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页码:152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
ISBN:7508240413
条形码:978750824041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修订版)》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居如生高级工程师编著并修订。其内容是在第一版基础上,根据平菇栽培技术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增添了绿色食品的要求,无公害生产操作技术,平菇新品种"秀珍菇"、"白灵菇"的栽培技术,食用菌生产向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转型,以及通过网络汇集的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近年来关于平菇生产的新论述、新经验等。《平菇高产栽培技术(修订版)》技术先进,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易懂。适合食用菌种植户、食用菌生产场和加工厂工作人员阅读,亦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编辑推荐 《平菇高产栽培技术(修订版)》被评为人国农村青年最喜爱的科普读物,《平菇高产栽培技术(修订版)》总印数已达27万册以上。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平菇的分类及自然分布
二、平菇的营养价值
三、平菇的生产历史及发展现状
四、平菇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平菇的生物学特性
一、平菇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一)菌盖
(二)菌褶
(三)菌柄
二、平菇营养与繁殖器官的形成过程
(一)菌丝体的形成过程
(二)子实体的形成过程
三、平菇的生活史
(一)单核(初生或一次)菌丝
(二)双核(次生)菌丝
四、平菇的生存环境条件
(一)碳源
(二)氮源
(三)温度
(四)水分和湿度
(五)空气
(六)光照
(七)氢离子浓度(pH值)
第三章 平菇的菌种生产
一、灭菌设备
(一)高压蒸汽灭菌锅
(二)简易常压灭菌锅
(三)常压灭菌灶
二、接种设备
(一)接种室
(二)接种箱
(三)超净工作台
(四)电子灭菌器
(五)接种帐
三、常用培养基
(一)培养基的分类
(二)培养基(料)的配制
四、菌种分离与培养
(一)菌种分离
(二)菌种分级
(三)菌种扩大繁殖
(四)菌种培养的一般要求
(五)菌种培养、扩制方法
第四章 平菇的人工栽培
一、栽培场地
(一)室内(菇房)栽培场地
(二)室外(露天)栽培场地
二、栽培原料
(一)主料
(二)辅料
三、栽培品种与季节
(一)栽培品种
(二)栽培季节
四、培养料的投量与菌种的播种方法
(一)培养料的投量
(二)菌种的播种方法
五、栽培技术
(一)短段木(枝束)栽培
(二)代料栽培
(三)秀珍菇栽培
(四)白灵菇栽培
第五章 平菇的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一)平菇黄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二)华东地区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
(三)菇安消毒剂及其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
二、药剂
(一)菇安消毒剂
(二)必洁士复方消毒剂
(三)立信菌王
(四)菇丰
(五)菇净
(六)克霉灵
第六章 平菇的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二、加工
(一)干燥法
(二)盐渍法
(三)平菇泡菜
(四)速冻平菇
(五)鲜菇上市前的预处理
附录
一、平菇行业标准
二、常用培养料碳氮比例表(干)
三、食用菌生产中使用酒精的稀释浓度与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
文摘 插图:

一、平菇的分类及自然分布
我国有着丰富的食用菌、药用菌类资源。千百年来,人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珍贵、美味的菌蕈,平菇就是其中之一。早在我国宋代,朱弁在《谢崔致君饷天花》一诗里就赞美了天花蕈(平菇)的风味。
平菇是商品名,也是我国食用菌生产者惯用的名称。它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侧耳属。通常所说的平菇,是侧耳属和亚侧耳属不同种类的通称。
侧耳属类的子实体成熟时,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伸至菌柄,形似人体的耳朵。
平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从热带到寒带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都有生长。其种类很多,除1~2种有毒外,绝大多数都可以食用。
平菇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木腐生菌类,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野生的平菇多在深秋至早春甚至初夏簇生于杨、枫、榆、槭、枸、槐、栎等阔叶树的枯木或朽桩上,或簇生于活树的枯死部分。
平菇根据其形态特征,所需生态环境,发生季节,着生树种,所具味道,引进地名等的不同,其各自的名称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