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49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8月
ISBN:7030153278
条形码:978703015327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是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编写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全书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概论、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算法、数据结构和软件工程。第二部分为程序设计语言,包括C语言概述、基本数据类型与运算、三种基本结构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共用体与枚举类型、文件、编译预处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内容新颖,与中学计算机知识衔接,重视能力培养和综合应用,使读者即能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密切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要求,通过《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的学习,学生可以为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打下良好基础。《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适用于普通本科、高职高专理工科学生使用,也可供自学者学习参考。
编辑推荐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基础
第1章 信息技术基础概论
1.1 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1.1.1 计算机模型与图灵机
1.1.2 现代计算机的“史前”时代
1.1.3 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1.4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2 符号“0”和“1”
1.3 数字的表示和运算
1.3.1 进位计数制
1.3.2 常用的进位计数制
1.3.3 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
1.3.4 二进制与计算机
1.3.5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
1.3.6 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1.4 数据的机器层次表示
1.4.1 什么是数据
1.4.2 数据的单位
1.4.3 字符编码
1.4.4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1.5 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
1.5.1 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1.5.2 计算机病毒
习题
第2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
2.1 计算机的组成
2.1.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2.1.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2.1.3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结构
2.2 计算机主机系统
2.2.1 中央处理器CPU
2.2.2 存储器
2.3 外部设备
2.3.1 输入/输出系统概述
2.3.2 外存山
2.3.3 输入设备
2.3.4 输出设备
习题
第3章 计算机软件基础
3.1 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
3.1.1 汇编语言翻译系统
3.1.2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
3.1.3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解释系统
3.2 操作系统
3.2.1 操作系统的地位
3.2.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3.2.3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因素
3.2.4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启动
3.3 工具软件
3.3.1 下载软件
3.3 2FTP工具软件
3.3.3 图像浏览软件
3.3.4 截图软件
3.3.5 PDF文件阅读软件
3.3.6 词典工具
3.3.7 文件压缩软件
3.3.8 防毒软件
习题
第4章 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
4.1 Windows的基本概念
4.1.1 WindowsXP的运行环境和启动
4.1.2 Windows的常用术语
4.2 Windows的基本操作
4.2.1 鼠标、键盘和图标的操作
4.2.2 桌面、窗口及其操作
4.2.3 菜单、工具栏、对话框的操作
4.2.4 中文输入法
4.2.5 资源管理器及文档的基本操作
4.2.6 打印机的使用
4.3 定制Windows
4.3.1 桌面定制
4.3.2 任务栏及开始菜单的定制
4.3.3 字体的定制
4.3.4 其他定制方法
4.4 应用程序的管理
4.4.1 启动、关闭和切换应用程序
4.4.2 安装和删除应用程序
4.4.3 DOS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
4.5 系统维护与设备管理
4.5.1 系统信息工具
4.5.2 系统维护向导
4.5.3 任务计划
4.5.4 控制面板
4.6 常用附件
4.6.1 记事本
4.6.2 写字板
4.6.3 画图
习题
第5章 办公软件
5.1 文字处理软件
5.1.1 Word2000概述
5.1.2 文档的基本操作
5.1.3 文档的排版
5.2 电子表格软件
5.2.1 Excel2000基本知识
5.2.2 工作表的建立
5.2.3 工作表的编辑和格式化
5.2.4 数据的图表化
5.2.5 数据列表
5.2.6 页面设置和打印
5.3 文稿演示软件
5.3.1 文稿演示软件的基本操作
5.3.2 格式化和美化演示文稿
5.3.3 动画、超链接和多媒体技术
5.3.4.放映和打印演示文稿
习题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6.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6.1.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6.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现状
6.1.3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
6.1.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6.1.5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6.1.6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
6.2 顶temet基础知识
6.2.1 TCP/IP协议
6.2.2 网址与域名
6.2.3 Internet服务商ISP、ICP、ASP
6.2.4 入网方式
6.2.5 网上资源与服务
6.3 拨号上网
6.3.1 调制解调器的安装与设置
6.3.2 创建与设置拨号连接
6.3.3 拨号上网
6.4 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上信息
6.4.1 启动IE浏览器
6.4.2 如何在网上漫游
6.4.3 常用的信息搜索方法
6.4.4 如何收藏常用的Web页
6.4.5 如何更改起始页
6.5 使用Outlook2002收发电子邮件
6.5.1 电子邮件的格式
6.5.2 Outlook2002的功能及特点
6.5.3 启动与配置Outlook2002
6.5.4 使用Outlook收发电子邮件
6.5.5 管理通讯簿
6.5.6 如何申请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
6.6 网络安全知识
6.6.1 网络安全概述
6.6.2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6.6.3 网络安全要解决的问题
习题
第7章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7.1 多媒体技术概述
7.1.1 媒体和多媒体
7.1.2 多媒体技术及其特性
7.1.3 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
7.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7.2.1 多媒体交互与展示
……
第8章 算法
第9章 数据结构
第10章 软件工程
第二部分 程序设计语言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我们以教育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点意见(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和“普通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基本要求”为依据,编写了《大学信息技术基础》(C语言版)和《大学信息技术基础》(VisualFoxPro版)两本教材,提供给各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
本书的编写目的是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衔接起来。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开始步入正轨,教育部已制定出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规划和教学大纲,在21世纪的前十年内,要逐步普及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因此,高等院校新生计算机知识的起点将会有显著的提高,我们不能再以零起点进行大学生计算机知识教育,而应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把整个计算机技术教育分三个层次(即信息技术、大学信息技术和专业应用技术)进行,以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完成第二层次大学信息技术教学,使读者既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技术知识、算法、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基础知识,又能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全书分两个部分,在教学中既可以作为整体进行讲授,也可以根据需要按模块分单元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由10章组成,主要介绍信息技术概论及计算机技术基本知识。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概论、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基础、中文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算法、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基础等内容。
第二部分为程序设计语言,由9章组成,主要介绍C语言概述,基本数据类型与运算,三种基本结构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公用体与枚举类型,文件和编译预处理等内容。
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是多年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和教材编写经验。
本书突出了内容新颖、与中学计算机知识衔接、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面向应用、重视能力培养和综合应用等特点,在编写时注意从实际应用出发,从基础入手,采用新的模块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并且选用各种类型且内容丰富的应用实例及习题,方便读者学习。
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2.计算机病毒的产生
人类创造了计算机,同时也创造了计算机病毒。1983年计算机病毒首次被确认之后,并没有引起重视。直到1987年,计算机病毒才开始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重视。至今,全世界已发现数万种计算机病毒,并且还在高速地增加.计算机病毒的花样不断翻新,编程手段越来越高明,防不胜防。特别是Intemet的广泛应用,促进了计算机病毒的空前活跃。网络蠕虫病毒传播更快更广,Windows病毒更加复杂,带有黑客性质的病毒和特洛依木马等有害代码大量涌现。
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有许多原因。例如,有些病毒是由雇员故意制造用来向公司报复,表示自己的不满;有些病毒就是用来庆祝某些节日;有些甚至是由宗教狂、政治狂制造的,目的就是通过这种途径发表自己的声音;有些程序员制造计算机病毒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或挑战自己和别人,只是想知道病毒会带来什么后果或者看是否有人能够把病毒清除,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地运用自己的能力。
另外,很多所谓的计算机病毒只不过是程序中的错误。当一个程序员设计一个新程序时,往往注意不到其中的小问题或错误(bug)。而正因为这些小问题或错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指令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