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父子仨: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

发布时间: 2010-03-09 06:05:49 作者:

 父子仨: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


基本信息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页码:27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6035413/9787506035415
条形码:9787506035415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父子仨: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主要讲述了:蒋介石与蒋经国这对父子,正如营聚仁所说,“都有点剐愎自用,都有点耐不住刺激。都有点好大喜功,他们都会用权谋诡计,使人疑惧生畏。他们都只能使用奴才,不会用人才”。经国“是他父亲的儿子,又是他父亲的叛捷”。蒋纬国与蒋介石这对父子,正如蒋纬国自述,“不只是父子感情,后来变成了朋友”。经国与纬国两兄弟,经文纬武,情深意重。
编辑推荐 《父子仨:蒋介石与蒋经国、蒋纬国》:父亲的选择注定了儿子无法逃避的命运,政治就是他们的人生。除了政治之外,爱情又奈何?亲情又若何?家庭又如何?
目录
第一章 蒋介石的身世和早年生活
第二章 “中美合作”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
1.蒋介石遇到了宋美龄,这是一位风采迷人、有知识,有美国背景、有孙氏亲戚关系、有江浙财团后台的女性。
2.蒋介石为了政治目的,下定决心,和陈洁如一刀两断,以便和宋美龄结为夫妻。
3.蒋宋结婚,报纸报道:“这是近年来的一次辉煌盛举,也是中国人的一个显赫的结婚典礼。”
4.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十年之后,宋庆龄对斯诺评论蒋宋的婚姻时说:“最初不是出自爱情,但现在我想是爱情。美龄和蒋介石现在真诚相爱。”

第三章 经文纬武:蒋经国、蒋纬国的青年时代
1.“四一二政变”,在苏联留学的蒋经国经塔斯社发表了“讨父声明”,声称“过去他是我的父亲、革命好朋友,去了敌人的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
2.正当蒋经国在苏联的事业得意时,异国的爱情悄悄地来临了。
3.尽管蒋经国在苏联写文章反对过他,但儿子终究是他的亲骨肉,蒋介石通过中共向苏联表示希望儿子回来。
4.蒋纬国虽非蒋介石亲出,但幼年时所得到的父爱却超过亲生的蒋经国,蒋介石让其学“武”。
5.蒋纬国的元配石静宜是西北富豪、纺织界大亨石凤翔之女。

第四章 赣州和桂林:蒋经国的情与事
1.为蒋经国找个位置,真是煞费苦心,如果职务过高,则不能算“基层”和“第一线”;而如果职位偏低,蒋经国面子上又会过不去。,102
2.蒋经国年仅30,血气方刚,加上刚从苏联回来,“布尔什维克”的影响还没完全消失,尚未染上官场习气,加上有蒋介石做后盾,一时号称“蒋青天”。
3.“以血洗血”,蒋经国将这四个字刻在母亲的坟头,立誓要向日寇讨还血债。
4.赣州既成为蒋经国政治活动的起点,也给他带来了与章亚若的一段哀怨动人的爱情。

第五章 撤出大陆: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根据蒋介石的安排,蒋经国的工作重点,一是发展个人势力,二是扩大政治影响。
2.蒋经国查封了“扬子公司”,逮捕孔祥熙的大儿子、扬子公司总经理孔令侃,这下可惹恼了宋美龄。
3.蒋纬国对养母和继母称呼不同,称姚氏为“姆妈”,称宋美龄为“夫人”。
4.落花流水春去也,再见了,故乡!

第六章 父业子承:蒋介石培养蒋经国
1.蒋介石被赶出大陆后,来到台北市北面13公里处的草山,为自己选了一所名叫“士林”的别墅作为住宅。
2.对于蒋介石而言,安排蒋经国接班是其到台湾后的中心工作,对于这一点,蒋经国也是深知父亲深意的。
3.保持大陆与台湾的整体感,以不给对中华民族不怀好意的人予以任何口实。中共和国民党在这一点上是相互认同的,蒋家父子接受了北京最高当局的安排。
4.蒋纬国本拟与第二任妻子邱爱伦在台北举行婚礼,但蒋介石有意避免过分铺张,认为在日本成婚为宜。
5.“湖口兵变”发生时,蒋纬国已不在装甲兵司令任上,但因装甲部队许多重要干部包括赵志华都是经他手提拔的,自己的“子弟兵”发生如此重大违反军纪案,他当然要受到牵连。因而“自请处分”。
6.蒋经国手握大权,被一些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仇视,却竟然敢轻车简从,不带任何保镖四处走动,跟一般人一样出入餐厅。

第七章 蒋介石父子的日常生活
1.到了台湾之后,蒋介石晚年生活有了很大变化。
2.蒋经国夫妇生活节俭,但对比较信赖的朋友,却从不吝啬小气,自己有好吃的东西.一定不忘分给亲朋好友、核心骨干。
3.1975年4月5日下午11时50分,蒋介石病逝。
4.蒋介石病逝,台湾已非宋美龄久留之地,她决定赴美休养。
5.在蒋经国眼中,他的父亲是个“领袖”、“严师”、“慈父”,没有人比他更“伟大”。……蒋介石去世,蒋纬国正参加一项军事演习,基于军人“军令第一”的天职,蒋纬国未能赶赴祭吊,他写了《祭父丧祷词》。
6.蒋介石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台湾正式进入蒋经国时代。

