纷纷接到各地来电来信,询问《申报》何时再次影印。据初步了解,新世纪以来,新成立的高校、新建设的公共图书馆、新组建的报业集团等等,又有了相当数量,再次影印《申报》是出版社的一项义不容辞的文化责任。为此,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决定,由公司旗下上海书店出版社再次影印全套《申报》。
编辑推荐 《申报》创刊于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4月,停刊于1949年5月。 出版时间长达78年。
是中国近代出版最早、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
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部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