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古镇川行

发布时间: 2010-03-10 02:38:28 作者:

 古镇川行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页码:376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
ISBN:7503224398
条形码:978750322439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许多事物在我们的眼前老去了或许有一天,它们会从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可是,这些事物中极具有魅力的精髓,或因博大,或因丰富,或因神秘最终会变得新鲜,强有力和永恒……
媒体推荐 后记
粗略算起来,我的古镇川行已近一年时间。
古镇川行并非一件容易事。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全部都囊括在这本书中了。
近一年时间里,为了能成功地完成这次古镇川行,我经历了无数次的痛苦与欢笑,失望与满足。这其中,不可忘记的是诸多朋友以及古镇老乡的帮助。
应该特别感谢的是我的成都好友陈燕,没有她的鼓励和帮助,可能就没有这本书。
如今,我只能用这本书来作为礼物,送给每一个曾经帮助过我的朋友。
在最后一次前往古镇的路上,父亲从老家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重回北京。我不知道该怎么给年迈的父亲一个让他满意的回答,因为从去年来到四川,在这片土地上跑了这么久,对于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我已经熟悉了,适应了。从不了解到了解,从没有见过到非常熟悉,我发现,我已经渐渐的爱上了成都,爱上了四川,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让我离开这里,心中似乎有一种与爱人别离的伤感。
我只能给父亲一个模糊的回答,而父亲似乎明白了我的情感,没有继续问下去。
透过车窗,望着远处起伏的山峦,心里充满矛盾。那绿树,那薄雾,那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感觉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亲切。挂了电话,我的眼眶似乎湿润了……情感使然,也许人都是这样吧。
公元2004年7月15日,经过和父母、朋友多次的商量,也经过自己的慎重考虑,我决定留在四川,留在成都,继续下面更有意义的行走。
一颗忐忑已久的心,终于塌实了。
编辑推荐   随着时光的流逝岁月的变迁,许多事物在我们的眼前老去了或许有一天,它们会从我们的视野中逐渐消失,可是,这些事物中极具有魅力的精髓,或因博大,或因丰富,或因神秘最终会变得新鲜,强有力和永恒……
目录
巴蜀客家第一镇——洛带
东方威尼斯——黄龙溪
南方丝路第一驿站——平乐
川西版的古镇——上里
三国古城——昭化
藏在大山里的胜地——阆中
……
文摘 书摘
朋友介绍二仙桥的来历和杨家的家族发展史。
问起二仙桥,杨老汉一下子认真起来。据他介绍,上里为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王家口要地。杨氏家族及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的百姓进镇赶场,南下雅安,北上邛蛛,很多年来都需水过河,十分不便,后来上里始祖杨银芦之后,玄孙杨毓柏穷一生精力修桥铺路历经干辛万苦,于清乾隆年间在上里建成第一座河上桥—一二仙桥。
问杨老汉这座桥名字的来历,他说,桥名来源于传说。传说这座桥三次遭到被洪水冲毁的厄运,但仍百折不挠,其精诚感动上界两位神仙,两位神仙来到人间鼎立相助,使得该桥在次次厄运中都化险为夷,故取名“二仙桥”。
杨老汉还讲了另一个神话传说;相传桥中的老龙不服把自己压制于桥面之下,晚间常化为
一缕彩虹飞于天空中,但是因为镇桥宝塔中有二位仙人看守,终未能酿成灾祸。后来杨家后人杨毓柏仙逝后,二仙将老龙委于塔中,该桥才度过种种灾难,平安至今。
站在桥上观望,周围景色美不胜收。尽管理在是冬季,但是这里仍是一幅小桥流水的好画卷:岸边绿竹葱茏,河里流水哗哗,成群小鸭戏水,只只竹筏漂流……远处,是被誉为“十八罗汉拜观音”的十八座山包,轻雾缭绕,朦朦胧胧……
“韩家的银子(钱多),杨家的顶子(官多),陈家的谷子(田多),许家的女子(美女),张家的棍子(好牛)。”紧接着,杨老汉对杨家家族发展史的解说就从这句上里人老少皆知的“五家口”之说开始了。
明朝晚期,张献忠率兵进入四川。从那时起,四川战乱连年,百姓惨遭杀戮,以致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清朝时,政府下令将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人民移民人川填补,即“湖广填四川”。上里杨家第一代杨银芦,丁氏就是这个时期由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入四川省,落业于嘉定府所属夹江县牛仙乡九皇庙村。后来由于杨家子女众多,就分出一支到雅安县杨家沟落业。
上里杨氏家族人川300多年来,经历二十几代人,代代子孙均遵循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古训,辛勤劳作之时,不忘读书。以朱子格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为本,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人才。自明清两代540年间,官考戴上“顶子”的自二品到八品,有记载的达72人之多.
杨老汉说到这里,可能是怕我不懂“顶子”的意思,就从身上掏出一本早已翻旧了的书,并迅速找到了关于“顶子”一词的解释,一字一句地念给我听。那语气中,透着一
……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