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41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9787108033116
条形码:978710803311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新知文库
内容简介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内容简介:1933年至1945年间,希特勒在德国以至整个欧洲没收、强买了许多艺术品,计划在其家乡建造艺术博物馆。德国战败后,当同盟国要求将被劫掠的艺术品物归原主时,191件珍贵的藏品却不翼而飞。《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展示了这些遗失的艺术品的图片,追索和争夺的战争并没有结束……
作者简介 哈恩斯-克里斯蒂安罗尔(Hanns Christian Lohr),德国波恩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自2002年至今在柏林自由大学国际文化公共媒体交流史研究室工作,著有本书及《铁腕收藏人:赫尔曼戈林的搜罗》。
编辑推荐 《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目录
鸣谢 1
一、林茨收藏的研究 1
二、作为画家和艺术品收藏人的“元首” 9
三、注入旧收藏中的新血液——维也纳序幕 20
四、汉斯-波色年代——幻景和攫获 35
五、赫尔曼福斯年代——“元首”的主管 53
六、同盟国对艺术品的管理 70
七、美国大兵是艺术品劫匪吗? 88
八、林茨特别任务的收藏 100
九、艺术品的来源和提供 119
十、艺术品商人——帮凶和同谋 134
十一、艺术品的下落——归还 161
十二、收藏者的风格 184
十三、林茨特别任务——幻景和罪行 207
附录 遗失的林茨特别任务的艺术品目录 217
译后记 414
……
文摘 插图:

希特勒以他的这种艺术观念论证他的美学偏好,他要求美术创作遵循现实主义,首先是出于政治的理由。他宣称:“德意志的就是明了的。”他的这句话后来还让人作为一条所谓的格言加以传播。作为他的论点的例证,他推崇德国浪漫派画家,认为他们是一种“真实的”“最美好的”代表。
在其美术人种政治观念之外,希特勒还有一个进一步的信念。希特勒相信,一个时期的艺术家的地位,就是那一时期政治强弱的反映。例如,在这个意义上,他把他钟爱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与那一时代意大利国家的高度政治位势相联系。希特勒关于历史发展的一知半解,并没能妨碍他在逻辑三段论上把政治与艺术置于相互关联中。因为政治在艺术中表达自己,艺术反过来促进、加强国家政权,但是他却完全忽略了艺术发展的基础永远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这种艺术与政治的简单并列以及关于两者相互影响的信念,反映了希特勒内心深处的真实:一个民族主义者,试图用意识形态和艺术去推行政治。因此,后来希特勒曾预言在他的统治时期将出现“一个德意志前所未有的艺术盛况”就绝非偶然了。
这一政治目的就是希特勒建造德意志艺术大厦的动机,希特勒称它为“第一个宏伟项目”。这座新建筑和其中展出的艺术品,应当展示新近成功地夺得的政权。与原来的想法——建国家博物馆主要展出19世纪的艺术品——相反,在慕尼黑主要是展示当代艺术。希特勒将展厅开幕的时间确定在1937年夏天,他召集成立了一个委员会来确定哪些画作将在这个新的博物馆展出,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代替其死去的丈夫监管这座建筑的格尔蒂特鲁斯特。
评审委员会必须在呈送的1.5万幅画作中进行挑选,但当他们将初选结果汇总上报后,却引起了轩然大波:希特勒不满意这个挑选。根据他的意见,初选中包含有不够格的抽象派作品。为此他和特鲁斯特夫人激烈地争吵,致使这位女建筑师在开幕式的前一天放弃了她在委员会中的职务。希特勒于是委托他的摄影师和艺术品经纪人海因里希霍夫曼来做展览的负责人。霍夫曼的选择通过了希特勒的审查,他把很多阿道夫齐格勒(AdolfZiegler)的作品放入展览中,齐格勒那时正是“帝国美术协会”的会长,这些作品中有例如《四元素》的三联画幅,后来希特勒把它买去挂在“元首大楼”的壁炉厅里。齐格勒偏爱画裸体女人,为此他得了一个颇为讥讽的绰号——德国阴毛大师。希特勒对这次展品的挑选非常满意,因此把这个计划
……
后记 翻译本书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挑战,因为它要求我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以及当时德国、奥地利等的情况有更多的了解。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曾得到德国作家乌韦赫尔姆斯(uweHerms)、德国汉学家艾克查艾克(EikeZtschack)耐心的帮助;本书作者哈恩斯罗尔对我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感到,仿佛他一直和我们在一道工作。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我们的德文水平和对历史的了解程度有限,译文肯定存在不足或错误,感谢读者予以指正。
翻译之前曾与作者商定,鉴于原书的注释多是引文出处,故不予翻译。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关人员对本书翻译工作的关怀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