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花舍邮局

发布时间: 2010-03-11 06:17:56 作者:

 花舍邮局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197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00793057/9787500793052
条形码:978750079305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薛涛作品坊

内容简介 收入《花舍邮局》的中篇童话《正午的植物园》、《打开天窗》和《蒲公英收购站》等作品,也都以本土化精神构思谋篇,展现了浓郁的地域特色,以民族化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真纯的友谊、唯美的情调、古典东方文化的魅力。薛涛坚持本土写作、捍卫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的另一个表现是语言的运用。他的语言是凝练、形象,有节奏感,民族化,个性化的。他善于将本土的生活语言提炼加工、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含蓄风趣、淳朴生动,富有个性,充满好奇、幻想、仁爱的童趣,并留有空白,显示了汉语的魅力,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薛涛就是这样源自生活、源自传统文化。源自丰富的想象,以张扬着高贵民族品格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守望着儿童本真的精神世界,守望着纯美的文学领地,守望着儿童本位,并体现着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中“人类应该把他拥有的最好的精神给予儿童”的精神,坚守本土、立足民族,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简介 薛涛,1971年3月生于辽宁昌图。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儿童文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政协委员。 曾出版长篇小说《精灵闪现》、《废墟居民》、《泡泡儿去旅行》以及“山海经新传说”系列等。先后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奖等奖项。多篇作品选入大学、中学语文教科书。
编辑推荐 《花舍邮局》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薛涛自述
有些读者一定是为我的文字而生。不必多,有那么一两个就够了。
因为许多年前,我也为他们而生。
我要找到他们,便提笔写作。他们也要找到我,便去书店翻来翻去。不然,你们,还有我,不是太寂寞了吗?
读者被我选择,我被读者选择。我愿意写这样的,你们愿意读这样的。谁也别讨好谁,谁也别勉强谁。
写作与阅读,两厢情愿。
目录
前言 金牌作家们的倾心奉献徐德霞
序薛涛的儿童文学世界赵郁秀
小说
我家的月光电影院
蓬镇纪事
末班车
迷航
临时爸爸
空空的红木匣
黄纱巾
惊喜
花舍邮局
旱冰鞋
稻场笛声
爸爸蹲在花园里

童话
亦亦的梦
阳光的眼睛.月光的眼睛
散文
养狗记
想念虫子和草
我想起那把刀了
我的文学启蒙老师
我把第一本书丢了
深夜搬书
黄海深处岛国
给书“分房子”
后记
短篇,我的家底
……
序言 做《儿童文学》杂志主编,常和读者有交流。听说我们要出版一套“《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有位小读者就和我进行了一场对话。她叫阳阳,是一位可爱的五年级小学生,率真、活泼,对文学有一种痴迷的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读《儿童文学》杂志,是我们杂志的铁杆“粉丝”。
阳阳:徐老9币,您主编的《儿童文学》可好看了,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订了。听说你们要出版一套“《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我们好多同学都特别高兴,但也有一些同学觉得有《儿童文学》就足够了,没必要再搞什么书系。你们为什么要编这套书呀?
文摘 小说
我家的月光电影院
我家的露天电影院只演了六天,电影院不在了,月光还照耀着我家的院子。
——题记
第一天
那天放学,发现胡同口槐树里的蝉不叫了。问树下的擦鞋老徐,老徐爷爷告诉我,立秋了,这些小东西就老实了。闹了一个夏天突然没有声音了,就觉得要有什么事情发生。
晚上,赵叔叼着长长的烟卷来了,告诉爸爸造船厂他们的车间大检修,这两个月不用上班了,工资发百分之五十。
爸爸把赵叔的烟卷折下一半,点着长长吸了一口,“嘿,不错啊,自由了……”
我正在写作文,题目是“金色的秋天”,撕了六页纸,才写出这样的开头:“在秋天里,农民伯伯高兴地收割果实,工人叔叔兴高采烈地加班加点……”爸爸放假了,去哪儿加班加点,开头还得重写。
我扔了铅笔,凑过去,“爸,是不是下岗啦?看你那样子就是下岗了。”
爸爸打起精神,眼睛也明亮起来,“没听清楚吗?是短期检修,-入冬咱就又上班了。”
“啊,是这样,那你蔫什么呀?”我歪头看着爸爸。
爸爸马上挺直了身子,“谁蔫了?这不是好好的吗?”
这还差不多,像个男人。
晚饭时妈妈也听说了爸爸的“悲惨遭遇”。妈妈劝爸爸,那就闲着,有机会再干点儿别的。我向全家保证,以后每顿饭吃半饱,宁可饿死也不再买零食。爸爸嘿嘿笑了,说:“你混那么惨要我还有什么用。”妈妈也笑了,让我别捣乱,赶紧写作文。其实我心里明白,以后我们得靠妈妈在服装厂工作的收入了。我和爸爸,两个男人,让一个女人养着,真惨啊!
后记 我跟短篇小说的感情非同一般。如果我的文学历程也算一部编年史的话,我肯定把最好的章节给了短篇小说。我对世界的认识止于平原的边缘,也始于平原的边缘。那时候,我们一家逐住在生满花革的大平原上。有一天,舅舅带着我穿越平原,一直走到了平原的边缘。我原以为,世界到这里便终止了,可是平原的边缘接着大山的脚,不知道前面有什么等着我。舅舅指着面前的绿色屏障跟我说,姥姥家在里面藏着呢……短篇小说就像带我穿越平原的舅舅,它让我初尝了文学的妙致.又带我赶往新的领地。我接触文学,最初的感动和惊喜部是短篇小说赐予我的。蒲松龄、冯梦龙、鲁迅、欧亨利、莫66桑,都德……他们的文字,让我对文学心生好感。我的文学底子,除了中国舌典文学的滋育,便靠古今中外那些短篇小说的养分了。
读书人网 >儿童/青少年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