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家畜环境卫生学

发布时间: 2010-03-10 03:52:00 作者:

 家畜环境卫生学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页码:289 页
出版日期:2004年10月
ISBN:9787810666596
条形码:97878106665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内容简介 《家畜环境卫生学》主要特色体现在:1.强调教材内部体系的结合作为一门应用型的专业基础课,强调了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环境控制技术的每一项措施都有据可依。2.具有鲜明的时代与科技特色一是主要内容与“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无公害养殖生产实践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贯彻到养殖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畜牧场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及畜牧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方面,力求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畜禽养殖观念的更新,强调以畜为本、动物福利及相应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二是将标准化的概念引入本教材,按照畜牧业的国家标准对畜牧场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畜牧场在环境管理上有据可依。三是根据目前适度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公司加农户等新的养殖模式发展的需要,增加了应激、牧场环境评价(空气、土壤、水的卫生学评价等)以及环境消毒等操作性强的内容。
3.编制了配套电教材料以改善教学手段电化教学中多媒体、VCD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单位学时的信息量,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减轻课时压缩对本课教学的影响。
4.实验部分的调整主要体现在各项环境指标的监测方法上,本教材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使环境监测与无公害养殖生产实际相结合,学为所用。
编辑推荐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目录
绪论
一、家畜环境卫生学的意义
二、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
三、家畜环境卫生学在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中的地位
四、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手段和前沿

上篇 家畜环境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家畜环境与应激
第一节 家畜环境的概念
一、家畜的环境
二、热环境及气象概念
三、环境对家畜的作用
第二节 家畜的适应
一、适应的概念
二、适应的机理
第三节 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的发展阶段
三、应激的种类
四、应激的机理
五、热应激蛋白
六、应激对家畜健康和生产力的影响
七、应激的预防
思考题

第二章 气象因素与家畜健康
第一节 概述
一、大气的基本情况
二、气象因素的概念
三、气象因素对家畜的影响
第二节 太阳辐射
一、太阳辐射的概念和一般作用
二、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
三、红外线的生物学作用
四、可见光的生物学作用
第三节 空气温度
一、空气温度的概念
二、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热量交换
三、家畜的等热区
四、气温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五、气温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六、提高高温季节家畜生产力的途径
第四节 空气湿度
一、空气湿度指标
二、空气湿度对家畜健康的影响
三、气湿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第五节 气流与气压
一、气流的形成及一般概念
二、气流对家畜的影响
三、气压概述
四、气压对家畜的影响
第六节 气象因素对家畜影响的综合评价
一、气象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
二、家畜耐热、耐寒力的评价
思考题

第三章 畜牧场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第一节 大气中的主要有害气体
一、氟化物
二、二氧化硫
三、氮氧化物
四、大气污染的原因
第二节 畜舍和畜牧场的有害气体
一、NH3
二、硫化氢
三、一氧化碳
四、二氧化碳
五、畜舍有害气体的清除措施
六、恶臭物质
第三节 畜舍和畜牧场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
一、总悬浮物(TSP)与可吸人颗粒物(PM7810)
二、畜舍和畜牧场空气中的微生物
三、预防措施
第四节 绿色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一、畜牧场绿色植物的防污作用
二、绿色植物吸滞灰尘
三、绿色植物能减少畜牧场空气中的细菌
思考题

第四章 水、土壤和噪声
第一节 水环境
一、水源概述
二、水的卫生学标准和特性
三、水的人工净化与消毒
第二节 土壤
一、土壤的物理性状
二、土壤的化学特性
三、土壤的生物学特性
第三节 噪声
一噪声的概念
二、噪声对机体的一般影响
三、噪声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
四、畜牧场噪声的来源及防治措施
思考题

第五章 畜舍环境的改善与控制
第一节 畜舍的基本结构
一、基础和地基
二、墙
三、屋顶和天棚
四、地面
五、门窗
六、其他结构和配件
第二节 畜舍类型和特点
一、开放式畜舍
二、密闭式畜舍
三、畜舍样式的选择
第三节 畜舍的保温和隔热
一、建筑材料的物理特性
二、围护结构的传热
三、畜舍的保温和供暖
四、畜舍的防暑与降温
第四节 畜舍通风与换气
一、畜舍通风换气量的确定
二、畜舍的自然通风
三、畜舍的机械通风
第五节 畜舍的采光
一、自然采光设计
二、人工照明
第六节 畜舍的给排水
一、畜舍的给水
二、畜舍的排水与粪便清除
思考题

第六章 畜牧场环境综合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知识
一、环境质量和环境标准
二、环境质量评价
三、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四、环境影响报告书
五、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
六、环境影响评价中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

下篇 可持续发展畜牧业的规划及环境卫生防护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中畜牧场的规化
第八章 畜牧场的环境污染及废弃物处理利用
第九章 畜牧场环境管理
附录
参考文献
……
序言 本书是北京农学院申报的2001年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项目,项目编号2001-2-09-003。2000年8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分会四届代表大会期间,与会的27所农业院校任课教师提议原有教材应尽快修订,以适应我国现代化畜牧生产发展的需要,鼓励教材多样化。因此,为满足当前畜牧生产实践和学科发展需要,本书在编写中做了大胆尝试。本书将全部内容共9章分为两大部分:上篇阐述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适应和应激理论、热平衡理论及环境生理内容)以及应用这些理论改善和控制畜牧生产环境的技术和措施;下篇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畜牧场环境评价、畜牧场设置以及环境卫生防护。
本书主要特色体现在:
1.强调教材内部体系的结合作为一门应用型的专业基础课,强调了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环境控制技术的每一项措施都有据可依。
2.具有鲜明的时代与科技特色 一是主要内容与“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无公害养殖生产实践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贯彻到养殖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畜牧场规划、设计、环境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及畜牧场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等方面,力求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畜禽养殖观念的更新,强调以畜为本、动物福利及相应饲养管理方式的改变,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环境;二是将标准化的概念引入本教材,按照畜牧业的国家标准对畜牧场生产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畜牧场在环境管理上有据可依。三是根据目前适度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场、公司加农户等新的养殖模式发展的需要,增加了应激、牧场环境评价(空气、土壤、水的卫生学评价等)以及环境消毒等操作性强的内容。
3.编制了配套电教材料以改善教学手段 电化教学中多媒体、VCD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将增加单位学时的信息量,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减轻课时压缩对本课教学的影响。
4.实验部分的调整 主要体现在各项环境指标的监测方法上,本教材优先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使环境监测与无公害养殖生产实际相结合,学为所用。
文摘 插图:


上篇 家畜环境原理及应用
第一章 家畜环境与应激
第一节 家畜环境的概念
一、家畜的环境
广义的家畜环境是指除家畜机体的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因素(表1-1),包括内部环境和外界环境。内部环境指家畜机体的器官、组织乃至细胞生存的条件,即组织间液或细胞外液的物理学的(温度、渗透压)、化学的(化学成分、离子浓度、pH值等)、生物学的(体内微生物)因素,家畜的内环境是相对恒定的,生理学上称为“体内平衡”或“内稳态”(homeostasis)。通常所说的家畜环境,一般是指外界环境。家畜的外界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两大类。自然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学特性。人类社会环境是指与动物生活、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业制度、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畜牧场生产工艺、饲养管理、对家畜的选育和利用、设备条件、技术水平、产品的储运加工等,家畜的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家畜在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中,靠自身的适应机构(包括动员应激机制)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持其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但其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变化超出其适应范围时,则体内平衡遭破坏,生产力和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读书人网 >农林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