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1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300109837/9787300109831
条形码:978730010983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湛庐文化
内容简介 《熊市中的投资之道》是一本献给股票投资者的书籍。它将告诉你,在经济衰退甚至威胁到私人投资时,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与增值。在当前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我们需要全新的投资方法。《熊市中的投资之道》着重推荐在熊市中的投资战略,帮助读者规避美元崩溃带来的损失,鼓励他们加入其他牛市。《熊市中的投资之道》的目标就是帮助你实现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在经济改革开始之后,重新投资!
彼得希夫被美国主流媒体视为“毁灭先生,”因为他始终对美国的经济前景和美元的未来走势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即便如此,这也丝毫不妨碍他成功预测美元贬值、房产泡沫和经济的衰退。《熊市中的投资之道》是继《美元大崩溃》出版之后,根据全球市场和美国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融合个人观点而撰写出的一部力作。透过《熊市中的投资之道》的章节,读者能够发现彼得希夫的目光相当地深邃,视角极为独特,他的观点犹如一把利剑,刺破问题的表层,直达深处的本质。对于美国政府治标不治本、而且无法认清自身问题的现象,彼得希夫做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向全球读者展示了与市面形态完全不同的景象,从而能够与广大读者内心深处的唯美观念形成共识。
彼得希夫不愧是美国著名的评论家,尽管文章段落篇幅短小精悍,但是蕴含的知识和观点却异常的丰富,所讨论的问题触及美国政治和美国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五花八门的投资工具、新兴市场的崛起、美国的救市行动、美国公民的信贷问题、美联储一错再错的政策以及转变为储蓄国家等在彼得希夫看来,政府所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任由雷曼兄弟破产,因为在他看来,这才是自由市场力量发挥效力的结果。彼得希夫深刻地认识到,巨大的变革很快就要来临,它将打破世界政治与经济的平衡局面。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非常规的思维和全新的投资战略。
彼得希夫的著作堪称经典。
作者简介 彼得希夫,畅销书《美元大崩溃》的作者;资深的华尔街预言家,尤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希尔森雷曼公司,后于1996年加盟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2000年成为该公司总裁。希夫的观点经常为各大新闻媒体所引用,如《华尔街日报》、《巴伦周刊》、《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定期做客CNBC电视台、彭博电视台和福克斯新闻台。他编有投资时事通讯《环球投资人》,并主持每周一次的《透视华尔街》广播节目。他的经济和市场评论经常见诸包括www.europac.net等在内的各大投资网站。
编辑推荐 《熊市中的投资之道》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牛短熊长,如何在市场低迷时把握机会;漫漫熊路,如何在悲观气氛中逆市飞扬;财经畅销书《美元大崩溃》作者再度奉献。
目录
第1章 熊市中的购买力衰退
第2章 远离危机中的现金和债券
第3章 别做困境中的“泥鸽靶”
第4章 警惕!股票大跌市
第5章 萧条中寻找商品良机
第6章 金融熊市中的黄金牛市
第7章 去海外寻求解套良方
第8章 投资哪个国家不亏钱
第9章 逆市飞扬的新兴市场
第10章 保住饭碗才不恐慌
第11章 熊市中别做“借债王”
第12章 换一个方式规避风险
第13章 是黑暗,更是曙光
译后记
……
序言 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后,世界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5世纪末哥伦布环球航行发现新大陆,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世界经济版图。伏尔泰发现,曾经一度是地中海贸易枢纽、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强大的威尼斯城,已经被边缘化了。
20世纪90年代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以及印度次大陆自给自足、闭关锁国政策的终结也是标志性的重大政治事件。转瞬间30亿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公民投入世界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体系的怀抱。这些全球经济体的新成员正在积极地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富裕程度。一言以蔽之,30多亿公民加入自由世界,他们的思维方式与19世纪的美洲开拓者相似。