第八章 向历史交代:蒋经国最后几年
1.正当蒋经国在台湾声望日隆之际,从大陆传来了和谈之声。
2.蒋经国说:“下一任总统,必然会依据‘宪法’而产生,有人或许要问,经国的家人中有没有人会竞选下一任总统?我的答复是,不能也不会。”
3.对于蒋经国而言,这是一生中最大的错误,以“吹、台、青”之偏见,决定了接班人选——李登辉。
4.晚年蒋经国身体多病。而他又不像蒋介石那样唯医师之命是从,他并不把医师的忠言直谏和专业意见当做一回事。
5.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面带愁苦地说:“今天我浑身都不舒服,你们救救我。”
6.“爹爹!哥哥!你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蒋纬国悼兄念父。

第九章 千山独行:蒋纬国最后几年
1.蒋经国去世,李登辉依据“宪法”,继任“总统”,这一点,大家殆无疑义。可是,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的位子,究竟是不是也由李登辉接任?
2.蒋纬国竞选“副总统”失败,蒋家势力江河日下。
3.晚年蒋纬国说,就他而言,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戴季陶,“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
4.咫尺天涯,归乡路是那么漫长,两蒋移灵失败,叶落不能归根。
5.“孤山一角,暗香先返玉梅魂”,蒋纬国去世。

第十章 “最后的贵族”:蒋家后人去向
1.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蒋方良一个人痴痴地凝望着蒋经国和四个孩子的照片,一个寂寞凄凉的老人;邱爱伦总是躲在蒋家重重的帷幕之后不愿抛头露面,这样一来令她更添几分神秘。
2.大人物的后代,尽管出生无法选择,但命运可以自己决定,是涉足政治漩涡还是远离,全凭自己喜好。
3.在蒋经国所有的儿子中,章孝严和章孝慈曾经是一个禁忌,尽管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谁的孩子,但是几十年中,他们只能以沉默来对抗世俗。
4.在历史的余晖中,蒋家后人在台湾与海外开枝散叶。

参考书目
……
序言 1957年7月7日,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章女(蒋孝章)来信录有西方格言一段,含义甚深,试译如下:
若求生活无忧无虑,
劝你切实把握今朝,
放下昨天的错误挫折,
撇开明天的阴云暗影,
莫把时光徒用于杞人忧天,
或遐思幻想。
切记每寸光阴都是生命的片段,
应为造物之神奇而欣喜并心存感激,
用欢乐与信心去迎接人生。
1975年4月5日,被政治风暴和病魔纠缠不休的蒋介石在台北市郊阳明山的官邸内逝世。一个在中国政坛翻云覆雨六十余年的人物消失了,连同以他个人为标志的那个年代,余留下的只是一道长长的历史轨迹。
历史因为逝去而神秘。正如古今中外诸多名人一样,蒋介石的一生也笼罩着厚厚的浓雾。他出身并不显赫,从一个体弱多病的顽童,逐渐成为了孙中山的得力军事助手,“如身之臂,如骖之靳,朝夕未尝离失”(孙中山语),以后又平步青云,在政坛上崭露头角,直至成为统治全国的大“总统”。
文摘 第一章 蒋介石的身世和早年生活
1.蒋介石母亲王夫人平时一面诵经念佛,求得心灵上的安宁:一面望子成龙。严加督促蒋介石的学业。希望他将来撑门立户,光宗耀祖。
1887年10月31日午后,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代名人蒋介石在浙江奉化溪口出生了。
蒋介石出生时,溪口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溪口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剡溪源头,主流出于剡界岭,卣新昌入奉化境,称“剡源”。沿溪风光优美,剡源九曲为古代旅游胜地。九曲公棠以下称“剡溪”,由西向东流过全镇,至东端,有武岭头与溪南山阻隔成口,“溪口”之名由此而来。又以武岭横亘镇东,以山名命地名,故也称“武岭”。这里风景如画,山水秀美。骚人墨客,不时到此寻幽探胜,早在汉代,便有文人墨客称溪口为“海上蓬莱”;东晋时期,王羲之隐居于此。此处为有名的景点,人称“溪口十景”,即奎阁凌霄、武潴浪暖、平沙芳草、碧潭观鱼、松林晓莺、溪船夜棹、锦溪秋月、雪峰晚照、屏山雪霁、南园早梅。
据传,溪口古称禽孝乡。这里面有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位董姓少女,极擅女红,她每天在闺阁中倚窗刺绣,窗外恰有两只燕子筑巢而居。无意中与董姑娘成了邻居。董姑娘每天都用米食喂这两只燕子;为使燕巢免遭风雨,她还特意用竹篾编成护栏围遮燕巢。冬去春来,两只燕子北飞南归,年年往复于此。后来,董姓少女生了病,不治而殁。两只燕子已经通了人性,悲鸣不已。过了几天,董姓少女的父母到女儿坟地上去祭扫,却看见那两只燕子死于女儿的坟上。一时间,乡人争相传颂,都说那两只燕子至情至性,是在为董氏姑娘“尽孝”。因此,乡人改称此地为“禽孝乡”,直至清朝末年。改称为“溪口”则是民国十七年的事了。
在溪口镇,有一幢二层的楼房,有屋十余间,名叫“素居”,后改称“丰镐房”,这就是蒋家的祖屋。
蒋介石发迹后,每每在自叙中称自己是“迁四明第二十八孙”。据《左传》载:“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那么,蒋姓祖上应当源出于周族。而《武岭蒋氏宗谱》记载,蒋氏祖先是“摩诃居士”。这一点,多半是因为蒋氏家族的旧族谱自“摩诃居士”以上散佚或失传,所以蒋家的后人尊“摩诃居士”为祖先,称为“摩诃太公”。
据传,摩诃居士的本名叫蒋宗霸,字必大,五代后梁时人。蒋宗霸曾入仕途,做过明州(即宁波)评事,后罢官,身后留有一子。蒋宗霸为人慈善,常口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当时乡人称之为“蒋摩诃”。罢官后,蒋宗霸结庵于小盘山,自称“摩诃居士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