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页码:2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
ISBN:7500082320/9787500082323
条形码:9787500082323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世界历史文库
外文书名:A Concise History of Bulgaria
内容简介 《保加利亚史》虽取名为《保加利亚史》,它一定程度上同样是7世纪时到达巴尔干的保加利亚人的简史,《保加利亚史》的大部分集中在各个不同时期的保加利亚国家,但是,奥斯曼帝国统治保加利亚长达500多年,当时的保加利亚人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不存在保加利亚国,《保加利亚史》不会忽视这一时期保加利亚人的命运。即使在1878年,当保加利亚国重新建立时,保加利亚和保加利亚人之间仍然是有差异的。许多人认为自己是保加利亚人但生活在保加利亚之外。更多的是在保加利亚之外但被保加利亚说成保加利亚人。
编辑推荐 《保加利亚史》:世界历史文库
目录
前言/1
第二版序言/4
第一章 从史前至保加利亚王国建立时的保加利亚/1
第二章 中世纪时期的保加利亚(681-1393)/8
一、可汗统治下的保加利亚(681-852)/8
二、鲍里斯一世统治时期(852-888)和皈依基督教/10
三、西美昂大帝时期(893-027)/15
四、第一王国的结束(896-1018)/16
五、拜占廷统治下的保加利亚(1018-1185)/20
六、保加利亚第二王国(1185-1393)/21
第三章 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保加利亚/28
一、奥斯曼帝国的社会和管理/28
二、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保加利亚人口/31
三、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教会/35
四、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反抗/37
五、奥斯曼帝国的衰落/39
第四章 民族复兴和解放/42
一、觉醒者/42
二、奥斯曼帝国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变化/48
三、保加利亚文化复兴的背景/53
四、文化复兴:教育、文字和文学/56
五、各个保加利亚教会的结构/61
六、为政治独立的斗争和1878年的解放/70
第五章 保加利亚国家的巩固(1878-1896)/80
一、立宪会议和特尔诺沃宪法/80
二、宪法冲突(1879-1883)/83
三、民族问题和与鲁米利亚的统一(1884-1885)/87
四、与塞尔维亚的战争和亚历山大巴滕贝格的废黜(1885-1886)/92
五、摄政和斐迪南大公当选(1886-1887)/95
六、斯塔姆博洛夫时代(1884-1894)/97
七、认识斐迪南大公/103
八、解放后的种族和社会变化/105
第六章 斐迪南的个人统治(1896-1918)/109
一、斯托伊洛夫的现代化方案/109
二、斐迪南个人统治的建立/111
三、社会危机和农民运动的出现(1895-1908)/113
四、马其顿危机和独立宣言(1900-1908)/117
五、巴尔干外交及巴尔干战争(1908-1913)/122
六、保加利亚与第一次世界大战/128
第七章 保加利亚的1918-1944/134
一、1919年和平协议/134
二、农民联盟执政时期(1919-1923)/135
三、民主联盟执政时期(1923-1931)/143
四、秘密军人同盟执政时期(1934.5 -1935.1 )/148
五、鲍里斯国王亲政时期(1934-1941)/150
六、保加利亚与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4)/156
第八章 共产党治下的保加利亚(1944-1989)/168
一、共产党夺取政权(1944-1947)/168
二、非斯大林化与日夫科夫的上台(1953-1965)/178
三、日夫科夫当政时期(1965-1981)/180
四、日夫科夫政权的衰落和垮台(1981-1989)/188
第九章 后极权主义的保加利亚/197
一、去除极权主义的政治组织(1989.11-1990.12)/197
二、构建民主机构(1990.12-1991.10)/201
三、民主力量联盟政府(1991.10-1992.10)/203
四、贝罗夫政府(1992.12-1994.9 )/208
五、经济改革的失败(1989-1994)/209
六、维德诺夫政府与1996年的大灾难/213
七、科斯托夫政府与取得稳定(1997.4 -2001.6 )/219
八、“国王”的政府:通向欧盟和北约之路/231
结语/241
附录1 保加利亚君主可汗/251
第一王国国王或沙皇/252
附录2 保加利亚政府首脑(1879-2004)/254
索引/257
译后记/280
……
序言 在全球化时代,关注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发展的源流、现实和未来,不仅仅是新世纪人文学科的一个重点课题,也是许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强烈兴趣所在。甚至,关注别国热点,不亚于关注自身状况,也已经成为心态开放、视野开阔的许许多多当代中国人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然而,至今我国尚未出版过一套相对完备的世界国别史及地区史丛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虽然陆续推出过一些国别史、地区史,但既无规划,也很分散,而且主要集中在英、法、美、俄、日、德等大国,覆盖面过于狭小,更遑论完备与权威了。为此,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通过深入调研,邀约史学界专家进行多方论证,精心策划组织出版这套《世界历史文库》。
