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牛顿

发布时间: 2010-03-12 08:08:32 作者:

 牛顿


基本信息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页码:12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5月
ISBN:7536546319/9787536546318
条形码:97875365463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内容简介 《牛顿》是系列丛书中的一本,《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目录
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腓特烈”舅舅
无邪年华
最底下的那块石板
园丁布特纳
万绿丛中一点红
初露锋芒
情有独钟
上帝的奇异创造
腓特烈大帝练兵记
从虚幻到真实
哪一颗星星属于舅舅
寸草心
历史的无情重复
迎接新世纪
悠悠故人情
纵横驰骋
永远的数学王子
……
序言 谁都喜欢听故事。记得我小时候总是央求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
故事具有那么大的魅力、魔力,是因为故事有着生动的情节、有趣的细节。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一再重印,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并在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五十年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这些成功就在于这套书是一个专门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会”,是一位擅长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大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普通人的眼里,科学家仿佛总是一板一眼、高深莫测,总是工作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实验室里,是一群最没有故事的人。我曾经细细查看过《科学家辞典》,发现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学一博士一教授一贡献”。然而,《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却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来科学是那么有趣,科学探索如同福尔摩斯破案,科学发现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科学之路如同密林小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可以说,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
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用一连串的故事,诠释科学精神,歌颂先辈风范,展现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还道出一个真理:科学无世袭。科学摈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框框。科学的勋章可以奖赏给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初生之犊还是年已花甲,不论你是清贫子弟还是富家儿女,不论你是七尺男儿还是纤纤女子,不论你是无师自通还是学历高深,条件只有一个——用你的才智创立新学说,发明新技术。科学无世袭,科学的皇位人人可坐。谁努力谁就可以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文摘 科学巨星的诞生
1642年12月25日,欢乐的圣诞节早晨,教堂的钟声召唤着男女老幼到教堂去做祈祷。这个时候,在英国离伦敦不远的林肯郡,一个名叫乌尔斯索普的村子里,一颗未来的科学巨星降生了。但是此时这只是一个只有五斤多重的小婴儿,微微的气息,啼声嘤嘤;年轻而虚弱的母亲,面色苍白,疲惫地躺在床上。
屋子里一片慌乱。两个惊慌失措的老接生婆,急急忙忙地到哥尔斯特沃茨去请医购药。她们一路走一路嘀咕:“这可怜的小东西活得了吗?他的妈妈——可怜的哈丽特,一个多么善良的女人啊!刚刚经受了死去丈夫的灾难,还能有心思照料好这个先天不足的孩子吗?我们这两个老婆子,恐怕会白跑这一趟了。等我们回来时,这孩子如果还活着,那真是一个奇迹了……”
她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初生的孩子——艾萨克牛顿,后来竟会在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上作出卓越的贡献。
后人总是应该感谢这两个老婆婆的。她们的劳累没有白费。正当这婴儿在襁褓中挣扎的时候,她们带回了救命的良药。小牛顿终于活下来了。他母亲的身体也渐渐康复。在母亲的精心照料和哺育下,小牛顿的体重一点点增加起来。
小牛顿一天天长大。这个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的生命,又一天一天踏进不幸的童年。
牛顿的父亲,艾萨克牛顿,是一个身体强壮、朴实、勤劳的农夫,靠着祖上传下来的小小地产,以耕种为生。他不算富裕,在三十多岁时,才和邻村一个名叫哈丽特爱斯考的女子结了婚。婚后不久,他便在一场急性肺炎的袭击下死去了。年轻的哈丽特承受着精神上的极大打击,顽强地支撑着活下来。丈夫死后几个月,小牛顿诞生了。
勤劳的母亲哈丽特,在既无亲友救助又无遗留财产的情况下,只得一面从事耕织,一面帮人做点针线活,弥补经济收入的不足。这寡母幼儿相依为命,在穷困中生活了三年后,贫困交加的哈丽特不得不改嫁。她又和当地一个名叫史密斯的牧师结了婚。牧师不愿意他的妻子带着前夫的孩子。于是,刚刚3岁的牛顿,不得不离开了母亲,生活在外祖母家。
外祖母十分善良。她对这个没有了父亲,又离开了母亲的孩子特别疼爱,非常细心地抚育和照料着他。牛顿8岁的时候,外祖母送他进了小学。牛顿先后在两个乡村小学念书。12岁时,他被送到格兰镇上,在这里读中学。这段时间,他寄居在一个名叫克拉克的药剂师的药店里,由中学校长亨利斯托克先生照管。克拉克夫人是牛顿母亲的好朋友。
幼年的牛顿,并不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孩子。由于从没有得到父亲的教导,
……
读书人网 >传记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