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DSP技术原理及应用教程(第2版)

发布时间: 2010-03-10 05:36:12 作者:

 DSP技术原理及应用教程(第2版)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页码:382 页
出版日期:2008年07月
ISBN:9787810776066
条形码:9787810776066
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普通高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DSP技术原理及应用教程》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发展、特点和种类,介绍TMS320系列DSP中的C2000、C5000、C6000及C5000+RISC系列的主要性能指标和硬件结构组成。其中围绕TMS320C54x DSP芯片,详细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基本概念、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指令系统、系统开发、各种硬件接口电路设计和常用数据/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DSP技术原理及应用教程》的突出特点是内容全面,详略得当,实用性强,适用于高等院校电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DSP技术开发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数字信号处理
1.2 数字信号处理器
1.2.1 DSP芯片的特点
1.2.2 DSP芯片的分类及选择
1.3 定点DSP的数据格式
1.4 DSP芯片的发展及应用
1.4.1 DSP芯片的发展
1.4.2 DSP芯片的应用
1.5 TMS320系列DSP发展概述
1.5.1 TMS320C2000系列简介
1.5.2 TMS320C5000系列简介
1.5.3 TMS320C6000系列简介
1.5.4 TMS320C5000 DSP+RISC
1.5.5 TI公司的其他DSP芯片简介
习题

第2章 TMS320C54x的结构原理
2.1 TMS320C54x的内部结构及主要特性
2.1.1 TMS320C54x的内部结构
2.1.2 TMS320C54x的主要特性
2.2 总线结构
2.3 存储系统
2.3.1 存储器空间
2.3.2 程序存储器
2.3.3 数据存储器
2.3.4 I/O空间
2.4 中央处理单元(CPU)
2.4.1 CPU状态和控制寄存器
2.4.2 算术逻辑单元(ALU)
2.4.3 累加器A和B
2.4.4 桶形移位器
2.4.5 乘法器/加法器单元
2.4.6 比较、选择和存储单元
2.4.7 指数编码器
2.4.8 地址发生器
2.5 片内外设
2.5.1 通用I/O口
2.5.2 定时器
2.5.3 时钟发生器
2.5.4 软件可编程等待状态发生器
2.5.5 存储器组切换逻辑
2.5.6 HPI接口
2.5.7 串行接口
2.5.8 JTAG接口
2.6 中断系统
2.6.1 中断系统概述
2.6.2 中断标志寄存器(IFR)及中断屏蔽寄存器(IMR)
2.6.3 接收应答中断请求及中断处理
2.6.4 重新映射中断向量地址
2.7 流水线结构
习题

第3章 TMS320C54x硬件系统设计
3.1 TMS320C54x硬件系统组成部分
3.2 TMS320C54x的时钟及复位电路设计
3.2.1 时钟电路设计
3.2.2 复位电路设计
3.3 供电系统设计
3.4 外部存储器和I/O扩展设计
3.4.1 外扩数据存储器电路设计
3.4.2 外扩程序存储器电路设计
3.4.3 I/O(输入/输出接口)扩展电路设计
3.5 A/D和D/A接口设计
3.6 3.3 V和5 V混合逻辑设计
3.7 JTAG在线仿真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习题

第4章 TMS320C54x指令系统
4.1 指令系统概述
4.2 汇编源程序格式
4.2.1 汇编源程序语句格式
4.2.2 汇编语言常量
4.2.3 字符串
4.2.4 符号
4.2.5 表达式
4.3 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4.3.1 指令系统中的符号和缩写
4.3.2 指令系统中的记号和运算符
4.3.3 指令系统分类
4.4 寻址方式
4.4.1 立即数寻址
4.4.2 绝对地址寻址
4.4.3 累加器寻址
4.4.4 直接寻址
4.4.5 间接寻址
4.4.6 存储器映射寄存器寻址
4.4.7 堆栈寻址
4.5 汇编伪指令
4.5.1 段定义伪指令
4.5.2 常数初始化伪指令
4.5.3 段程序计数器定位指令.align
4.5.4 输出列表格式指令.drlist/.drnolist
4.5.5 引用其他文件的伪指令
4.5.6 条件汇编指令
4.5.7 汇编时的符号定义伪指令
4.5.8 其他方面的汇编伪指令
4.6 宏语言
4.7 链接伪指令
习题

第5章 TMS320C54x的软件开发与设计
5.1 TMS320C54x软件开发过程
5.2 汇编语言编程
5.2.1 汇编语言程序的编写方法
5.2.2 汇编语言程序的编辑、汇编和链接过程
5.3 C语言编程
5.3.1 C54xDSPC优化编译器
5.3.2 C语言编程链接命令文件的设计
5.4 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
5.5 引导方式设计
习题

