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列维纳斯

发布时间: 2010-03-14 02:24:26 作者:

 列维纳斯


基本信息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码:18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
ISBN:7214041340
条形码:9787214041340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汉译精品思想人文

内容简介 《列维纳斯》讲述了:后现代心灵意识到的是,人类和社会生活中有些问题是没有好的解决的,扭曲的轨道没有办法拉直,矛盾不只是有待纠正的语言错误,怀疑无法从实存中驱除,没有任何理性开出的药方能够平息(更不要说治愈)道德的痛苦。后现代心灵不再期望找到无所不包的、总体的、终极的生活公式——其中没有含混性、风险、危险和错误——同时也深深地怀疑任何这样的允诺。后现代心灵认同这样的观点人类只能生活在现世糟糕的困境中。
作者简介 柯林戴维斯(Colin Davis) 文学学士和哲学博士(牛津)。专治战后法国文学和思想。著有《米歇尔?图尼埃哲学与小说》(Tournier Philosophy and Fiction)、《20世纪法国小说中的伦理问题》(Ethical Issues in Twenticth-CenturyFrench Fiction:Killingthe Other)、《后结构主义之后:阅读、叙事和理论》After Poststructuralism:Reading,Stories andTheory)。
编辑推荐 《列维纳斯》:死的这种临近表明我们处在与某种绝对他异的事情的关系之中,这种绝对他异的事情不是把他性看作我们可以通过享受加以吸收的一种暂时的规定,而是看作某种其实存乃是由他性所造就的东西。因此死并没有证实我的孤独,而是打破了我的孤独。在享受中我是完全属于我自己的。作为不涉及他者的自我主义者,我孤身自处却并不孤独,这是一种纯洁的自我主义和孤身自处。面孔作为面孔的灵显开启了人性。赤裸的面孔作为面孔向我表现出贫穷者和陌生者的穷困;但是这种对我的权力提出诉求并对我说话的贫穷和放逐,并没有把它们自己当然地交付给这些权力,它们仍然是面孔的表情。贫穷者(陌生人)把他自己呈现为一个平等者。他在这种本质的贫穷中的平等性就在于提及出现在遭遇中的这个“第三方”,他者早就在为这个处于贫困中的第三方效劳。
目录
致谢
列维纳斯著作简称
导言
一 现象学
胡塞尔与海德格尔
现象学之外
遭遇他者

二 同者与他者:《总体与无限》
导言
主体性与他性
伦理学
文本性

三 伦理语言:《别于存在或本质之外》
德里达与列维纳斯
别于存在或本质之外
说和所说
社会与正义
哲学之谜

四 宗教
神学
犹太教
塔木德经

五 列维纳斯和他的读者
列维纳斯和当代哲学
阅读问题
读者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术语及译名对照表
……
文摘 列维纳斯用“启发”(inspiration)一词来描绘语言的这一方面:“启发:从旨在表达的那种直接意义之下冒出来另一种意义[sense autre],它召唤到所听到的声音之外去聆听,召唤一种极度意识,一种被唤醒了的意识”(BV,137/111)。语言被启发了,因为在言说者的声音后面一种“别的声音”[voixautre](BV,137/111)可以被听到,说着言说者没有打算要说的东西。
在一个直接的层面上,列维纳斯是在替正统传统内赋予犹太教神圣文本的特殊地位辩护,解释它们不可穷尽的语义丰富性,它们所带来的持续启示,以及它们要求读者做出注释的恒久召唤。但列维纳斯也是在提出一个关于语言的更一般论点,这一论点也许会废黜
《圣经》和塔木德经的特权地位。就列维纳斯赋予启发一词的意义而言,所有的语言都实际上或潜在地被“启发”了,因为这种启发并没有主要被归功于某些神圣人物,他们在向一些毫不怀疑的人耳语神谕。启发是(用上一章讨论过的术语来说)说超出所说;后者的必然无法包含前者意味着在语言中总有某种别的东西要被解释,尽管在任何具体解释中意义的过量从未完全被理解。因此,在这一意义上,启发是语言本身的基本属性之一:“人们也许会想,人这种赋有说话能力的动物,是否首先是一种能够启发的动物,一种预言性的动物。人们也许会想,书作为书,在成为一个文献之前,是否是所说让自己对注释开放并召唤注释的方式;在其中固定在字符中的意义已经撕裂了固定住它的结构。”(BV,136-137/110)这种语言观念直接回到了列维纳斯的哲学著作:以所有语言说话的“别的声音”打破了意识的首要地位(因为意识无法完全掌握说话者所生产的意义),参与到与他性和无限的遭遇,因此在列维纳斯所描述的伦理关系中也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经由不同的路线(并带有一种他的其他文本所缺乏的幽默感),列维纳斯的塔木德经评论和关于犹太教的文章始终在回到支配着他的哲学著作的那些问题。
读书人网 >哲学

热点推荐