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页码:14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8月
ISBN:7502775390/9787502775391
条形码:978750277539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水产健康养殖新技术丛书,水产养殖系列丛书,农家书屋系列丛书
内容简介 《中华鳖健康养殖实用新技术》内容简介: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鳖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农村,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养鳖致富之路。全国各地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成果。
作者简介 轩子群,男,生于1968年2月,1988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水产学校,现任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山东天神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养殖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过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草鱼营养需求的研究”、“中华鳖营养需求及养殖的研究”等科研课题,特别是在中华鳖的营养需求、水产动物配合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20余篇。
编辑推荐 《中华鳖健康养殖实用新技术》: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农业部联合推荐全国服务“三农”优秀图书,“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最实用的养殖技术,最健康的养殖模式,真正为养殖户打造的丛书。
目录
第一章 中华鳖人工养殖概述及其生物学特性
第一节 中华鳖人工养殖概述
第二节 中华鳖的外部形态特征
第三节 中华鳖的生态习性
第二章 养鳖场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第一节 养鳖场的规划
第二节 养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第三节 温室的设计与建造
第三章 中华鳖的人工繁殖
第一节 亲鳖的选择与培育
第二节 采卵与人工孵化
第四章 中华鳖养殖新技术
第一节 稚幼鳖培育
第二节 成鳖养殖
第三节 养鳖生产各月饲养管理要点
第五章 中华鳖的营养需求与饲料
第一节 鳖的营养需求
第二节 鳖的常用饲料
第三节 动物性活体生物饵料的培养
第四节 提高饲料效率的方法
第六章 中华鳖病害防治
第一节 中华鳖发病原因及特点
第二节 鳖病的预防及给药方法
第三节 中华鳖常见病害防治
第七章 中华鳖的捕捞与运输
第一节 鳖的捕捞
第二节 鳖的运输
附录
附录1 中华鳖养成技术规程
附录2 GB11607-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渔业水质标准
附录3 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附录4 鳖用饲料营养成分
附录5 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附录6 相关饲料厂商与技术支持
……
序言 中华鳖,亦称甲鱼,是一种用肺呼吸的爬行动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健身之功能,其全身各部均可入药,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美味佳肴和保健食品,其经济价值居各类淡水水产品之冠。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养鳖业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农村,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养鳖致富之路。全国各地的水产科技工作者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成果。为了推广这些先进的养鳖技术,使更多的人通过养鳖致富,更好地促进养鳖业的发展,我们编写了本书。
编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综合了国内中华鳖养殖最新成果。本书集我国传统养鳖方法与现代新技术为一体,通俗易懂,科学实用,可供广大中华鳖养殖户、养殖企业及相关水产科研人员、水产技术推广人员参考使用。
鉴于本书编写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雅正。
文摘 插图: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试验人工养殖中华鳖,并对中华鳖的生态习性做了仔细地观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吸收并引进了日本的人工养鳖技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开始进行控温养鳖试验。一方面由于中华鳖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不断地被人们所认识,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市场上对中华鳖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国内外市场十分畅销;另一方面野生中华鳖的产量越来越少,市场供求矛盾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从而激发了我国养鳖业的发展。据有关报道,在20t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养鳖户不足2000家,1993年发展到5万家,产量达到4427吨,1994年产量上升到9360吨。后来虽然受到病害等问题的挫折,市场受到了影响,但是经过整顿之后,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健康、无公害养殖技术,养鳖事业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道路。年产量逐年增加,从20世纪末的6万~9万吨,增加到21世纪初的11万~16万吨,2006年我国养鳖产量达到了18.93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
人工养鳖是一种经济效益很高的养殖业,对于一些具备优越自然条件的山区来说,发展人工养鳖事业,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同时养鳖也是一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产业,一些发展较早、具备了养鳖的基本条件,较全面地掌握了养殖技术的养殖户,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一些缺乏养鳖技术,又盲目上马的养殖生产者,却遭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总之,目前我国养鳖业是喜忧参半,因此普及推广实用的健康养鳖技术,推广新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使用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