第6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6.1 程序的控制与转移
6.2 堆栈的使用方法
6.3 加减法和乘法运算
6.4 重复操作
6.5 数据块传送
6.6 双操作数乘法
6.7 长字运算和并行运算
6.8 小数计算
6.9 除法运算
6.1 0浮点运算

第7章 TMS320C54x的开发应用
7.1 片上外设应用
7.1.1 定时器/计数器编程和应用
7.1.2 多缓冲串口(MCBSP)的应用
7.2 系统应用
7.2.1 FIR滤波器的实现方法
7.2.2 正弦信号发生器
7.2.3 快速傅里叶变换的DSP实现方法

第8章 DSP集成开发环境CCS及其使用
8.1 C5000CodeComposerStudio简介
8.2 0CCS安装及设置
8.2.1 系统配置要求
8.2.2 安装CCS
8.2.3 “CCSsetup"配置程序
8.3 0CCS集成开发环境应用
8.3.1 概述
8.3.2 CCS的窗口、主菜单和工具条
8.3.3 建立工程文件
8.3.4 编辑源程序
8.3.5 构建工程
8.3.6 调试
8.3.7 断点设置
8.3.8 探针断点
8.3.9 内存、寄存器和变量操作
8.3.1 0数据输入与结果分析
8.3.1 1评估代码性能
8.3.1 2内存映射
8.3.1 3通用扩展语言GEL
8.4 仿真中断与I/O端口
8.4.1 用simulator仿真中断
8.4.2 用simulator仿真I/O口

第9章 DSP技术原理及开发基础实验
9.1 概述
9.2 系统安装和启动
9.2.1 实验系统工作模式
9.2.2 插座定义
9.2.3 实验仪开关和插座初始状态
9.2.4 DSP对系统各模块的资源分配
9.3 0CCSC5000使用及DSP指令实验
9.4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实验
9.5异步串口实验
9.6硬件中断实验
9.7定时器实验
9.8源程序

附录A TMS320C54x指令表
附录B TMS320系列产品命名
附录C 条件指令所用到的条件和相应的操作数符号表
参考文献
……
序言 数字信号处理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学科之一,尤其是在20世纪末,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逐步成熟和研究内容的日益广泛,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市场的巨大需求,使得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及其工程实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是工程实现的关键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的使用遍及通信、雷达、声纳、生物医学、机器人、语音和图像处理、虚拟现实及自动控制等领域。在未来数字化技术发展进程中,数字信号处理器将以其独特的数字信号处理优势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普及。
在生产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全球企业中,美国得克萨斯州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多年来一直占据较大的DSP市场份额,并且正在逐年扩大。TI公司的TMS320系列DSP一直是全球广泛使用的数字信号处理器之一。尽管每个公司的DSP芯片在结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上有所不同,但概念上是相通的。本书以TI公司的TMS320系列DSP为基础,详细介绍了DSP技术及其应用,并给出了典型应用实例。在TMS320系列DSP中,TMS320C5000系列 DSP中54x是目前比较流行的DSP芯片之一,其结构、使用的开发工具和环境也具有代表性。
本书以TMS320C5000系列 DSP为代表,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基本概念、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以及工程应用的实现及使用开发方法,力求使读者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举一反三,了解和掌握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及其应用。
全书共分7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的发展、DSP的特点、种类以及TMS320系列DSP中的C2000、C5000、C6000及C5000+RISC系列的主要性能指标、硬件结构及组成。第2章是DSP应用设计的基础,详细描述了TMS320C54x DSP的结构原理。第3章主要介绍了TMS320C5000系列 DSP应用环境的硬件系统设计和各种硬件接口电路的设计。第4章以TMS320C54x为例,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指令及使用,包括寻址方式、汇编语言指令和汇编链接伪指令系统以及宏汇编语言。第5章主要介绍TMS320C5000系列 DSP的软件开发与设计。其中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使用的汇编语言编程方法、C语言编程方法、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及Bootloader方法。第6章是数字信号处理器的开发应用,主要介绍了片内外设的设计与应用方法以及系统应用方案和实例。第7章是DSP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及使用环境,主要介绍了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中CCS5000的使用。书中附录给出了54x DSP指令系统列表和TMS320系列产品的命名方法。这些都是学习与设计当中可参考使用的。
全书由刘艳萍主编。第1~第4章及附录内容由刘艳萍编写,第5~第7章由贾志成、李志军、王宝珠和刘艳萍共同编写。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文摘 插图:

读书人网 >电子与通信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