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

发布时间: 2010-03-09 03:58:38 作者: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267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1278962
条形码:97871112789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通过收录整理诸多经典的中国传统建筑室内作品实例,从中国传统宫廷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的室内遗存现状谈起,广泛论述了传统建筑室内装饰的历史沿革、地理分布、种类特性,以及室内的样式规格、材料色彩、民风民俗、雕刻技艺,并对传统室内家具在造型、色彩、装饰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充分强调了中国传统室内装饰的功能性与艺术性。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共分10章,图文并茂,条理清晰,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既有高清晰度的传统建筑室内装饰的照片,又有秀美的手绘室内表现和详实的文字资料,兼顾欣赏和学习功能于一身。《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可作为间接的形象史料给从事建筑文化和室内装饰艺术设计的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之用,同时,亦可供社会各有关行业在涉及这一范围时取作图式参考。
作者简介 朱广宇,男,浙江省温州市人,1968年生,中国美术学院硕士,现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艺术设计系主任,长期从事环境艺术和建筑装饰的研究、设计和教学工作。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者近年科研项目:
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南传统建筑构件装饰艺术研究”
省教育厅课题“‘形式重构’与现代宾馆室内设计的地域性和创新”
著作:
《环境艺术设计与快速表达》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
《室内设计基础》湖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
《中国美术家——朱广宇》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
目录
前言
第1章 精深广博——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与建筑文化
一、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中精神功能的体现
二、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中的民俗文化特征

第2章 历史遗踪——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发展沿革
一、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二、汉代建筑与室内装饰
三、魏、晋、南北朝的室内装饰
四、隋唐时期建筑与室内装饰
五、宋、辽、金、元时期的建筑与室内装饰
六、元、明、清时期的建筑与室内装饰

第3章 匠心独运——传统建筑室内各界面装饰装修
一、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功能和分类
二、传统建筑室内各界面装饰装修
三、传统建筑室内空间分隔构件的装饰

第4章 天工巧夺——传统建筑室内装饰用材和工艺
一、木材及其雕饰工艺
二、石材与石雕工艺
三、各色漆与漆饰工艺
四、金属饰件装饰
五、镶嵌工艺及其材料

第5章 富丽宏伟——皇宫建筑室内装饰装修
一、外朝三大殿室内装饰
二、后三宫室内装饰
三、养心殿、西六宫及宁寿宫室内装饰

第6章 登堂人室——游历各地传统建筑室内装饰
一、传统园林建筑室内装饰
二、各地民居建筑室内装饰

第7章 渊源深远——古代家具与传统室内装饰
一、家具的产生与发展
二、早中期家具的种类及样式演变
三、古代家具式样与室内装饰

第8章 璀璨明珠——明清家具的特色与对比
一、明式家具
二、清式家具
三、明清家具的特色与风格对比

第9章 驱邪纳福——传统室内及家具装饰的吉祥纹样
一、传统建筑装饰吉样纹样的源起
二、建筑装饰吉祥图案的内容
三、建筑装饰吉样图案的表现手法
四、吉祥纹样礼教化与程式化特征

第10章 传统室内装饰与现代室内设计的关联
一、传统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提炼与加工
二、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
三、传统装饰陈设与现代室内环境的融合
参考文献
……
序言 中国的历史源流久远,在这辽阔的疆土上勤劳的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世界建筑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工业化进程,这一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事业一方面面临着极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却又面临着文化市场和室内装饰业的广泛需求。因此,对中国古代建筑室内装饰艺术的传统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亦成为一项迫切的文化任务。为此,我们从建筑历史、美学特征和文化研究的角度,试从浩瀚的古代典籍、经典传统绘画领域,以及对保留下来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园林及宅第等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艺术的资料进行了多年的收集,以期深入研究传统建筑室内装饰的形式、发展沿革、材料与雕饰工艺,以及室内传统家具等方面的特征,探寻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更广泛、深入地展现我国古代建筑室内形象。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民族众多,各地域之间不仅有着各不相同的自然环境,更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生活习俗,两者结合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地域文化,因此传统建筑也形成了多种形态风格,表现在建筑室内上更是如此。中国传统建筑极其注重对室内各界面的装饰,随着建筑类型的增加、建筑结构的变化、建筑装饰材料的多样化及民族文化的发展,建筑室内装饰不断丰富。正是这种从形式到内容上的丰富,创造出了独具民族韵味的建筑室内艺术形象。在当下西方的简约主义到处泛滥、装饰风格单一的现实状况下,设计师们苦苦寻求那些对于生活在主流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来说显得有些趣味性、个性化的生活状态和体现在其生活方方面面的可视符号。横向的地域差别与纵向的传统元素相结合,不正给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丰富素材吗?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做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造在文化方面具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现代化环境,是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作者撰写本书的起因。
作者多年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本着对传统建筑室内装饰装修的浓厚兴趣,近几年来,通过采风机会,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收集了大量的传统建筑室内外装饰资料,并开设了“传统建筑装饰”课程,潜心研究和传授传统建筑装饰知识,本书也是作者主持的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南传统建筑构件装饰艺术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插图: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从古至今,人们一方面极力摆脱自然界的束缚,另一方面又以各种手段表现出和自然界的亲和关系。将自然景物引入室内,意在“一卷代山,一勺代水”,以小见大,寓无限意境于有限的景物之中,反映出来的就是人们依恋自然、热爱自然,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传统建筑室内环境中独特的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和各种借景手法,强调的是室内环境与自然的“流通”,而且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同样,在古代西方建筑中,虽然厚厚的墙壁隔断了室内外的流通,但依然和自然界进行着交流,如古希腊柱上的各种仿自然花饰,尤其是巴洛克及洛可可时期室内的仿花草装饰花纹,只是由于西方的传统哲学观,这种交流是一种从属而且是静态的。
(3)注重“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后,宛如一座座微缩的宇宙造型,体现了中华儿女崇拜自然、亲近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深深影响了空间环境的营造,人与天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合一”代表了人与自然同根同源,应该融于自然的文化观念。中国传统建筑大多是按照坐北朝南的方位布置的,这源于《易经》对八卦的解释,即乾北、坤南,乾代表天、君王;坤代表臣,君王坐北面南俯瞰天下。按地理气象分析,我国地处在赤道以北,只有到夏至当日,中国地处北回归线的地区才能受到阳光的直射。所以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的建筑只有面向南方,才能受到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日正中天的太阳、日落西山前的夕阳的照射。向阳通风的地力不利于细菌繁殖,有益人的健康。因此,古人将南方叫做“喜神方”。千百年来,皇室建筑、宗教建筑、官衙建筑和有条件的民间建筑都按坐北朝南建造。
中国传统民居、村落的选址、布局、建筑形态和室内陈设,也是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最受推崇的是“虽为人作,宛白天成”的境界,表现在传统建筑室内装饰上也是如此。不可否认,古代宫殿、官邸和豪宅确有追求华丽堂皇、珠光宝气的倾向。
读书人网 >建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