《世界历史文库》主要选收国别史、地区史的通史性著作,以国别史为主体,适当辅以地区史。计划共出版80种,2年内出齐。文库编辑委员会特邀我国世界史学界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顾问,精心遴选著作。编选者和学术顾问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地区的历史只选一种著作,因而要求此一种应是在学界已获得广泛定评的上乘之作,且最好是最新成果,作者应为著名史学专家,原出版者也应是知名的出版机构。原著使用的语种主要是英语、德语、法语、俄语、日语等,中文译者应基本上是史学专业人士或具有较高史学修养的翻译家。总之,学术性、权威性、完备性、可资借鉴性以及可读性,是《世界历史文库》编选出版工作所追求的目标。
显而易见,入选《世界历史文库》的著作,只是给读者们提供了关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历史一种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并可资借鉴的优秀文本。在史学领域里,治史者所拥有的材料、眼光、立场以及才学识见的不同,必然导致历史研究结论与叙述状态的迥异,相信读者们会在阅读研究时注意加以辨别。上下数千年,人类一直在探寻自己的历史,寻找“信史”,追求“良史”,以期获得历史的真相和启悟。
文摘 插图:

奥穆尔塔格试图把保加利亚建成集权制国家,他增加统治者的权力,削弱强大的原始保加利亚贵族的权力。同时,拜占廷基督教是同中央集权的专制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在鲍里斯时,情况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也是导致他在864年做出决定,让他本人和他的全部臣民接受基督教的原因之一。保加利亚的一些贵族反应强烈,他们强调与多神教信仰相联系的分权传统。结果,这些贵族中的52人被处死。
皈依基督教并没有给鲍里斯带来完全令人满意的结果。保加利亚成为拜占廷教会的一部分,但无权拥有保加利亚自己的宗主教(patriarch)或任命主教(bishops)。这在保加利亚加深了人们原有的担忧,因为在保加利亚国内,人们视教会为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如此一来,保加利亚的教会成为拜占廷帝国的一部分,将可以用来干涉保加利亚的内部事务。出于对通过拜占廷教会进行潜在颠覆的担心,鲍里斯向拜占廷的宗教竞争对手罗马方面提出,是否可以提供更好的条件。受命前往的秘密使者询问,教皇是否允许鲍里斯提名保加利亚主教并任命保加利亚宗主教。与此同时,鲍里斯要求对宗教政体和教义的某些要点做出澄清:鲍里斯询问,根据保加利亚的传统,统治者单独进餐,而妻子和侍者要分隔安排在较低的餐桌,这是否可以继续?在什么时候允许打猎?星期日能否性交?罗马教会对这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是宽容的,这使鲍里斯受到鼓舞。但是,在宗主教和次一级主教任命这样关键的政治问题上,罗马教会没有答应。罗马教会在拒绝允许世俗权力任命主教方面和拜占廷一样固执;罗马教会也不允许保加利亚有自己的宗主教,尽管教皇确实同意允许保加利亚有自己的大主教,但必须由教皇任命。这些条件并不比拜占廷皇帝提供的好多少,因此,鲍里斯没有取得进展。870年,管理保加利亚教会机构的宗教会议由大主教(arcllbish叩)主持,而这位大主教由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提名并任命。
后记 1996-1999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攻读历史学博士时,选择的论文题目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罗马尼亚外交政策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深感自己在东欧历史知识方面的欠缺,自那以后,一直关注东欧史的研究。因此,当王加丰先生让我做点翻译时,我选择了《保加利亚史》。
本书的翻译得到王加丰先生的鼓励和帮助,他的指点使我避免了许多错误,谨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的翻译参考了埃文斯著黑龙江大学英语系翻译组译的《保加利亚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译者们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深为感动。附录1的校对参考了陈志强先生著的《巴尔干古代史》(中华书局2007年版)。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网络上有许多默默无闻的研究者在探讨中世纪时的保加利亚,他们的研究使我受益许多。
本书的翻译是集体合作的结果。前言、第一、二、三、四、五章、结语和索引由周旭东翻译;第六章和附录由鲁姣姣翻译;第七章由黄晨曦翻译;第八章由吴军伟翻译;第九章由王小军翻译。全书最后由周旭东统一校对。
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加上时间也较为仓促,书中肯定存在不少问题,误译或不能恰如其分表达原意之处,希望读者谅解,并敬请读者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