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香港中西交汇奇迹地

发布时间: 2010-03-12 03:08:51 作者:

 香港中西交汇奇迹地


基本信息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页码:19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4月
ISBN:7119043811
条形码:97871190438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内容简介 香港这个城市的特色,在于其既有中国的传统精粹、亦相容西方的文化特质,这种既中且西的香港文化特点,具体地体现在这个城市的城市地标及饮食文化上。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印记,也是在中西文化交汇、冲南所带来的产物。
本书的图文将以香港开埠百多年以来的历史作经纬,游历城市 地标及了解利落独特的饮食文化,带领读者从多角度了解到在中西文化交汇下,香港如何从一个小小渔港变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及金融中心,从而了解这颗东方明珠独特的社会环境及演进过程。
编辑推荐 香港这个城市的特色,在于其既有中国的传统精粹、亦相容西方的文化特质,这种既中且西的香港文化特点,具体地体现在这个城市的城市地标及饮食文化上。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印记,也是在中西文化交汇、冲击所带来的产物。
本书的图文将以香港开埠百多年以来的历史作经纬,游历城市地标及了解香港独特的饮食文化,带领读者从多角度了解到在中西文化交汇下,香港如何从一个小小渔港演变为今天的国际大都会及金融中心,从而了解这颗东方明珠独特的社会环境及演进过程。
对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如果进行掠影式的了解并不难,但要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国,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在这方面,“全景中国”系列丛书希望能给读者,尤其是外国读者提供帮助。这套系列丛书的突出特点,是以省、市、区为单元,编辑出版若干册,每册独立成书,从不同的角度,文图并茂,介绍各地最具特色的看点。读者通过这些看点了解当地真实鲜活的日常生活、多彩的社会面貌、发展中的经济状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资讯等。
目录
第一部分:建筑话当年
英国殖民地管治印记
前港督府(香港礼宾府)
立法会大楼
终审法院
前英军三军司令官邸:茶具文物馆
……
文摘 书摘
最具代表性之英国殖民地政权象征,非前港督府(现香港礼宾府)莫属。
前港督府位于中环半山上亚厘毕道,是大部分英国派驻香港总督的官邸,始
建于1851年,历时4年峻工。1891年,港督府再扩建东面新翼,即今日之宴
会厅。英治期间驻港的28位港督中,有25位均居于港督府。而1941年至1945
年日军占领期间,港日政府依然以港督府作为日本政权的总督府。
港督府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它属于英国乔治时代的建筑
,但却在英式的建筑上揉合了适合亚热带地区的大型窗户和阳台。
其后历任港督一直对该建筑进行过增建和改建,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要
算是在日占期间由日本工程师藤村正一在中央加建一座塔楼,屋顶亦由欧洲
式改为日本式。
时至今天,香港主权已回归祖国。第一任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没有以此
为官邸,港督府遂改名为香港礼宾府,用以招待来自各国的政要、举办大型
政府活动,以及举办政府颁授勋章仪式之用。不过,随着新任特区行政长官
曾荫权的上任,礼宾府再次成为特区首脑官邸。该建筑现正再一次进行修建
,其中包括加建一个小鱼池以饲养曾荫权心爱的锦鲤。
另外,前港督府于杜鹃花盛开的三、四月间,将会对外开放,供市民观
赏杜鹃花。现时每年港督府开放次数已增加至每年四次,开放日门券收益多
作慈善用途。
小故事
☆香港主权于1997年回归祖国,在为港督府重新命名的事情上发生了一
段小插曲。香港特区政府曾提议将港督府命名为“前港督府”,后想除去英
国殖民地政府气息而建议命名为“紫庐”,取自建筑物上呈深紫啡色的屋顶
。其后因“紫庐”之称与其它的住宅或建筑物的名字相似,且“庐”与“牢
”同音,故得不到社会各界的认同,最后改称为“礼宾府”。
☆作为政府最高领导人的官邸,关于礼宾府有秘密通道的种种传说时有
所闻。其中一个关于礼宾府的传说,认为礼宾府有一条秘密的地下通道,可
与中环的汇丰银行总部和金钟的添马舰海军基地(今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
队大厦)相连。
☆对于风水学这个传统中国的古老学问,不少外国人有着极浓厚的兴趣
。相传当年兴建港督府时,英国人亦曾请风水高人指点,选择背靠山脉面向
海港的现址兴建。其中,传说礼宾府曾在20世纪80至90年代期间,因中国银
行在香港中环兴建了一座呈尖角状的香港中银大厦,当时的港督
……
读书人网 >地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