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社会学概论(修订)

发布时间: 2010-03-14 02:01:00 作者:

 社会学概论(修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页码:474 页
出版日期:2008年11月
ISBN:9787304013196
条形码:978730401319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社会学概论(修订)》是一本为初学社会学,特别是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而编写的关于社会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科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并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编辑推荐 《社会学概论(修订)》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
第二节 什么是社会学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 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第二章 人的社会需要
第一节 人的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需要的理论
第三节 社会需要的满足与提高

第三章 社会交往
第一节 社会交往的意义
第二节 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
第三节 社会角色
第四节 集体行为=

第四章 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及必要性
第二节 社会化的可能性——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第三节 社会化的内容与过程
第四节 社会化与个性发展

第五章 初级社会群体与家庭
第一节 群体及其类型
第二节 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家庭
第三节 中国的婚姻与家庭

第六章 社会组织与科层制
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与结构
第二节 社会组织的目标与运行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七章 社区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研究
第二节 农村社区
第三节 城市社区
第四节 城乡关系

第八章 阶级与阶层
第一节 社会分化与社会分层
第二节 阶级与阶层
第三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阶级与阶层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涵义、特征与类型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第三节 制度建设与制度改革

第十章 社会控制
第一节 社会控制的涵义与功能
第二节 社会控制的方式
第三节 越轨行为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涵义及其成因
第二节 人口问题
第三节 劳动就业问题
第四节 贫穷问题

第十二章 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社会保障
第二节 社会工作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
第一节 社会变迁及其原因
第二节 几种社会变迁理论述评
第三节 社会流动
第四节 中国革命与中国社会变迁

第十四章 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 社会现代化概述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理论述评
第三节 中国的社会现代化

第十五章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社会调查研究概述
第二节 实地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调查资料的收集
第四节 调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第十六章 社会学发展综述
第一节 社会学的产生及早期代表人物
第二节 世界各国社会学发展一瞥
第三节 中国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现代主要社会学流派
第五节 社会学学科发展趋势和特点
第六节 国际性社会学组织
……
序言 本书是一本为初学社会学,特别是结合成人学习的特点而编写的关于社会学入门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科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并为学生学习其他有关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教材编写的指导原则是:本着必须和够用,理论和应用并重的原则;教材内容力求简明扼要、概念明确、理论清晰、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自学。编写过程中注意删繁就简、以简驭繁;内容采取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的原则。
本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各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除第一章绪论是介绍社会学这门学科的一般性质和意义外,从第二章至第十四章,大体上是按照三大块安排的。这三大块是:第二至第四章为第一部分,是作为社会学基础知识而提出的;第五至第十章是第二部分,是作为社会群体与结构的分析而提出的;第十一至第十四章是第三部分,是作为社会机制的运作而提出的。最后,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与第十六章社会学发展综述,则是提供非专业学习社会学的学生概括地掌握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与这门学科的历史发展知识的学习之用。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可以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社会学的兴趣,但不作为本教材的重点学习内容。
文摘 插图:


(二)目标的意义
目标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1.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社会组织的目标是其承担的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一个组织要能合法存在,被社会认可,必须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因为只有这样,社会才可能向其提供资源,社会组织才能正常运行。在这里,社会组织的目标是它向社会亮出的第一面旗帜。当这一目标被社会认可(即认识到该社会组织实属必需)之后,该社会组织的生存也就具有了合理性,它也就能够合法存在。
2.目标是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任何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特定目标,它既是笼统的,也是具体的。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具有不同的目标。例如,工厂与学校是两种类型的社会组织,首先的区别是它们各自承担的社会职能,即希望达到的目标。又如机械加工厂与食品加工厂同是经济组织,但前者的目标是生产更多更好的机械,后者的目标是生产丰富甜美的食品。即使同是机械加工厂,其具体目标也是有差别的。
3.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在社会组织中,不同的成员承担着不同的工作任务,这就是分工,而分工的依据则是社会组织的目标。围绕着实现组织目标这个中心任务,组织成员分别承担了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同时相互间发生工作上的联系以进行合作。分工是对组织目标的分别承担,合作则是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协同努力,其基本取向都是社会组织的目标。
读书人网 >社科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