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信用评级原理与实务

发布时间: 2010-03-13 06:06:50 作者:

 信用评级原理与实务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20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ISBN:7304034327
条形码:978730403432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信息管理系列,融智大学丛书

内容简介 改革前的经济理论是为了研究、论述、分析计划经济条件下如何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如何运行、发展和管理。经济体制转变了,经济理论需要研究、论述、分析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如何运行、发展和管理的。过去我们把西方的经济理论称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将其完全排斥,实际上那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理论,与计划经济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如今,我们的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那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理论当然也适用于我国了,因此,发达国家的大量的经济理论和著作被引入到我国。对计划经济下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引入的那些经济理论也有不大适合我国国情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经济的运行机制看大体相同。但实际上,各国的市场经济彼此的差别还是存在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差别更为明显。
作者简介 林正平,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顾问、福建中诚信信用评级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福建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福建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福州分行行长、福建省分行总经济师,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州分局局长。长期从事经济、金融工作和宏观政策研究,从事信用评级研究与工作已有近十年,曾任中国人民银行确认的具有信用评级资质的福建省信用评级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在全国性金融报刊上发表过多篇论文。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信用评级的含义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意义及发展
第三节 信用评级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
第四节 借款企业外部评级

第二章 评级机构及中国评级业
第一节 评级中介机构
第二节 评级机构监管
第三节 国际主要评级机构
第四节 国内评级机构
第五节 中国评级业现状与发展障碍

第三章 企业评级概述
第一节 企业评级
第二节 企业评级方法

第四章 借款企业评级实务
第一节 借款企业评级
第二节 企业评级指标体系
第三节 借款企业评级程序
第四节 各行业企业评级分析重点

第五章 债券评级
第一节 债券评级概述
第二节 债券评级制度
第三节 美国企业债券评级方法
第四节 中诚信债券评级方法

第六章 金融机构评级
第一节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
第二节 证券公司信用评级
第三节 保险公司信用评级
第四节 其他金融机构评级

第七章 其他评级
第一节 票据评级
第二节 结构融资评级
第三节 证券投资基金评级
第四节 优先股评级
第五节 主权国家评级
第六节 个人信用评级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相应地,我国的经济理论也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改革前的经济理论是为了研究、论述、分析计划经济条件下如何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如何运行、发展和管理。经济体制转变了,经济理论需要研究、论述、分析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社会资源以及如何运行、发展和管理的。过去我们把西方的经济理论称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将其完全排斥,实际上那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理论,与计划经济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如今,我们的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那些关于市场经济的经济理论当然也适用于我国了,因此,发达国家的大量的经济理论和著作被引入到我国。对计划经济下生活了很长时间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推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引入的那些经济理论也有不大适合我国国情的问题。虽然我国正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从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经济的运行机制看大体相同。但实际上,各国的市场经济彼此的差别还是存在的。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比差别更为明显。其中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一)发展程度和阶段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现代化时期”,那里的市场经济早已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了。例如,金融极其发达,已深入到经济机体的各个细胞。举例而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很少使用现金,而是使用信用卡等金融工具。而我国的市场经济。离现代化还有相当长一段距离,金融业更是如此。现金仍是人们主要的支付手段。
  (二)与市场的关系不同。例如,美国的市场经济更自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很少;而在日本、韩国的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干预就较多。而在我国,至少在目前,政府的干预仍是很强的,远远强过西方发达国家。即使到将来,由于政治体制的不同,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程度可能仍比许多国家强。
文摘 第四节借款企业外部评级
借款企业信用评级用以测度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描绘各银行不同客户的贷款质量及各级别客户之间变动状况,商业银行可进而建立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进行资产分类、资产组合、准备金计提和预期损失测算、资本充足率计算、经济资本配置,以及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设计,实现KYC一体化风险管理。目前全球银行业把它视为推动贷款程序化的引擎,成为开展信用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2004年7月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授信工作尽职指引》,也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内部评级。本节着重针对目前中国已经实践多年的借款企业外部评级,但还缺乏全社会统一认识的问题作进一步阐述。一、外部评级的定位及服务目标(一)市场定位采用科学的指标体系及必要的现场调查,根据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信贷活动中的信用行为及经济实力,以第三者的眼光判断其能否如约偿还本息的信用意愿和信用能力,并以等级符号表现这种评价。也可以扩展到为没有明显债权债务关系的经济实体的资信调查。
后记 信用评级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国征信概念于2002年2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浮出水面。此后,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国市场存在着信用缺损的严重问题,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强调了“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而且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法规、市场运作、特许经营、专业服务”的方针。国务院2005年改革指导意见中,再次明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构建金融信用体系入手”,并部署“今年在社会信用体系方面要做的工作”,要求在某些领域有实质性的重要突破。紧接着中国人民银行在加快债券市场建设中,规定了资产支持证券、金融次级债、企业短期融资券等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产品,必须提供具有信用评级资质的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报告,意在通过建立独立客观的评级体系,把信用风险降至最低点。把评级作为揭示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提高发行企业竞争能力,提高发行企业透明度,进一步挖掘企业的价值。
我们充满信心地欢呼,中国信用评级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但是,更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国内评级市场化建设虽然已走了上十年的路程,由于种种原因。还只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许多问题还没有统一认识,还没有一套具有说服力、权威性、公信力的信用评级体系。为此,我们通过汇集国内外信用评级的基本常识、基本理论和主要实务,并根据中国国情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编成《信用评级原理与实务》,以抛砖引玉,请教于金融业、政府主管部门、信用评级业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以期能对信用评级领域的理论与实务作深入一步的讨论。目的是能拿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建立民族品牌的评级理论和评级体系。这里须说明的是,国外信用评级业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它们开始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市场需求上,以后才发展到对银行客户评级。中国资本市场有极好的发展潜力,目前还是初始探索阶段,融资格局一直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占有了绝大部分金融资产,防范银行信用风险已成为当今中国金融业的首要问题。
读书人网 >投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