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用quot;新quot;教孩子:弹性的教育激活聪明的大

发布时间: 2010-03-13 05:53:08 作者:

 用\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534390818
条形码:9787534390814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儿童
丛书名:台湾教养书系,陈文德"潜能开发"作品系列

内容简介 《用“新”教孩子:弹性的教育激活聪明的大脑》以尊重关怀孩子的智慧发展为中心思想,对过去扼杀孩子创造力的教育方式提出诚恳建言。全书分别以科学、教育、生活为导向,介绍大脑与神经组织对人类感官学习的影响,左右脑发展对孩子性格发展的重要性,能让父母师长更了解孩子的学习困难处,进而帮助孩子开发潜能。《用“新”教孩子:弹性的教育激活聪明的大脑》值得对教育有理想的人细细品读教育大师杜威曾说,“教育的目的在生活……教育是生活的改造”。正确的教育并不是一个僵化的答案,而是有弹性的方向。已经迈入新世纪的我们,正面临该改变的关键时刻。资讯科技时代的来临,我们的学习方式应该有所突破革新,如何激发个人的潜能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
努力目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父母与师长欲摆脱旧有价值观的制约,就须掌握幼儿大脑神经发展阶段,活用理解的教学方式,开放自主的学习空间,从“新”教育下一代。
作者简介 陈文德,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后赴日本爱育医院、筑波大学潜修幼教,专攻幼婴教育。曾任台湾社会大学教授、北京医科大学感觉统合教室指导人,现专心教学研发、写作及讲学的工作。
编辑推荐 《用“新”教孩子:弹性的教育激活聪明的大脑》让面对未来的竞争和挑战,孩子必须轻身上路,才能够全力以赴。现有的教育只给孩子旧有的经验和知识,反成了沉重的包袱。开放的教育重在态度,孩子需要培养智慧和勇气,无忧无虑地探索和创造,才有自信心迈向永远的“新”。
目录
专文推荐 开放教育重在态度
前言 又到了彻底叛逆的关键
第一篇 科学导向
1. 人类的潜能是什么
2. 从大脑生理学着手
3. 学习能力的基础
4. 为什么有学习困难
5. 性格和脾性的培养
6. 如何发展左脑的思考力
7. 激发右脑的创新力
8. 人类是个能量体

第二篇 教育导向
1. 父母和老师的角色
2. 从感觉着手
3. 语言的奥秘
4. 迈向地球村
5. 大自然中的数学
6. 生活中的数学
7. 探索和关怀
8. 让孩子认真做自己
9. 拒绝剥削的教育制度
10. 传承和创新
11. 谈幼教育的理论及实务

第三篇 生活导向
1. 亲子沟通的本质
2. 身为老师
3. 开放的学习空间
4. 生活教育
5. 孩子的希望无限
6. 真爱在人间
7. 生活规律绝不是死的
8. 美丽人生不是梦
结语
最需要一群有勇气的父母和老师
……
序言 又到了彻底叛逆的关键
法国大革命启动了世界性的民主潮流,虽带来了流血和悲剧,但人类也因此有机会发展出一套较合理的社会生活模式;五四运动让中国人瞥见了人权的尊严,在疼痛的过程中,仍让所有的华人,内心里蕴藏着这线微弱的曙光。
叛逆是能量的突变,突变是宇宙的创新。任何宇宙能量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都会发生突变。突变是对过去的叛逆,完全脱离过去,如同煮开的水无法还原为生水,蜕变的蝴蝶找不到一丝毛毛虫的痕迹,过去的因缘完全不存在了。
到了叛逆的时刻,就必须勇敢地站起来,即使有风险,也只能心甘情愿了。黎明前常是最黑暗的时期,这是宇宙物理演化的必然法则。
革命前的冲突、破坏、挣扎或许不可避免,但流血的悲剧真的有必然性吗?还是这一切只是人心愚蠢的盲点。不要急着回答,回答得太急,常只是肤浅而受制约的心在反射而已,受制约的心是不清醒的,也是黑暗的和愚蠢的。静静地冥想这个问题吧!
冥想(meditation)和思想(thinking)是不一样的。
思想的背景是自我的经验、知识或意识形态,由此推理出去的一套想法,其中或许也有“新”的发现,但大多仍属“应然”——将自己过去的经验形成理想投射到未来的假想。应然绝非真相,真相只有一个,就是那个正在发生的“本来面目”。本来面目绝非应然,任何应然的思想再伟大,其实仍是局限、陈旧而自我的。
冥想是没有任何成见地面对真相。天道恒动、诸法无常,真相是非常微弱而混沌不清的,只有在完全的宁静和敏锐的冥想中,才能发现真相及其可能的发展。
为什么当今的社会如此混乱?为什么人心如此脆弱而无情?为什么生命必须如此得痛苦和无奈?这些都是真相,不必把责任推给任何人或团体。更不要说这是人性、这是宿命,或责怪某些领导阶层,叹息我们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社会而已。其实这个社会就是你和我,社会只是一种关系,除了你、我、他的关系,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可以看得到、摸得着的社会,我们每个人和这个社会是无分别的。用心冥想这个问题,便能挖出痛苦的根。
文摘 第一篇 科学导向
1.人类的潜能是什么
谈到教育,现代人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开发人类的潜能?得到的答案常是五花八门,听音乐、背诵、按摩、吃药……有些更是荒谬可笑,即使这样还是有人愿意相信,可见潜能开发在人类欲求中的强度了。
但潜能到底是什么呢?一般人总比较倾向于大脑功能指向,如记忆力、运算力、推理力,特别是快速学会各种语言及技艺的能力。然而,要记得多快、多好,才算是发挥潜能了呢?
其实记忆只是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这些记忆或许有助于考试,但对于解决人类生活中难题的帮助则是有限的,更何况孩子即将面对的是复杂又不可预知的未来。
实际生活中,成绩确实不等于成就。许多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很会考试的孩子,经常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进入社会以后的表现,反而不如有活力、勇于叛逆及挑战的孩子。
博闻强识,懂得各种语言,的确在这个社会上会更有生活能力,也会更安全些,但更安全并不等于更快乐。即使记忆力强、学得多的人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天天用心扩展自己实力的,必会疏忽对周围人、事、物的关怀。通常IQ高的,EQ大多不高,能量总是均衡地运作着。更何况在将来的时日,记忆方面的能力可用电脑科技来代替,特别是网际网络的快速发展,将使资讯的搜集、拥有和记忆等能力暴增。
当然,这并不代表多学语言或多累积知识是不好的,只是语言和知识都是工具,它们或许是培养智慧的工具,但知识并非智慧。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工具,智慧则是纯个人性的;知识可以模仿,智慧只能从个人的经验中获得。
禅宗有个公案,据说六祖惠能大师,出身不高,不认得几个字,更不用谈什么学问了。有一天,惠能在市场上听到一位老妇人在诵念《金刚经》,他便停下来,很认真地聆听,只有六句,就让他立刻顿悟,决心修禅,最终成为一代大师。然而,笔者诵念过《金刚经》不下一百遍,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所以能不能领悟成道,问题不在《金刚经》,而是在学习者个体。《金刚经》只是知识,是学习的工具而已。因此能否有智慧,在于学习者本身的接受度和领悟力。这种智慧才是人类真正的潜能,才是值得我们去开发的。
读书人网 >家庭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