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0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7302187444/9787302187448
条形码:978730218744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清水谭木
内容简介 《新闻与社会的交响》是作者在清华同读书、教书、著书之余的部分随笔文字,涉及社会与新闻诸方面的原初思考,体现了一位新闻传播学者的治学旨趣,带有鲜活而深沉的思绪。对一般读者来说,不仅具有阅读趣味,而且得见一条把握新闻与社会的思路;对新闻传播学子来说,则可以作为开启专业学习的指南,循此探索自己的专业发展与人生进取之路。
目录
序
屐履清音
湘行杂忆
南疆腹地漫游记
走马河西
放歌陕北寄情延安
悉尼印象
演说奏鸣
把握批判学派的三个维度
当下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文化政治与文化领导权:兼谈当下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
政治素质文化底蕴实践意识
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代中国
著述心弦
如有来生还上清华
我们的光荣与梦想
敬畏历史珍重传统
新闻的“精气神儿”
飞鸿回旋
谈学术
谈世事
谈书籍
谈人生
谈专业
谈逸兴
学堂余韵
课下杂谈
专业纵横
书里书外
社会话题
学问八阕
第一讲一个关键点
第二讲一组关系链
第三讲误区与问题
第四讲学界与学风
第五讲研究与方法
第六讲谋篇与写作
第七讲细节与规范
第八讲讨论与总结
后记
……
序言 我与李彬先生的交往始于2001年的初秋。那时,我刚从上海华东师大调入清华,因担任本科生的班主任,被安排去京郊的昌平参加为期两天的培训。我和李彬是同屋,午休时见面寒暄,我才知道他也刚从外校调入,而且我们两家居然住在西南小区的同一幢住宅楼内。他虽治新闻传播专门之学,但也淹通文史,于经史、辞章、小说多有涉猎,故而虽是新识,却有重遇旧友的亲切。本来我们约好晚上畅叙一番,但下午的会刚一结束,我就因事提前返校,我们的再度见面被推迟到了几个月之后。
一天晚上,李彬忽然给我打来电话,问我能否来家中喝酒聊天。我当时正在家中枯坐,一闻此言,当然喜出望外。原先在上海时,朋友间亦有携酒登门,期在必醉的习惯,可是当晚李彬带来的却是两瓶啤酒,我就猜测他其实意不在酒,在乎言谈之乐也。李彬先生果然博识多闻,谈锋所及,皆有会心之论。约两周后,我依礼回访,他让我见识了他的音乐唱片收藏,并一起聆听了《红色娘子军》的片段。由于我们都是音乐爱好者,那晚的话题几乎全部与音乐有关。他喜欢欧洲古典音乐,也不排斥中国传统音乐及现代民歌。在即将面世的这本学术随笔中,李彬先生亦有专文谈及赏乐之快,且每组文章均用音乐术语标题。
文摘 插图:
后记 2007年春末,笔者参加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次研讨会,住在虎踞龙盘的钟山脚下。此情此景,颇似《兰亭集序》的意境:暮春之初,会于…阴,群贤毕全,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会议期间,老友新朋把谈甚欢。一日,与北京某出版社编辑闲聊,话题集中在拟议中的新闻传播类图书。不知不觉谈及三个选题,包括修订再版廿惜分先生主编的《新闻学大词典》和本书所属的一套学术随笔。
关于这套学术随笔,当时我谈到眼下不少出版社都开始属意新闻传播类罔书,想邀集各路知名学者加盟。然而,“成名成家”的人士早已诸务缠身,分心乏术.恐怕难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新的、专业著述的“系统工程”。不过,他们手头或许有些现成的未刊文字,与严谨规范的专某著相比,多为随意率性之作,风花雪月之属。这些文稿虽无“宏大叙事”之淹博,却有“私人叙事”之轻灵;虽不像一江春水向东流,浩浩汤汤,一气呵成,却不乏万顷波光、闪闪烁烁的思想火花。总之,应该更能体现学者的治学旨趣与人生境界,更带有鲜活的灵感与深沉的意绪,对读者来说也许更有阅读的兴味。另外,新闻传播的高头讲章已是汗牛充栋,读者也面临“审美疲劳”,如果能够出版一‘批清新活泼之作,说不定会收到别样的效果。
由于这个机缘,回后就开始考虑这个选题。好在自己2001年任教清华以来,坏境清幽,心境恬淡,于教书、读书、著书之余,确有一些零零散散、不登大雅的随兴之作,日积月累,渐成规模,总数不下50万言。如今,借机整理,去粗取精,编为一册,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