与此同时,美国政策制定者已经彻底迷失了方向,对此彼得希夫在书中做了最为生动的描述。毫无疑问,近几年美国公民试图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他们对经济和金融形势倍感疑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官员、经济学家和商业领袖的解释晦涩难懂。只要人们聆听过2008年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manke)的演讲,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尽管他在演讲台上夸夸其谈,但是在我们看来,他所提出的概念与我们所学的经济学常识背道而驰。
文摘 插图:

第1章 熊市中的购买力衰退
2008年5月的最后一个周一是阵亡将士纪念日,周末《纽约时报》(NewYork Times)“每周评论”版块援引《亚特兰大宪法报》(Atlanta Journal-Constitution)一幅卡通画,图中所示的是一辆越野车顶部安装了独户房屋。在这幅图画里,司机向疑惑的路人解释道:“我没钱加满汽油,但我却购买了一个独户房屋。”
由于汽车和房屋很不协调,所以它具有很大的喜剧色彩,但是现实生活一点都不可笑。我称之为“绞架下的幽默”,现实生活确实很残酷。
除非我完全错误。我过去的预测与现实惊人的一致——汽油和食品价格飞涨,以及住宅销售量直线下降,这是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早期征兆,而且具有不可逆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会对美国人民的生活标准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主要关注如何在美国经济衰退或在财富创造业已转移的时候,进行安全的投资。但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我的建议,你需要理解问题的根源及其严重程度,这样就能够对问题的紧迫性和建议的实用性产生深刻的认识。这就是本章的主要内容。
当《美元大崩溃》一书出版时,经济领域风平浪静;我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长久以来,美国都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现在却沦为最大的债务国;它已经无法保持贸易项目和金融项目的平衡,这种混乱局面是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根本无法逆转。”
在最近的20年里,经济持续恶化,由于它的隐蔽性较强,所以在多数美国人看来,这段时期美国经济很繁荣;我把2006年的经济比喻为即将爆炸的巨大泡沫。由于受美联储较低的抵押贷款利率、宽松甚至欺骗性的借贷操作以及广泛投机行为的刺激,房地产价格已经离奇暴涨。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的规模很庞大,持续时间很长,而且仍在继续恶化;国家债务,也就是应付贸易伙伴的款项已经积累到危险的境地。暴涨的资产价格(并未反映在消费价格指数里)说明美联储采取的是积极的货币政策。消费信贷刺激了消费支出,但是政府将它误解为合理的经济增长,从而认为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美元已经失去原有的地位,并开始大幅震荡。
总而言之,美国经济开始走向滞胀一类似于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或者更为严重的是陷入恶性通货膨胀的怪圈,这就类似于最近20年阿根廷的遭遇;那时一位肥胖的中产阶级酒足饭饱之后满足地睡去,但是次日醒来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
20世纪50年代:健康的一代
……
后记 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不同,本书作者彼得希夫是奥地利学派的忠实拥护者。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建立大政府,由其对市场进行调节和干预,制定并调整利率,公开市场操作,主动救市等。他们认为政府应当扮演“最后贷款人”的角色,而奥地利学派则反对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认为只有自由市场力量才能对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而凭借政府的有限能力是无法实现的。由于凯恩斯学派主张大政府主义,完全迎合政府的政策立场,所以主流经济学家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凯恩斯主义者。相反奥地利学派在这个时代却如同凤毛麟角,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发出“不和谐”的声音,彼得希夫就是其中之一。
彼得希夫被美国主流媒体视为“毁灭先生”,因为他始终对美国的经济前景和美元的未来走势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即便如此,这也丝毫不妨碍他成功预测美元贬值、房地产泡沫破灭和经济的衰退。本书是继《美元大崩溃》出版之后,根据全球市场和美国经济的最新发展态势,融合个人观点撰写出的一部力作。透过本书,读者能够发现彼得希夫的目光相当的深邃,视角极为独特,他的观点犹如一把利剑,刺破问题的表层,直达深处的本质。对于美国政府治标不治本,而且无法认清自身问题的现象,彼得希夫做了鞭辟人里的分析,向全球读者展示了与市面形态完全不同的景象,从而能够与广大读者内心深处的观念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